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因果法则(顿悟坛经12离世觅菩提)

佛家的因果法则(顿悟坛经12离世觅菩提)(1)

六祖惠能将《无相颂》传授大家,让大家依此而修。此颂中有这么一句话:“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这里有个比喻“求兔角”,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我们知道:兔子有两只大耳朵,并没有角。我们从兔子头上找到角,与成语“缘木求鱼”一样的道理,就是徒劳无功。那么,六祖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佛法就在人世间,要觉悟佛法是离不开世间的生活的。如果离开红尘人间去求取智慧,就如同从兔子头上求得角一样,只能徒劳无功。

六祖小时的生活就是上山砍柴。在砍柴的过程中明白了若干道理,因此当听到有客人读诵《金刚经》时便感觉非常熟悉,打开了智慧。而《金刚经》起首一章便是描写记述佛陀的日常生活,贵为佛陀也与其它僧人一样挨家乞食、回来后打坐讲经。

佛家的因果法则(顿悟坛经12离世觅菩提)(2)

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一位禅师悟道了,很多人去拜访他。其中有这么一个问题:禅师悟道前干什么?悟道后干什么?这位禅师回答说:悟道前每天都是砍柴、挑水、做饭;悟道后每天还是砍柴、挑水、做饭。提问题的人不解,便怀疑这样的悟道有什么意思?什么也没有改变。这位禅师解释说:悟道前,砍柴时还想着挑水做饭;悟道后,砍柴只管砍柴,挑水时只顾挑水。这其中的体会区别在于:悟道前,心中想的事多,牵挂多,因此内心杂乱,烦恼不断。悟道后,心中只想一事,专注于当下的状态,心无挂碍,因此清静。

这砍柴、挑水、做饭,如同佛陀乞食、讲经、打坐一样,都是日常生活,都是红尘琐事。而佛法、智慧,也都在红尘琐事中,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上。

在家里摆龛设供,是求不到智慧的。到终南山的草屋里闭关,也悟不出真理。所以,六祖说“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告诉我们,红尘就是道场,做事就是修行。

【待续】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