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

愿景目标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1)

建设全域覆盖的感知网络、天地一体的应急通信网络、先进强大的大数据支撑体系、智能协同的业务应用体系、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严谨全面的标准规划体系、创新多元的科技力量汇聚体制、统一完备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构建科学、全面、开放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业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模式创新,形成现代化的应急管理能力。

总体设计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2)

分项设计:一、感知网络

以物联感知、卫星感知、航空感知、视频感知和全民感知手段为主,重点建设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领域和应急处置现场的感知网络。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3)

分项设计:二、应急通信网络

包括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三部分。充分整合现有消防、地震、森林防火等存量通信网络资源,依托国家天地一体化网络工程,建设“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的应急通信网,为应急指挥救援提供统一高效的通信保障。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4)

分项设计:二、应急通信网络--指挥信息网

指挥信息网作为应急通信网络的主体和核心,是承载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指挥等关键业务和传输大容量信息数据的地面有线网络。
采用双平面架构,建设部-省-市-县四级应急通信指挥网络。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5)

分项设计:二、应急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6)

卫星通信网由空间段和地面段两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传统通信卫星、天通卫星、高通量卫星以及其它卫星。地面段包括VSAT卫星应急通信远端站、天通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终端、卫星窄带应急通信系统远端站、高通量卫星应急通信系统远端站以及信息港等各类通信系统地面站。

分项设计:二、应急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

按照多制式融合、多部门协同、多形态共用的设计原则,采用PDT窄带数字集群、LTE宽带数字集群、移动公网等先进技术,在申请应急管理专用频率资源基础上,推动政府牵头,联合多部门共同建设广覆盖、大容量、高可靠的地区性数字集群系统,解决语音、图像、视频的可视化通信需求。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7)

分项设计:三、大数据支撑体系

包括部本级数据中心、应急管理云平台和数据治理工程3个部分,搭建主数据中心和3个大区域数据中心(北京、贵阳、上海、中卫),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资源。建设应急管理一朵云,资源统筹调度和统一管理。基于统一的信息资源规划,利用数据接入、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管控3个系统实现应急管理业务数据的汇聚、治理。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8)

分项设计:四、业务应用体系

围绕常态、非常态下的事前、事中、事发、事后全过程业务,按照整合共享的要求,通过构建全国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平台,支撑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撑和政务管理五大类应急管理业务应用开发,面向不同用户,通过统一门户提供应用服务。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9)

分项设计:五、运行保障体系

遵循“零信任”的安全理念,实现应急管理各类网络与信息系统“用户访问要认证。全程操作有记录、安全风险能预测、非法行为可溯源、安全事件能查处”。遵循“智能化”运维理念,建立集智能化、可视化、标准化为一体的运维保障体系,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调度、智能运维。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10)

业务平台体系设计

厅级应急平台:1)向应急管理部平台上报特大事件,配合上级平台进行统一调度;2)接收下级平台事件上报、数据汇接,实现数据全景监测;3)对下级平台进行统一指挥联动;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11)

市级应急平台:1)向厅级平台上报突发事件及汇接数据;2)本级进行本市的重点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及应急处置等工作;3)对下级县(区)平台调度联动。

县(区)级应急平台:1)向厅级/市级平台上报突发事件;2)本级进行本县(区)的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及应急处置等工作;3)接受上级平台的调度联动。

分项设计之十 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融合通信系统

探索开展信息化平台建设(智慧应管理信息化)(12)

下载完整方案,转发 点赞 评论,私信获取方案。
文章引用的资料均通过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合法获取,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原资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作者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版权方、出版社认为本文章侵权,请立即通知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