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士四(惊弓之鸟战国策)

惊弓之鸟《战国策·楚策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战国策士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战国策士四(惊弓之鸟战国策)

战国策士四

惊弓之鸟

《战国策·楚策四》

【原文】

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

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此孽也。”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

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今译】

从前,有一位叫更羸的人箭术很高(“更羸”也作 “更赢” 战国时魏国的武将,著名射手,射箭的技术很高明)。

一天,射箭能手更羸和魏王一起,在高台下面漫步。

抬头望见有只鸟儿在天空飞翔,更羸便对魏王说:“大王您看,我替您把空弓拉动一下,没有射出箭去,飞鸟听到弓弦声就会应声落地。”

魏王怀疑地问:“难道射箭的技术竟可以高达这样的地步吗?”

更羸回答说:“可以的。”

过了一会儿,一只孤雁从东方飞来。更羸就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对空虚发一弓,随着“嗡嗡”的弦音,那只正飞着的雁就翻身掉下了。

魏王惊叹地说:“多好的技术啊!怎么射箭的本领果真可以达到这种地步呢!?”

更羸解释说:“这是一只受了箭疮,伤口没有复元的失群的孤雁哪!”(孽 ,本指树木被砍后重新生出的嫩枝幼芽,这里引申指受过创伤刚平复的雁)。

魏王问:“先生怎么知道,断定出来的呢?”

更羸回答说:“这只雁飞得缓慢,而且叫得悲惨。飞得慢,是因为旧疮发痛疼痛;叫得悲,是因为长久失群,离群已久。它创伤没有长好,害怕的心情又没有去掉,余悸犹在,惊魂未定,所以一听到弓弦响,便又受惊而拼命急忙展翅高飞,一使劲就引起伤口复裂,又裂开了,旧疮剧痛从而从高处掉落了下来。”

【赏析】

更羸虚拉一弓就射下了伤雁,以较小的力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是因为他掌握了伤雁再也经不住弓箭的惊吓这一特点。

本则寓言是,战国末期天下诸侯缔结合纵之盟抵抗强秦,赵国派魏加去见楚相春申君黄歇(公元前241年),赵国使者魏加和楚国公子春申君一起商谈抗秦主将的人选,当魏加知道春申君准备让临武君担任主将时,而临武君刚被秦军大败过,于是他对春申君讲了寓言故事“惊弓之鸟”,其本意是劝楚国春申君不可任用败军之将去抵抗敌军,他认为临武君曾经被秦军打败过,对秦军心存畏惧“恐秦症”,就像听到弓弦就掉下来的鸟儿一样,因此不适宜派临武君担任抗秦主将。

“惊弓之鸟”指受过箭伤,一听到弓弦声就害怕的鸟。比喻受过一次惊吓之后,心有余悸,遇到一点儿小动静就会非常惊慌害怕的人。

它启示我们,不可做“惊弓之鸟”,须克服这种“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的心理,要学会知耻近乎勇,不要让曾经的挫折、失败等不利因素成为以后前进道路的绊脚石。

后来人们用“惊弓之鸟”、“惊弦”、“惊雁落空弦”比喻受过某种打击的人,见到类似情况就惶惶不安,慌恐害怕受到严重的打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