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评价魏明帝(汉桓帝原本是个了不起的皇帝)

诸葛亮评价魏明帝(汉桓帝原本是个了不起的皇帝)(1)

汉桓帝刘志是东汉第十位皇帝,祖父刘开是河间孝王,父亲刘翼为刘开庶子,受封蠡吾侯,级别不高,与皇权相去甚远。哪知汉质帝得罪了把持朝政的梁太后之兄梁冀,被梁冀毒杀。梁冀轼君之后就另立刘志为帝。这样,15岁的刘志从河间入京登上了帝位。

按一般历史规律发展,刘志年少,少不更事,又是突然从地方调入中央,背景环境突变,在朝中没有任何势力,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任由梁冀摆布、做梁冀的傀儡皇帝了。

事实上,梁冀就是这么想,才迎刘志为帝的。

而且,堂堂汉质帝都被梁冀玩死,那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乳臭未干的刘志,又能有什么作为?

哪知刘志却是个天才式的皇帝,登位后,韬光养晦,暗中积聚力量,然后发起致命一击,将梁冀连根拔起,一撸到底。

可笑的是,梁冀原本掌握着大部分首都卫戍部队,但因为刘志出手如电,梁氏部下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全部束手就擒。

刘志收缴了梁冀大将军印绶后,远遣其到比景都县。

比景县位于如今越南中部的热带丛林,天迥地远,梁冀绝望之下,自杀以谢天下。

而梁氏家族,包括梁冀在朝廷和地方的亲戚,全部逮入诏狱,不论男女老幼,全都押往闹市斩首,尸体暴露街头。

梁氏派系的公卿、列校、州刺史、二千石官员,被诛杀的有数十人;旧时属吏和宾客,被免官的有三百余人,整个朝廷,为之一空。

当日,使者从宫中来往奔驰,三公九卿等朝庭大臣都失去常态,官府和大街小巷犹如鼎中的开水一片沸腾,京城百姓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等到梁冀自杀的消息传出,百姓仿佛从梦中醒来,无不称快,歌舞庆祝。

刘志下令没收梁冀的财产,由官府变卖,收入共计三十余亿。

诸葛亮评价魏明帝(汉桓帝原本是个了不起的皇帝)(2)

据《食货志》记载,当时一石米的价值大约是五十钱,其一石相当于现在六十斤,通过平价换算,其一钱约等于现在的两块钱。三十亿钱则约等于现在的六十亿元,可购买六千万石大米。

按照购买力计算,梁冀一案的涉案金额仅次于满清和坤案,和珅案涉案金额折算成白银共一亿两,可买六千六百万石大米。

可和嘉庆皇帝处理这些赃款的作法不同,刘志将之全都上缴国库,减收当年全国租税的一半。(满清嘉庆抄和珅所得赃款当于国家二十年财政收入,却没给老百姓减一文钱的税赋)

尔后,又把梁冀的园林分散给贫民耕种。

并宣布不再设大将军,另设秘书监以加强皇权。

想想看,清康熙皇帝苗正根红,八岁登位,做了八年皇帝,根深枝茂,才敢对权臣鳌拜下手,而除鳌拜事却被后人津津乐道、称颂不已。

实际上,说鳌拜专横、势大等等,全是康熙的一面之词,梁冀,却是历史上著名的“跋扈将军”,刘志却干脆利落将之剪除,足见才能了得,手段漂亮。

更难得的是,在以后刘杰统治的日子里,东汉帝国国内经济持续发展,他所重用的 “凉州三明”对外作战连战连胜,在籍人口5600多万,比西汉任何一个时代都多,和盛唐持同一水平,达到了古代中国土地承载量的上限。

也因为这样,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十二月,36岁的刘志驾崩,得谥号为“桓”,与“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相同,意思是“辟疆服远、克敬勤民”。

可以说,在当时东汉朝臣的眼中,刘志就是他们的“齐桓公”。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齐桓公”,后人对他的评价却很低。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就把汉桓帝和著名的昏庸之君汉灵帝并列,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这是为什么?

原来,汉桓帝为了诛杀梁冀一伙,不得不与宦官合谋,自此“权势专归宦官”。

剪除梁冀成功,汉桓帝在同一日给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个宦官封侯,各食邑一万户。

其中的单超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万户,世称“五侯”。

当时帝国的人口总数是五千六百多万,户数应在一千一百万左右。六万户则超过了全国总户数的千分之五,桓帝该日的打赏,实在豪爽。

诸葛亮评价魏明帝(汉桓帝原本是个了不起的皇帝)(3)

另外,单超任车骑将军,位同三公,这也是历史上对宦官封赏最丰厚的一次。

桓帝这么弄,朝中官员就不干了,他们和太学生组成“士人党”,联合反对宦官当权。

桓帝因此制造出了臭名昭著的“党锢之祸”,下诏逮捕达200余人。

“党锢之祸”一共发生了两次,大家都认为此举伤及汉朝根本,即汉朝的衰败和灭亡,桓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于是,汉桓帝就被后人捆绑和汉灵帝一起,贴上了昏庸的标签。

凭心而论,汉桓帝所封的“五侯”也只过了五六年好日子,当这 “五侯”作威作福影响到帝国的统治,汉桓帝毫不手软,先将具瑗、左倌迫死,后又将单超、徐璜和唐衡的袭封者悉数降为乡侯;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史称“一除内嬖”。

虽然后来又有新一代诸如侯览、段硅之类的宦官上来,桓帝也绝不容忍他们势力坐大。

侯览、段硅的门客欺压百姓,济北相滕延在桓帝的支持下,当场挥刀,让数十人暴尸街头。

滕延也因此升为了京兆尹。

宦官张让的兄弟张朔是野王县令,好事不做,坏事做绝,凶残变态,肢解怀孕妇女。司隶校尉李膺下令将这个人渣缉拿归案,从野王县一直追到洛阳,从将其从张让家里的合柱里提出,一轮审讯下来,当即实施处决。

张让向桓帝诉冤,桓帝问李膺,为什么不先请示我就动手处决了呢?

李膺大义凛然地答:“从前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七天便把少正卯处决,而今我到职已经十天,不能因拖延时间而获罪。”

桓帝于是回过头对张让无奈地耸了耸肩,摊开两手,说:“你弟弟罪有应得,能怪司隶校尉什么呢?”

张让哭丧着脸,作声不得。

李膺昂然而出。

诸葛亮评价魏明帝(汉桓帝原本是个了不起的皇帝)(4)

李膺这种威势吓得所有宦官“鞠躬屏气”,大声话也不敢说。甚至到了休假也龟缩在宫中不出。桓帝怪问其故,这些宦官一齐跪倒,叩头哭着说:“畏李校尉。”

可以说,李膺能这样,与桓帝的默许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所以说,在桓帝当政的日子里,宦官并不足以乱政。

而汉桓帝一手制造出的第一次“党锢之祸”,并没有党人被处死,仅仅关押了十个月,就全部释放回家了。

补一句,汉桓没有杀党人,党人岑暖却在逃亡中杀死了汉桓帝宠爱的张美人全家二百多口以泄私愤。

其他党人出狱,收获了名声,高高兴兴地分头回乡。

真正让宦官坐大,以弄到了不可收拾地步的,是桓帝的继任者,汉灵帝刘宏。

而杀害党人无数,伤害到东汉帝国士人命脉基根的,也是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刘宏捣鼓出来的第二次“党锢之祸”迫害死了六、七百人,大量士人逃亡,成为了一场巨大的政治灾难。

汉桓帝曾在一日同封“五侯”,汉灵帝毫不示弱,一次性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这十二位中常侍中的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史称“十常侍”。

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了,因为“十常侍”弄政,国事渐非,江河日下,天下思变,盗贼蜂起。

一句话,是十常侍推动了汉朝的灭亡,是揭开三国乱世的主要原因。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讲:中平六年四月,灵帝病重,拟立王美人所生皇子刘协为太子。十常侍中的蹇硕建议:“欲立刘协,必先杀死大将军何进,刘协日后才能平安。”灵帝于是传何进进宫。

何进的妹妹是何皇后,何皇后生有皇子刘辩。何进知道皇帝要杀自己,拒绝入宫,召集大臣到自己家里商议如何对付十常侍。

等灵帝终于挂了,何进令司隶校尉袁绍领五千御林军进了皇宫,便在灵帝灵柩前面,立自己的外甥刘辩继承皇位。

刘辩做皇帝,灵帝的母亲董太后心里不是很乐意。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张让就推她主持朝政,让她封皇子刘协为陈留王,封她的哥哥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本人也因此操持了朝中大权。

何进和姐姐何太后不肯就此罢休,必欲先杀十常侍不可。

袁绍给何进出了个馊主意:召在西凉领兵的刺史董卓进京除宦官。

董卓进京,破坏力巨大,国家分崩离析,三国争雄的乱世轰然而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