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香配伍原理(和香配伍之谜君臣佐使)

致中和 中国传统香之灵魂

和香是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核心,是根据传统香方和制香初心,选择多款天然香料,参照中医的君臣佐使理论,经过配伍炮制,窖藏发酵,全程不加任何化工原料和合而成的香品。

和香是相对于单品香来说的,是诸多单品香的工艺与智慧的结晶。单品香如清水挂面,煮熟吃饱即可。和香如广东煲汤,讲究食材、火候、时间等条件,不仅饱腹还可以养身润心。

十八香配伍原理(和香配伍之谜君臣佐使)(1)

和香的制作有系统的规律,严格的法度,必须根据香料的五行属性,使香料药性相互生发、导顺制逆。许多时候是要把香料先分组和合,有的还需经窖藏,最后再按所需顺序统一制成。历史上许多名香,对和香的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就是古人讲的择时和香。有的香品整个制香过程需要数十天才能完成。

除了甄选原料和配伍时间,和香还讲究天地人三合、阴阳五行,以及和香师对自然的敏感等等的因素,不是一般的制香师可以胜任的。可以说要制作出一款质量上等的和香,要求和香师对香料有非常高超的驾驭能力。他们需要充分掌握植物学知识,熟知香料的品性,甚至掌握中医理论,懂得选材配伍的办法,更是考验和香师的炮制能力。

十八香配伍原理(和香配伍之谜君臣佐使)(2)

《香乘》记载,“君臣佐使,以相宜摄合和,宜用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君臣佐使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的各味药配合应用时,对中药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形象化的认识。在香料的搭配中,君臣佐使有着源远流长的计量概念。

《神农本草经》对君臣佐使有所解释,“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可理解为:上品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有毒,无毒,斟酌其宜;下品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和香之道要在使众味合一,不能让各种香料的味道各自为政。和香配伍借鉴中医的君臣佐使方法,先定主客。

主即为“君”,“君”的选择需要香味柔和包容、明显独特。当有土之德,可包容众香,忌香味太过霸道,既可包容“臣佐”又不可掩盖他香。常见的“君”有沉香、白檀,其包容性强可以为“君”。麝香香味过于霸道,不适合为“君”。

“君”定后再按照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原则配伍“臣”。“君”可以克制“臣”,但不能被“臣”所克,“臣”可以生“君”,但不能被“君”所生,“君臣”可以比和为用,这是和香最基本的原则。总之,为“臣”之道辅佐为主,不能盖主,所以龙涎香和麝香之类不宜为“臣”。

“佐”的使用比较灵活,但也要依据五行关系来使用。比如檀香之类火性重的香料为“君臣”时,可以配乳香之类金性药以耗泻火气,增清凉之味,也可以用绿茶的寒性来去檀香的阳火。

“佐”可以佐“君”也可以佐“臣”,“佐”的方式可以是生旺比合,也可以是克制耗泻。“佐”还可以调和众香促进融合,比如甲香,类似中药里甘草的作用。总之,“佐”的作用就是使“君臣”更加和谐。

除了考虑五行关系外,阴阳也要考虑,阳性太重的和香闻多了容易上火,也比较刺激,所以阴阳和谐尤为重要。还要考虑节气旺衰的影响,这也是古人制作和香时强调的一个观念。

中国传统香的制香工艺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而成的。和香不是简单的香料添加,更重要的是人与香的相和,香与天时地利的相和,香药的和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