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楼千古绝对到底从何而来(四川发现蓦然回首)

蒋蓝 文/图

西楼、西窗、西厢、西宫、西阁、西亭……一直是古人诗文中的地望,作为表达相思、哀怨的一系列凄美意象,成为了古人寄托情意的欲望建筑。相思俨然是古人的“第一推动力”,依此而来的观望与对视、畅想与出神,反哺了西月、西岭、西梅、西江、西山、西风、西园等自然景观,使之峭拔而起,氤氲四散,虚与实的卯榫严丝合缝,矗立起巍然的中土相思建筑学的逶迤空间。

成都望江楼千古绝对到底从何而来(四川发现蓦然回首)(1)

月满西楼与美女意向。 罗乐 绘

“月满西楼”的滥觞

“西楼”一词最早见于六朝诗歌。南朝宋诗人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一诗中有“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之语,稍后于鲍照的梁朝诗人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诗中有“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的诗句。西楼一立,随之而来的,是“西楼”鳞次栉比,在宋词里铺排蜿蜒,成为密集建筑群落。如:晏几道的《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李清照的《一剪梅》尤为著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场景的布局是:月圆时分人未圆,雁已归时人未归,独自一人空守西楼,百结愁肠,眼前清辉满楼如银,银的光辉加剧了凄清,真是让人黯然而涕下啊!

好了!“月满西楼”开始滥觞,月光漫溢而下,有西楼的人赶紧去楼上对接,没有西楼的人家瘾癖一旦发作,只好以自己的脑袋去盛载离愁,这叫注水。我们所有的文人,骈四骊六,甚至连时下的中学生们,一写到月下场景,就自动开启了“月满西楼”的阀门,以玻璃的红酒高脚杯,盛载古人的琥珀光。有时,听到歌厅里公鸭嗓子还在怒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立刻就要晕倒。

幽微的美学气质

问题是,怎么个“月满西楼”法呢?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把天上的星相分为五宫,即“东西南北中”。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的古人自觉对家居房间的布局分配予以对应,以南为尊,则尊长居住面南之屋即北屋。“日归于西,起明于东。”因为东为阳、为大,也为贵,东边的屋子是子孙们住的地方,比如“东宫”成了太子的代名词,“东床”成了乘龙快婿的别称。

西边属阴,为次,甚至为贱。

蜀地远古为泽地,就是《华阳国志》所言的“陆海”,曾经有一个诗意的称呼,叫做“梦郭”。开明王自梦郭移,就是把梦郭泽地整理出来,成为农耕文明最为发展的区域。就成都而言,城之西边为郫。《资治通鉴·音注》记载:“郫,即卑邑也”。根据此说,古时郫县地处卑洼之地,蒲草丛生,故称卑邑,合写为“郫”。西方地界照应的人物主体是望郎人、思春少女、哀婉的侍女、感伤韶华流逝的美妾一类人,西楼也就成了女子的居所与性别指向,显然具有一种幽微的美学气质。

而这些地望与堪舆的知识,基本上是汉朝以及汉朝之后兴起的,是作为中土的文化主脉——黄河文化向南覆盖的结果。而早在中原文化尚未进入封闭的、自成体系的古蜀时期,蜀地的西楼,已然崛立。而且,成都名为“西楼”的建筑不绝如缕。

成都西楼之考辨

陈光表先生作《成都西楼考辨》(载《成都文物》1986年1期)一文,指出成都历史上称作西楼的地方计有四处。其一,即在武担山的望妃楼;其二,张仪楼。位于成都城西门城楼,“约在今多子巷以此至商业街以南之间一带”,楼高百尺,又名百尺楼。上述二楼大约在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已完全消亡了;其三,成都府西楼。位置在成都府治内的西园,故又称为西园西楼。“府西楼在五代蜀宫宣华苑,北临摩诃池,与众熈亭、竹洞、方物亭、圆通庵、琴坛、流杯池、乔柚亭、锦亭等十处构成豪华的景观系列。其中又以府西楼为中心。”此处即汪应辰延集名工巧匠镌刻《西楼苏帖》的西楼,其址约在现在成都实验小学附近。其四,爽西楼即宋朝赵抃所建,赵抃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成都府,后迁,至熙宁五年(1072年)复知成都三年,爽西楼即赵抃复知成都次年(1073年)时所建,遗迹荡然无存,无从追寻了。

其实呢,望妃楼在成都城以西,并非武担山本身。

春秋时期,蜀地开明王朝正处盛世。自杜宇以降,蜀王似乎具有多情的地缘传统,听说武都有一位美貌如花的丽人,便去招来一观。武都远离蜀地千里,丽人跋山涉水朝觐开明王,龙心大悦,武都妃顺理成章成为蜀王的掌上明珠。蜀王对之宠爱有加,还命臣下写了一首《东平之歌》取悦于美人,但她到成都后水土不服,加之思乡心切,忧郁成疾,一病不起,不久就香消玉殒。

成都望江楼千古绝对到底从何而来(四川发现蓦然回首)(2)

成都散花楼

力士为武都妃挑土

丽人过于妖冶,容易遭人诟病。中国古代四大妖姬妹喜、妲己、褒姒、骊姬,来历总与邪道有关。尤物非凡品,来历自然需要一番曲折演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艳,盖山精也。蜀王纳为妃。”清朝文人查礼(1716—1783)历官庆远同知、太平知府、四川宁远知府、四川按察使、布政使等,其在《铜鼓书堂遗稿》里收录了他的纪诗《游武担山》后注释道:“天生妖孽,由人致美,男化女事,颇异。血虫之蛊,盖山精……”这已彻底落入男权窠臼。丈夫、山精、女子、尤物得到了演义的合理转化,也就是说,文人们对此进行了“去性别”、“去来历”、“赋予妖冶性力”等一系列妖魔化描述行动。

先秦蜀地人无姓,所以将美女命名为武都妃。这一记载的时间背景,约在周显王在位年间(公元前368年——公元前321年)。

武都妃去世之后,开明王置巴蜀阆苑仙境于不顾,一味伤悼不已,为之谱写了《臾邪歌》与《龙归之曲》(歌词皆亡佚。学者李金彝认为是“陇归”,暗示武都妃来自陇属之地),两首歌曲都说明开明王对宠妃的深切思念。蜀王吟唱不已,三日不食不饮,大声祷告上苍,大呼“还我妃来!”决定使用王妃家乡的泥土为其建墓,如同她的灵魂返归了故乡,让魂魄得到安息,归乡之路在权力的干预下变得十分便捷。他派出五个大力士,千里迢迢去武都妃故乡挑土。

蜀王的一滴“眼泪”

要去武都挑土,无论武都是指现在甘肃陇南的仇池山武都,还是绵竹的伏虎坪武都镇,也有学者考据“武都”应是用汉字对古白马氐族语言的记音,指的是居住于仇池山一带氐人的自称,这些点位均道路艰险,力士走的是小道或架设的栈道。挑担的人只能用左肩挑担,不能换肩,故又称“左担道”,这暗示了由北向南、向西进入蜀地都城的行走方位。大力士费尽千辛万苦将泥土挑回成都,建成七丈高的王妃墓。王妃墓高大如山,在墓葬之地加盖一面巨大的澄澈石镜,两侧加立石阙,名武担山。《寰宇記》指出,武担山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步,一名武都山。近世考古证明,墓上土质与成都本地土质明显不同。

武担山为长圆形,宛如蜀王的一滴眼泪,中凹而东西凸出,因而二个凸出之处,又名东台、西台。宋朝诗人陆游就有“东台西台雪正晴”诗句。由于成都少城的中轴线是由北往南向的长顺上街,“龙脉”当在武担山。宋朝开始,成都城堪舆学峰起,以武担山为“靠山”,以红照壁为“案山”,将山川风水格局形表于大城内,延续至今。

南宋罗泌《路史》里提到了武担山的石阙与石镜,后来《蜀中名胜记》基本予以了转录,指出开明王在建造了占地数亩、高七丈的坟茔之外,还为之建造了“二石阙,石镜”,石镜“厚五寸,径五尺,莹沏”,“镜周三丈五尺”。重要在于,这是我们见到的蜀地出现石阙、石镜的最早记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