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呀挖最火文案(点评挖呀挖)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一首因短视频走红的“洗脑”儿歌,让不少网友的“五一”过成了“六一”。但随着该短视频的“病毒式”传播,这个原先只是以幼儿园小孩子为受众、以益智启蒙为目的的一个儿歌与手势舞的结合体却越来越“变味”,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工作、学习时脑子里还在循环“播放”,“听到前奏就想快快划走”。

从爆红到扩散,再到被大量复制,最终大众审美疲劳将其“打入冷宫”……短视频走进千家万户生活的同时,好似也走进了“怪圈”。有流量,却无法留量。“买了否冷”“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那咖啡你冲不冲”那些曾经的短视频热梗如今听起来陌生无比。事物发展规律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但短视频却像是跳进莫比乌斯环,总是循环往复着爆红-复制-过剩-消失……

目前来看,视频创作同质化竞争严重,从业人员入门门槛低,制作水平良莠不齐等短板和弊端,是使得整个业态直观呈现众语喧哗、人声嘈杂景象的主要原因。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短视频平台产品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部分短视频产品,为了迎合市场,一味追求流量和点击率,博取眼球和制造话题热度,在制作产品过程中逐渐形成固定生产流水线,包括但不限于复刻选题、模仿人设、内容洗稿、剪辑配乐高度雷同等行为。“挖呀挖”走红后,许多短视频博主纷纷嗅到热度开始全民“挖呀挖”,高铁上戴着口罩“挖”、大街上穿着卡通服“挖”……各种版本的“挖呀挖”便如雨后春笋相继涌出。同质化内容走捷径、赚快钱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长此以往,造成的直接后果将是加速用户的审美疲劳,限制短视频内容和平台的持续健康发展。

“挖呀挖”挖来流量后,还应该怎么“挖”才能留住热度?答案还要回到走红的初代“挖呀挖”视频上找。短视频中,女教师“桃子老师”极具亲和力的笑容,天真烂漫的歌谣和可爱的手势动作,引发许多人情感共鸣。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感受到了儿歌里的纯净与美好,回味到虽已远去却又无处不在的童心,这种朴素的感情是无法简单复制粘贴的。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一味地用包装和筹划来掩盖,一味地用美好的故事来搪塞是无法长久的,只有不断地用真诚、真实、真情,才能引发用户和流量的持续共鸣。流量和用户早已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真正把他们看成是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自身独立思想和看法的“人”,并找到这些“人”真正关心和关注的内容,才是关键所在。

短视频在本质上为文化创意类产品,具有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等属性。短视频的持续健康发展,既能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唤醒全民的文化自信,也能推动助力新阶段新经济体系转型升级、数字经济消费升级。放弃野蛮收割,真正用真人、真事、真情去打动人,感染人,留住人,才是真正保证“挖呀挖”可以持续且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新互联网时代的玩家们必须思考与挖掘的重要课题。(林惠虹)

挖呀挖最火文案(点评挖呀挖)(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