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

如果不是前天晚上金鹰节,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先后拿下观众喜爱的女主角、最佳编剧、观众喜爱的男主角等多个奖项,我是不会再次打开这部剧来看的。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1)

尽管一再告诉自己是为了认真看过才能写剧评而不是纯粹为了好看而看,但这次,我仍然没有撑过前三集。

观感依然只有一个词:怪异。

首先,这部剧有两个我最不喜欢的点。

第一,旁白。我一直认为,除非是故事本身实在太过晦涩,绝大多数观众都很难理解背景与细节的影视剧,其他影视剧中,旁白都是导演编剧不专业或不肯费心的体现。偷懒也就算了,更大的问题是,旁白太过容易打乱故事和画面本身的节奏感。

平凡的世界故事虽然复杂但是并不晦涩难懂。如果主创人员稍微能费点心,旁白的情节性内容基本都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到剧情本身,而无需像电视散文一样念出来,形成现在这种文字才是核心,影像只是服务于文字的效果。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2)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导演希望能藉此展现原著的魅力,比如大量的描述性文字。可是,这种文字的美感,在作为小说的时候浑然天成给人以阅读的愉悦感,但是到了影视作品中,画面所呈现的视觉感受和文字并不一致!而且最重要的问题,原著的魅力难道仅仅只是体现在被抑扬顿挫念出来的文字吗?这要说到第二个问题,方言。

剧中人物有的人讲方言有的人讲普通话有的洋不洋土不土,听起来实在令人浑身的不舒服,很多时候甚至令人发笑。虽然我不是陕北人,不知道地道的陕北话该是怎样的,但我知道剧中主角的方言是绝对不地道的。这无可厚非,因为主角并不是陕北人,能去学习陕北话并自己配音,这是敬业的体现。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3)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真的有必要用方言吗?

故事背景在陕北,导演或许想用方言来展现地域特色,以示对原著的尊重。可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对原著的不尊重。就像一定要画蛇添足地把原著文字用旁白的形式读出来一样,采用方言,是导演对自己创作能力极大的不自信——也或许,是他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知道自己无法表现原汁原味的魅力,只能采用这种表面功夫。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4)

后期制作过程中才发现小说叙述太复杂了?你前期干嘛去了???

美人在骨不在皮。好的故事,核心也不在文字的包装,导演显然选择了一种十分投机取巧的方式,用旁白和方言掩饰了自己在讲故事上的不走心或是不给力。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5)

举个例子,比《平凡的世界》早几个月播出的电视剧《老农民》。也是讲述了一定时代背景下某个地区的故事,没有旁白,没有方言,反而更容易入戏,剧中,无论是白净的冯远征和蒋欣,还是黑脸膛的陈宝国和牛莉,讲的都是普通话,可是剧情台词布景道具等等等等,都不仅能让人轻轻松松就明白故事背景,还能感知到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特色。

如果说上面只是一些表面的问题,那么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导演和编剧根本没有读懂这本书。

《平凡的世界》小说原著实在太精彩也太有名,至今记得初中某个寒假读完后写的长长长长的读书笔记,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并不能理解的,去寻找那位藏族姑娘的金波。然后我搜了一下发现,特么这部剧把金波这个人物删掉了。

当然,金波这个角色的重要性,不止体现在去勇敢追求这一点。可这个几乎有点精神向导意味的人物居然被删掉了?导演居然觉得这个角色可以跟成长环境思想境界都截然不同的润生合体?可见得他对原著有多么不理解不尊重!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6)

如此解读,居然能够拿下金牛奖和金鹰奖的最佳编剧,我真是替如今电视上播的各种烂剧的编剧不服。

我想即使很多情节记不太清,但凡读过书的人,也基本都看过原著。这当然给改编带来很大压力,但是,同样也轻轻松松便带来绝大多数其他电视剧需要花费大量宣传才能收到的关注度。这部剧享受着这种关注度,却并未将压力化成动力。

这部剧声称95%忠实于原著,可这并不是尊重原著的体现,主角团很多洋气得跟那个时代格格不入的造型让人出戏,最开头吃不起饭的孙少平和郝红梅,至少从外形上看不出半点穷苦挨饿的模样。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7)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更本质的问题在于,剧本只是照搬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并没有体会到作者那种蓬勃却压抑的情感——那种犹如孙少平倔强而艰难的青春一样的感觉。当然了,要再次说到导演对原著的理解。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8)

少平和少安究竟谁是男主角,并不仅仅是主线的问题,书里显然是以少平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的,而且路遥在写少平这个角色的时候代入了极大的情感,少平的成长历程,是全书的核心,他努力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平凡来,所以,导演在创作最初,已经偏离了原著的核心了。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9)

故事背景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黄土高原。尽管有很多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的思想,但也有很多现代人不能理解的,那个时代的人所特有的精神世界。 导演一边认为原著过时了,一边又要严格遵循原著,从一开始就没有确定到底应该坚持怎样的创作原则。他并不关注那个特定的精神世界,他看到的只是这个故事的壳子。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10)

于是他夸大孙少安身上的“杰克苏”因素,并把现代人习惯的狗血三角恋洒向润叶淳朴的爱情,而且还觉得路遥也会支持这种调整,excuse me?你哪儿来的自信?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11)

就像旁白和方言一样,导演在该读懂的地方完全背道而驰,却习惯于在完全没有必要的地方下那种只能感动自己的功夫,在观众看来,是一种用力过猛的尴尬。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12)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13)

作为典型的主旋律电视剧,可能很多时候,无论在制作拍摄上有多少不足,题材上的先天性优势就决定了这是一部要拿奖的作品。点开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百度百科,开头一段便列出了该剧获得的部分奖项,无论是电视剧本身,还是导演、编剧,还是主演,都凭借此剧拿下了各种奖项。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14)

可是站在艺术的角度,制作人员扪心自问,之所以获得这些奖项,究竟是因为题材的功劳、原著的魅力,还是影像的艺术、改编的魅力?

改编与原著当然是密不可分的,但,毫不客气地说,如果原著是一块璞玉,这部改编剧用并不专业的刀工把它雕得不伦不类。或许有很多观众说,我觉得很好看啊!是,因为原著的底子在那里,天生丽质经得起折腾。

改编的意义在于,一块璞玉,制作人员能用专业的刀工,把它雕出最精美的模样,让更多本不懂得欣赏璞玉的人也能看到它的魅力,而不是借璞玉本身的光彩,来掩盖刀工的不足。

而主旋律呢,不是只能冰冷无聊地说教,也不是只能“与时俱进”既要上思想课又要考虑年轻人的喜好于是拍成乱糟糟的一锅粥。前几年有《人间正道是沧桑》,近两年有《北平无战事》,都是很显然毫不僵硬、年轻人也爱看的主旋律。

我始终觉得,态度比能力重要,如何不把主旋律当成政治任务,或者不把它当做拿奖的工具,而以真正的艺术工作者的态度来对待,是这类电视剧的创作人员首先最该考虑的问题。

平凡的世界获得了什么的文学奖(平凡的世界拿奖)(15)

严格来说,这部剧绝不是一部雷剧烂剧,可是,也确实没有优秀到足以配得上它所荣获的奖项。尽管原著有着十分强大的群众基础,但这部剧的收视依然不够理想,观众用遥控器做出了选择。可是导演呢,依然不觉得是自身的问题。这也难怪,毕竟他都靠这部剧拿到了白玉兰的最佳导演。国内主流奖项在很多时候题材大于一切的评选规则,给了这类吃主旋律饭碗的创作人员以莫大的存在空间,也让很多观众对主旋律有了一种误解,短时间内估计是好不起来的,这真是让人捉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