含文字的谥号(古人之谥号)

含文字的谥号(古人之谥号)(1)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有地位的人死后,后人对其一生所做的简单总结和评价,褒贬善恶功过,有盖棺定论之意。

此制度开始于周代,君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由新即位的皇帝宣布。其他人的谥号都由朝廷给出,由于是盖棺定论,因此基本上比较客观。

常用于谥号中的一些字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因此,从一个皇帝或大臣的谥号里,便能对其一生是非功过做个大致判断。

就皇帝而言,比如含有文、武、明、睿、康、景、庄等字眼的,往往都是比较能干的皇帝,此类谥号属于上谥。

冲帝、质帝、少帝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带有哀、思、怀等字眼的,往往有同情的意味,这两类谥号属于中谥。

厉、灵、炀则含有否定的意思,比如周厉王、隋炀帝都是暴君,此类谥号属于下谥。

儒家文化提倡孝道,许多皇帝的谥号里往往都一个“孝”字。例如,汉代所有皇帝的谥号里都另加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帝。

就大臣而言,也有一些常用的谥号。比如诸葛亮谥号为忠武侯,是因为诸葛亮的成就及个人魅力。因此,忠武就成了士大夫们倍觉荣耀的谥号。

晋代王导的谥号为文献,因其个人成就,唐代的名臣都沿用此谥号。宋代范仲淹的“文正”谥号,也为后世有名士大夫所沿用,曾国藩便是此谥号。

需要指出的是,皇帝必有谥号,士大夫则只有地位高的人才有。并且一般在其死后几年才给予。只有极少数功绩特别大的,会在死时便给谥号。

另外,除朝廷公开给予的谥号外,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或士大夫,其亲戚、门生也往往私下给其起谥号,称作私谥。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