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

《封神演义》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一部神魔志怪小说。其中描述的是武王伐纣,三教封神大战的故事。以商周交替这段时期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系统地描绘了一幅宏伟的中国神话故事卷轴。虽然在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重用奸臣尤浑,费仲,宠幸后妃妲己,不施仁政,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而引发了武王伐纣,导致商朝走向的了灭亡。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1)

封神演义

武王在商纣王荒淫无道,大失民心时,建立了周朝,不得不说的是,在最初商周大战时,西岐一方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而商朝则非常的强大。商纣王有王叔比干,太师闻仲,以及大臣商容的辅佐,所以说商朝江山如铁桶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那么这三位商朝重臣,究竟谁的地位更高一些呢?

我们先来说一下,闻太师闻仲,闻仲在《封神演义》中,他虽然不像阐教八大金仙是天仙级别,但是闻太师也算是神通广大,属于地仙这一个级别。他有一个坐骑叫做黑麒麟,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黑麒麟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齐名的,与火凤,玄龟,应龙并称为四灵,并且黑麒麟还是四灵之首。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2)

黑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传统的瑞兽,具有招财纳福,趋吉避邪的功能,闻仲的坐骑黑麒麟在古代,还象征着武力和权势,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闻太师他在商朝代表的便是权力和武力的结合。武王伐纣这场战争,在闻太师兵败之时,也就基本上宣告了商朝的灭亡。

据说闻太师,师承金灵圣母,金灵圣母那是截教通天教主座下,八大亲传弟子之一,金灵圣母法力无边,神通广大。闻仲在金灵圣母门下,修得了极高的本领。他会五行变化之术,并且头生三眼,中间有一神目,可以放出白光数寸,分辨忠奸邪恶,人心黑白。闻太师虽然是截教第三代弟子,但在截教之中,人缘非常好,这个我们在《封神演义》中,闻太师出兵讨伐西岐时,各路道友纷纷前来相助,就可以看出来。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3)

金灵圣母画像

闻仲绝对是一个忠臣,可惜他侍奉的是商纣王,并且商朝江山气数已尽,这是天数注定,即便闻仲也不可逆天而为,所以虽然闻太师神通广大,又有各路道友的相助,但最后仍不可违背天命,最终魂断绝龙岭。

闻太师是位非常正直的大臣,他曾经在帝乙时期,就开始辅佐帝乙,为商朝江山保驾护航,在封神之初,闻仲正在征讨北海的叛乱,所以在这时,闻太师并不在朝歌,闻太师位居高位,同时又是帝乙的托孤大臣,因此,闻仲在朝廷之中也颇有威望,闻太师,对商朝非常忠心。如果我们看《封神演义》原著,或者相关的电视剧,我们就会发现,纣王是非常惧怕闻太师的,在满朝文武劝导商王施行仁政,关爱百姓时,他都听不进话。纣王唯独对闻仲言听计从,对他又怕又敬。在帝乙病逝之前,曾经赐给闻太师一条金鞭,上可打昏君,下可除奸臣。闻太师从北海远征回来后,纣王亲信奸臣,荒淫无道,朝政腐败,闻太师直接把费仲,尤浑等奸臣打了一顿,纣王还不敢对此表达不满。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4)

闻太师画像

而对纣王进谏时,闻太师也很不客气,直接要纣王改过自新,对百姓施行仁政,对此商纣王,也不敢反驳,而是婉转的答应了闻太师,但是商朝气数已尽,闻太师回朝不久,西岐战事又起,闻太师只得再次远征西岐。纣王没有了闻仲的约束,再次我行我素,朝政进一步腐败,最后闻太师兵败,魂断绝龙岭。

在《封神演绎》中,一直渲染天命已定,商汤气数已尽的氛围,还有对天命不可违的解读,所以闻太师与其说他败给了周朝,我们不如说他败给了天数,从商纣王对手下大臣们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商纣王是非常尊敬闻太师的,虽然他也非常惧怕闻太师,对闻太师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顺,由此我们可知闻太师,在商朝时期纣王的面前,地位是非常高的。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5)

绝龙岭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商纣王的王叔比干。比干是因为受封在比地,因此而被称为了比干,他是商王文丁的庶子,商王文丁病逝之后,帝乙继位,帝乙是帝辛,也就是纣王的父亲,所以比干是纣王的王叔,比干也是商朝晚期的重臣之一。

比干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年少时勤奋好学,年仅20岁就开始辅佐帝乙,在他辅佐商王期间,他一直主张要求商王应减轻对百姓的税赋,要鼓励发展农耕,畜牧业。除此之外,还要投入精力训练军队。

在帝乙病逝后,比干又作为托孤大臣继续辅佐帝辛。比干虽然是庶子,没有对父亲封地的继承权,但却博学多识,同对朝政又有独到的见解,很多主张也符合商朝时期的发展情况,所以比干很受商王器重,在闻太师远征期间,一直由比干等人辅佐帝辛。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6)

比干画像

但前文说过,纣王对闻太师又敬又怕,闻太师远征后,虽然有比干等人辅佐,但是却约束不住纣王,比干常常苦心劝导纣王,要关心百姓,施行仁政,不要倒行逆施,沉溺酒色,但是他在纣王面前的权威,显然远不如闻太师,对纣王的劝导工作,效果并不好。

在纣王继位后,商朝民变四起,先是北海诸侯叛乱,然后又是西岐叛乱。在商朝经历了几次远征后,也导致商朝的国力大为下降,在这个时候,比干便提议商纣王,现在不应该过多的对外出兵征讨,要让国家,百姓休养生息,让民众得以恢复生计,在国力得到一定恢复后,再去征讨叛匪。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7)

纣王画像

纣王并不愿意接受比干的建议,但碍于王叔的面子,所以暂时停止了征伐。然而不久之后,西伯侯率军起义,纣王得知了这个消息,非常的生气,于是出兵讨伐西岐,比干仍然不支持纣王以武力征讨叛军,而应该实行仁政,让四方归服。但是商纣王根本听不进比干的建议,因此,纣王就借比干怠慢军政为由,诛杀了比干。

在《封神演义》中,比干长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他炸死了妲己的狐子狐孙,而被妲己记恨,妲己装病要以比干的七窍玲珑心为药引,最后害死了比干,比干惨死在朝歌城外,在真实的历史上,比干却是因为死谏,最后被纣王处死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比干虽然也是王族,但是他在纣王面前的权威,远没有闻太师那么高,如果是闻太师让纣王修养身息,纣王即便不愿意,他也断不敢治闻仲的罪。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8)

比干被挖心

我们再来看一下《封神演义》中,商朝的丞相商容。商容也是商朝晚期的重臣之一,他是在商纣王继位后开始得到重用的,但是在正史之中,商容并不是丞相,而是负责管礼乐祭祀的官员,商容为人正直,勤政爱民,推出了很多政策,支持轻赋税,重农耕,因此商容深受百姓的爱戴。

但是商容并不受纣王待见,为什么呢?因为商容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对纣王很多荒淫无道的行为非常反感,因此,他常常不顾纣王面子,耿直的对商纣王进谏。这样三番五次劝导纣王,常常让纣王非常难堪,所以纣王很反感商容。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9)

《封神演义》中商容的形象

一次商容又对纣王进行劝导,结果他们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于是纣王就把商容的官给罢了,还把商容和另一位忠臣箕子关在了一起,商容主要负责掌管商朝的礼乐祭祀等活动,他也想尽力引导商纣王,通过礼乐教化,让国家更加的强盛,但纣王并不喜欢他这一套,纵欲无度,安于享乐。

商容一直到了武王伐纣成功后,才被武王放了出来,武王非常欣赏他,想将商容列为三公,继续辅助武王,但是被商容婉拒了。在《封神演义》中,商容则成为了纣王的丞相,他仍然是一个忠诚正直的大臣,反对商纣王不符合礼节,执政不利于百姓的地方,忠言直谏,最后为了保护王子殷郊,进谏商纣王,最后一头撞死在大殿之上。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10)

商容冒死进谏纣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三位大臣中,在商纣王面前,地位最高的莫过于太师闻仲,闻太师忠心耿耿,以一己之力保卫商朝江山,南征北战,全心全意辅佐纣王。可惜,纣王无道,不听教诲,最后闻太师远征西岐时,魂断绝龙岭;王叔比干,地位仅次于太师闻仲,他聪明好学,为人公平正直,全力辅助纣王,为改变商朝提出了不少可行的建议,然而商纣王并未听取比干的建议,最后比干因为死谏被杀。商容的下场就好很多了,《封神演义》中,商容是商纣王的丞相,但正史中,商容是纣王的礼乐大臣,他试图通过礼乐教化,改变纣王对待国家和朝政的态度,屡次忠言进谏后,被纣王关押在监狱之中,一直到武王攻破朝歌后才得到释放。这三位都是对殷商忠心耿耿的大臣,按照地位高低来排序的话,闻仲的地位最高,其次是王叔比干,最后则是大臣商容。

封神演义闻仲和赵公明是一辈的吗(封神演义商末三大重臣)(11)

封神台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