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情怀(胭脂多情)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

文字丨『誰最中國』(清子) 图片丨来自网络

因为寒冷,冬天总显得尤为漫长

因为漫长,日子变得愈发无聊

其实,我们都只是太过心急

越是心急,日子过得越是迟慢

不如,索性去享受

冬日的暧阳

和浮生的闲趣

不经意间

或见苍白冬日里的一抹胭脂红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3)

对于红色

总有一种超出颜色本身的幻想

我想,如果推选一种颜色代表中国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4)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5)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6)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7)

在口红还未登场的年代,胭脂是女子妆奁盒中的花魁,独占鳌头。

自古女子爱美,却是独为悦己者容。

掬一捧清水净面,点染胭脂些许,微微晕开的红是满满温柔的心事。

一盒小小的胭脂,不只是修容膏,更似是传情笺

在女子的世界里,调制胭脂,是一件浪漫到神圣的事情。

方寸闺阁间,因这一抹红,多了些盛大的欢喜。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8)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9)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0)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1)

试想那些可爱的女子们

在万紫千红中挑出最明艳的几朵

在数九寒天里定下最温暖的一日

千百次的锤炼

千百次的淘洗

是杀花

亦是生花

在冬日的暖阳下

秋黄已去

红色新生

得到的,便是最纯正的胭脂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2)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3)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4)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5)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6)

胭本是红,脂为油脂。胭脂二字从肉,系因最早调制胭脂多加牛髓或是牛脂。

追溯起胭脂的历史,总不免与塞外胡人联系在一起。

据说,最早匈奴焉支山下的牧民们调制胭脂,以防冬日太过干燥。所以,胭脂也曾被叫做焉支。匈奴地区甚至曾流传民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还有一个趣闻,匈奴王的妻子不称王妃或是王后,而是阏氏,读音同为胭脂。这其中不能说没有丝毫干系。目前出土可见的胭脂相关器物,最早也出自汉代时期。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7)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8)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19)

功用上分,胭脂分为面脂口脂。面脂类似今日的腮红,多为女子专属。口脂则不然。

从颜色上分,口脂非常多样。大体上,有色口脂包括檀口、朱唇、绛唇、黑唇几类,是女子点唇时的专用口脂。无色口脂成透明色,只起滋润双唇的功效,所以男子也可通用。口脂一度还成为皇帝对于将士或是大臣的奖赏之物。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0)

檀色口脂:唐宋时流行檀色点唇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1)

朱红胭脂:最为常见,除用于点唇,还可做面脂用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2)

桃花面脂:《妆台论》有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3)

盛放胭脂的盒子制作精巧,与其说是个盒子,不如说是个艺术品。

早在汉代时期,便有了专门盛放胭脂的盒子,多为玉石或琉璃制。

唐代之后,胭脂盒变得更加丰富。瓷器、鎏金、错银、珠玉、螺钿,雕镂镶嵌,异彩纷呈。唐代巩县的官窑瓷质胭脂盒更是盛极一时,堪称绝品。

至于明清,胭脂盒的制作到达一个巅峰。这不仅体现在材质上,还有制作的工艺上。

清《红楼梦》中,宝玉赠平儿胭脂,盒子即为白玉盒。考证可知,“白玉盒子”当为羊脂白和田玉,奢侈程度可见,用心程度也可鉴了。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4)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5)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6)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7)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8)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29)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30)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31)

胭脂情怀(胭脂多情)(32)

我们总自负多情,实际却是远不及古人。便是一盒小小的胭脂,他们也能总生出这许多绮旎来。记得最早看红楼,见宝玉吃胭脂的场景觉得难以理解。好好的男儿为何要去尝那女子嘴上的胭脂,分明是登徒浪子。见识到胭脂之后,终于懂得了。这样美丽的东西,确实是多情人都难以抵挡的诱惑。想那小周后不过是晓妆初过、沉檀轻注,南唐国主都情愿被唾红茸,宝玉吃胭脂委实也算不得什么了。

所以说,在迟慢的冬天,若偷浮生半日调制胭脂,未尝不是件逸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