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1)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2)

1917年的春天,对于梅兰芳来说,是欣喜而富有挑战的。他在一次次“试验”中,尝试设计一种全新的行头。首先,他把戏服的两只水袖剪短,然后,他在胸前设计了两根长长的绸飘带。这两根飘带可不是一般的长,经过多次修改,梅兰芳把它们定为长一丈七尺,宽一尺二寸。梅先生这是要干嘛?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3)

原来,他是想用这两根长飘带,表现仙女在天上御风而行的身姿。这一切,都是为了他心中的那出全新古装大戏——《天女散花》。

这个构思,来自他在朋友家看到的一幅《散花图》,图中,仙女风带飘逸,体态轻盈,马上让他联想到了敦煌飞天的神韵。何不把这仙女之美搬上舞台呢?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4)

梅兰芳把想法告诉了齐白石等朋友,白石老人拿出许多书画珍本供他研究。他也从佛经《维摩诘经》中得到了灵感:维摩居士因夜读苦累成疾,害了眼病。佛祖很感动,命天女到病室散花。《天女散花》应运而生。

梅兰芳设计了六场戏,其中有一场“云路”,表现天女离却众香国,一路上感慨大千世界的奇妙景观。“散花”则是天女站在天幕处的平台上,翩翩起舞,遍洒仙卉,满台顿时落英缤纷,花团锦簇。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5)

1917年12月,《天女散花》首演于北京吉祥园,轰动京城。三年后,《天女散花》拍摄电影,影片在全国各大城市放映,还发行到了海外。1919年,25岁的梅兰芳首次访问日本,在东京帝国剧场连演五场《天女散花》,日本观众惊叹赞赏,名优竞效其舞态,谓之“梅舞”。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6)

1932年淞沪抗战中,《天女散花》拷贝因轰炸被毁,如今人们已无缘目睹这部影片了。越剧《天女散花》是从京剧中最精彩的“云路”一折移植而来,表演时仍用旧词,读来满口生香。此作原是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参加比赛写的,经过几年的流传,逐渐成为浙江越剧青年演员的常演剧目。近年来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越剧“傅派”传人陈飞倾心演绎,广受各界好评,目前已成为陈飞的“保留节目”之一。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7)

越剧版《天女散花》是一个独立的折子戏,音乐采用了越剧“六字腔”风格,节奏轻快喜悦。同时也吸收了“绍兴平胡调”和“绍剧三五七”的旋律因素,增强了音乐的色彩感。整个乐曲既保越剧的传统,又引入了女声合唱等音乐元素,将音乐体现得更为时尚。经过“飞娘娘”陈飞的完美演绎,越剧《天女散花》更是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8)

今天的经典时刻,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越剧“傅派”杰出传人陈飞,为我们带来越剧《天女散花》精彩片段,看看这七尺水袖是如何艳惊四座的吧!

关注《戏码头》微信公众号,经典唱段让您惊喜不断!

越剧天女散花陈飞版伴奏(戏码头经典时刻)(9)

来源:HBTV戏码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