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未来10年的发展潜力如何(杭州即将超越北上广深)

作者:谢东城

来源:海外掘金,已获授权

杭州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贡献了一抹独特的亮色,其给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作用非常巨大,但如果把这理解为中国城市格局的一次深刻洗牌、理解成对北上广深格局的一次颠覆,则有些过度诠释了。

中国城市的踢馆赛根本停不下来。

去年是广深争霸赛,今年是沪深长跑赛,即将登场的很可能是广杭擂台赛。G20大会的第一天,财经作家吴晓波便在他的节目中抛出这样一个爆炸式的问题:G20后,城市格局会不会变成北上深杭?一些房地产媒体更是把第三名的“深”去掉,简单粗暴地喊出了“北上杭”。

在G20晚会绚丽烟火的见证下,杭州这座秀美的江南古城再次走上了巅峰,这个量级的光环效应,过去只在北京上海两位大哥那里有过,有关杭州的未来无法不让人浮想联翩。峰会期间以及结束后,央视都来给杭州高调站台,八次。

杭州未来10年的发展潜力如何(杭州即将超越北上广深)(1)

图为阿里巴巴纪录片《扬子江中的大鳄》截屏

现在来看,得益于民营经济的整体崛起,得益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刚被写入G20公报的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对全球贸易的赋能能力,得益于蚂蚁金服的普惠金融对人类金融生活和好的社会的深远影响,杭州从一个传统的区域型工商业城市升级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之城、影响全球的电商之城、普惠金融之城。

但是这三个“得益”都带有相当的运气成份,杭州要在整体的城市地位上与北上广深并驾齐驱,至少还有三座几乎无法逾越的大山等着杭州去攀登。

第一座大山是总量差距。相比北上广深,杭州还只是一个区域型的中心城市,而北上广深扮演的是全国性门户城市的角色。

1、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无论是经济规模(GDP)、常住人口总量、资金总量,还是总部经济指数、PCT国际专利等数据,杭州都与北上广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总量本身就是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因为总量巨大,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杭州要与北上广深并列,首先缩减巨大的总量差距。

杭州未来10年的发展潜力如何(杭州即将超越北上广深)(2)

2、在城市性质上,北京是全国性的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与国际交往中心,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深圳是全国性的金融与科创中心,广州是全国性的商贸与航运中心城市、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杭州在这些功能上都只具备区域型的辐射力,承担的全国性功能还是太少。

3、在公共资源配备上,比如大区机构数量、领事馆数量、地铁里程数、国际航班数量、科研院校数量、三甲医院数量、铁路枢纽地位等指标上,杭州与北上广也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例如,华东地区的大区机构几乎全部设立在上海与南京、领事馆全部在上海、科研院校也大部分集中在上海与南京,杭州在这些公共资源的配备上一直不强。

杭州未来10年的发展潜力如何(杭州即将超越北上广深)(3)

第二座大山是结构差距。北上广深在产业门类上、市场主体多元化上都属于“家大业大”的城市,但杭州相对来说还是一个偏科的城市。

1、北上广深在传统制造业、重工、金融、文创、智能硬件、互联网、生物科技、新能源、生产性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百花齐放,而杭州的强项主要是传统制造业、互联网等少数科目,而在重工、智能硬件、大飞机、大火箭、生物科技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乏善可陈,在新能源汽车、特色金融等领域虽然有亮点,但与北上深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也许正因为产业门类偏科,一个阿里巴巴就显得特别的耀眼,一个蚂蚁金服就显得特别的创新。

产业的偏科给杭州的可持续发展其实带来一些不确定性。根据科技行业的反摩尔定律,产业经济更新迭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简单理解就是,今天的新兴产业十年之后甚至是三五年之后,就不一定是新兴产业,甚至会成为夕阳产业。杭州过去十年在对互联网产业的对赌上大获成功,但这并不能保证杭州可以一直耸立在潮头浪尖,下一轮产业对赌如果错误,杭州很有可能会从风口上退下来,成为一个平庸的城市。

国际上有很多非常新锐但是产业门类相对偏科的城市,后来都因为产业经济的更新迭代出现衰落,比如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钢都”匹兹堡。杭州在产业门类上的多元化布局,当然比底特律和匹兹堡要好,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真正追上北上广深,杭州需要在产业门类的多元化布局上更进一步。

2、北上广深的市场主体在所有制上是多元化的,既有活力四射的民营经济,也有老成持重的国营经济,还有华丽多姿的外资经济,而杭州的强项只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多元性明显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杭州经济的稳定性与抗击打能力。2008年至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浙江的民营经济遭到重创,经济增速明显出现阶段性的下滑,浙南地区直到今天还处在转型的泥淖之中。

长期以来,国家在长三角地区的重工与先进制造业布局,往往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江苏次之。而在吸引外资的规模上,浙江与江苏、上海的差距也不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在长三角地区的国资与外资布局战略中,浙江一直是个相对边缘的角色,这导致杭州经济在所有制上也出现了相对偏科的现象。

缺乏大外资的布局,让杭州在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对接全球贸易等方面处于劣势;缺少大国资的布局,让杭州缺乏国家级的产业布局,比如大飞机、火箭、核电、高铁等先进制造业都是国资主导,杭州在这些领域的话语权是不大的。所以,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是一个城市建立话语权的重要筹码,杭州在这方面与北上广深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第三座大山,连接力差距。互联网行业追求的一个东西叫做“连接一切”,哪家公司的连接能力越强,其获得的流量就越大、其配置的资源就越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网格化的今天,城市就是国际贸易这张大网的连接点——哪座城市的连接能力越强,其获得的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越多,其配置资源、制定规则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要成为真正的一线城市,除了要具备强大的内生发展能力,也要具备强大的连接能力——在全球高端要素网络体系中的连接能力与辐射能力。

杭州的强项是内生发展能力,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就是杭州内生发展能力的强大支撑,但杭州的对外连接能力还远远不够,缺乏大空港、大陆港、大海港、大信息港、大交易所等对接国际高端要素的入口,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枢纽地位不强,这一点还远远不能与北上广深媲美。

杭州只有内河港,没有大海港与大空港,华东地区的空港物流中心在上海,国际航线也多数设立在上海。杭州不是传统的铁路枢纽,杭州也缺乏全国性交易所平台,杭州也不是华东地区的媒体与信息中心,这些短板直接导致杭州的“连接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杭州在参与国际贸易体系中的能动性。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杭州只能是上海的二传手。

杭州未来10年的发展潜力如何(杭州即将超越北上广深)(4)

当然,互联网的出现,颠覆了一些传统的游戏规则,有助于杭州补齐这些短板,实现弯道超车。比起陆港、海港、空港,互联网是一种更强大、更深刻的连接工具,它可以把杭州这个非港口城市、非贸易枢纽城市快速融入、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阿里巴巴就是这样一个工具,杭州没有大海港、没有广交会,但可以通过阿里巴巴将货物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而且它是开源的,任何地区和城市都可以通过阿里巴巴直接成为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一个节点;杭州也没有证券交易所,但可以通过蚂蚁金服实现对创业公司和小微企业精准的金融服务,且融资的门槛更低、更方便,风控也做的更好。

不过,互联网的连接力仍然是有限的,它可以解决物流与信息流的连接问题,但解决不了人才流的连接问题。今天中国,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货物与信息送到任何一个想去的地方,哪怕是那些偏僻的小镇,但无法通过互联网把人才流送到想去的地方。简单来说,互联网时代,货物与信息可以均衡地分布,但人才却仍然呈现高度集中的形态,尽管这两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从海外吸引了一大批技术、金融顶尖专才加盟,但从总的基数来看,北上广深仍然聚集着中国最多的高端人才和海归精英。

根本上来说,吸引人才最大的筹码仍然是权力,纵使你在互联网上的连接能力再强,也很难超越这个筹码对人才的连接力。全国范围来看,哪里是权力中心,哪里就是人才中心。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又是副省级城市,其权力能级当然不差,但比之北上广深仍然逊色一些。北京上海不用说,广州是第一经济大省的省会,在华南地区有众星拱月之势,又是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其实际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省会城市可以媲美的。深圳则有“北京飞地”之美誉,时刻肩负着改革创新的国家级重任,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

毫无疑问,杭州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贡献了一抹独特的亮色,其给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作用非常巨大,但如果把这理解为中国城市格局的一次深刻洗牌、理解成对北上广深格局的一次颠覆,则有些过度诠释了。因为阻挡在杭州与北上广深之间的三座大山,还等着杭州去慢慢攀登。

杭州未来10年的发展潜力如何(杭州即将超越北上广深)(5)

格上理财:获基金业协会颁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八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信托产品、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更多详情:http://www.licai.com/geshang/yuedu.htm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