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不摆三个菜的说法(菜不摆三筷不成五)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历史的悠久,更体现在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上。

回首中华五千年沧桑变幻。千秋万代,几经荣辱沉浮,泱泱大国,金戈铁马。古今圣贤,多少文人墨客,如浩瀚星河,熠熠生辉。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唐盛世,耀我中华。缅怀前人岁月,凝聚丝丝遐想。

立家风,传祖训,成为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写照。

桌上不摆三个菜的说法(菜不摆三筷不成五)(1)

吃饭时,筷子不能插在米饭里,会冲撞神明;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覆去;吃饭时,筷子不能撞击碗碟,发出声响;吃饭时,不能含着食物说话;不能舔筷;吃完饭,筷子不能架在碗上;吃鱼时,一面吃完,不能翻动鱼身,只能调转鱼头,吃另一面;

上桌吃饭,一定是长辈先动筷子,晚辈才能开动;向长辈敬酒时,酒杯一定低于对方酒杯等等,总之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是老祖宗留在家风遗训里最根本的规矩。饮食文化,作为中华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一派,在众多的餐桌习俗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规矩流传最为广泛。

桌上不摆三个菜的说法(菜不摆三筷不成五)(2)

菜不摆三

漫长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制于落后的科技发展,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人们习惯将之归于“上天的安排”“神明的指示”。甚至连王权统治者继位都要渲染成“真龙之子,顺应天命”。

出于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逐渐衍生出封建王朝时期特有的祭祀文化。举行祭祀时,往往遵循“三三制”原则。《老子》有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至“三”依次相生,而“三生万物”。在上古时期,“三”为混沌宇宙中的有限之极,无限之始。即“三”为万物之始,是组成世界的本源。

而神灵乃浩瀚宇宙的造物主,所以神灵是世界之始,万物之源。无论是祭祀的菜品数目,还是叩拜,上香都是以三为准数。三拜九叩、一步三叩首、三炷香、三杯酒等祭祀礼节都是基于“三”这个神奇的数字。“无三不成礼”,古人把“三”看成大成之数,故而,对鬼神采取“三三制”。

延伸到普通百姓的餐桌礼仪,“三三制”是绝对的禁忌和规矩。用敬畏神鬼的规矩对待客人,则是大大的不尊重和亵渎。

桌上不摆三个菜的说法(菜不摆三筷不成五)(3)

筷不成五

筷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距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了。唐代诗人李太白著有《行路难》一诗,在《行路难·其一》中曾这样曰道:“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足以见得,筷子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也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

筷子由两根组成一双,寓意好事成双。但如果餐桌上摆了五根筷子,则被老祖宗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五为二和三相加所得,即为“三长两短”。我们平时所说的三长两短是形容意外灾害或者危险事故之类不好的事情。

桌上不摆三个菜的说法(菜不摆三筷不成五)(4)

古籍《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意思是古代的棺木不能用钉子钉起来,必须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回,纵的方向捆两回。

横方向的木板长,纵方向的木板短,即为“三长两短”之原意所在。棺盖和棺底分别寓意天和地。

一般古人在三十岁时就可以为自己准备棺材,在民间有另一种说法,活人制棺材,代表延年益寿,升官发财,是吉祥的象征,但此时制作的棺材是不能盖上棺盖的,只能等死后才能盖棺。所以,“三长两短”在古代也是死亡的代名词。

因此,在用餐时,餐桌上出现五根筷子或者摆放的筷子规格型号不一致,都被视为“三长两短”之忌讳,有违礼仪之禁忌。

桌上不摆三个菜的说法(菜不摆三筷不成五)(5)

席不坐六

餐桌文化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可谓是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对于餐桌礼仪的精通,深刻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身份学识,仅陪餐制一项而言就有诸多讲究。

无论在何种场合,均以右为尊,位高权重之人坐上座,职位卑微之人坐下首;年纪长者坐上座,年纪幼者坐下首;为人师者坐上首,为人之徒坐下首。坐方桌子时,以靠近屋里短边的位置为尊位,尊长坐上座,其他人依尊卑长幼之分依次排列落座。

坐圆桌时最里面的位置为上座,长者坐之,依次类推按长幼尊卑排列下去,一般最末尾是主人的位置,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桌上不摆三个菜的说法(菜不摆三筷不成五)(6)

席不坐六,则是一桌人吃饭,不能是六个人。在古代吃饭用的是八仙桌,指四边长度相等的正方形方桌,大方桌的四边,每个边可以坐两个人,一桌正好可以坐八个人,寓意八仙。但如果是六个人吃饭,必定是上下两边各坐一人,左右两边各坐两人。

这样的坐法正好构成乌龟的造型。乌龟俗语称王八,王八聚餐这样的说辞也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为了摆脱此等窘境,古人聚餐往往会避讳六这个数,多叫两个人,凑成八个人,或者少两个人,凑四人用餐均可。因此,“席不坐六”就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一项餐桌礼仪。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如浩渺宇宙中一颗璀璨的星子,惊艳了数个世纪。随着时光的流转,历史的变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逐渐交融,一些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逐渐被新时代的文化所替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崇尚西洋文化,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正逐渐被人们淡忘在历史的尘埃里。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融入了有关天文、地理、人文和伦常等诸多奇妙深奥的知识,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一代,应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将老祖宗留下的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属于现代文明的新纪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