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会更加细心(不要把你的自卑渗入到孩子的人生)

参加好几个家庭的朋友聚会,小y夫妻也带着儿子球球一起。我还是在小y老婆怀孕的时候见过他们夫妻,一晃四年了,他们家的小家伙比甜妞大半岁,长的虎头虎脑很是可爱。他们一进门我就发现小家伙脸上靠近眼睛的地方有一条一厘米左右的深深的血印子。

自卑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会更加细心(不要把你的自卑渗入到孩子的人生)(1)

做妈的人对关于小孩的一切都感兴趣,我也不例外,特别对小孩受伤的事我特别在意,并且一定会问清楚怎么造成的,避免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生。聊到一半我就开始问球球的妈妈:“宝脸上在哪里刮了一下,弄了这么大一块,看样子就好疼。”小y老婆说在学校被一个小孩挠的。我很惊讶于那个小孩的力道,这么深的口子应该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弄出来。这说明那个挠人的小孩并不是无意的,而是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就一定需要对方家长好好对小孩教育一下了,要不然下次弄到别人的眼睛就很危险了。于是就说:“小孩打架蛮正常的,但是挠这么重就要跟对方家长和老师好好谈谈了。”小y老婆很气愤的说:“不是打架,就无缘无故的被挠了,这是第二次了。跟老师讲了也没什么效果,对方家长只是笑着让孩子以后不要这样了。算了,那个孩子家很有钱,老师也会向着他们家的。有钱人家就是这样,不会好好管教孩子,只会欺负人......以后让孩子躲着点他就好了。"球球妈讲这些话的时候球球就在旁边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们聊天。小y夫妇在新上海人中属于比较努力的,11年在上海买的房子,去年买的车,为了上班方便还拍了上海牌照,那一块牌照就值8万。他们经济条件不差,但是言语里的自卑始终让人觉得意外,有可能是上一辈的习惯。我不知道这样的话听多了孩子以后会不会看见有钱的人就觉得就很自卑,或者真像球球妈妈说的躲着有钱人走。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奶奶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妈妈,被自己的舅妈领养长大,小时候受了很多的苦,养父母家庭条件也不好。奶奶一辈子都沉浸在深深的自卑情绪中。奶奶嫁给爷爷的时候,爷爷在粮站工作,属于吃公粮的人,这在当时条件是很好的。后来爷爷工作调动也一直是公务员,还有个小小的职务。让人很意外的是奶奶的四个孩子中的两个长大后都跟农民结了婚,从事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农业。剩下两个姑姑年龄小,大姑姑顶替了爷爷的职位,后来单位改革没了工作,小姑姑刚满20岁就被催着嫁给了农村搬来镇上做生意的小姑父。后来小姑姑跟我说奶奶老是在她面前说怕看不到小姑姑结婚,要姑姑找个一般的就好了,于是20岁那年别人介绍了小姑父,小姑姑就匆忙嫁了。后来家人聚会讲起结婚的事,大家当初对自己的伴侣其实都是看不上的,但是因为奶奶的一句:“自己条件就那样,差不多就嫁了算了,”所以各自都认命了。奶奶的四个孩子都跟条件比自己差很多的人结了婚。

我24岁大学毕业,在我们家里属于老姑凉了,还有更要命的是我在毕业后的几年都没有男朋友。我被奶奶养大,所以奶奶对我的终身大事的关心程度甚于我妈。每次电话回去就问找到了没有啊,到后来居然发展到一想到我就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有一年回家奶奶找我聊天聊到凌晨一点,话题无非是怕看不到我结婚就就去世了,找个差不多的就成个家算了。最后还带了一句她跟所有孩子说过的话,“你自己条件也不好,挑来挑去能挑到什么样的呢,找个条件一般的就好了。”我顿时很赌气的说:“我怎么条件差了?我家庭简单,五官端正,不缺胳膊少腿。我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不低。我怎么就不能找个自己喜欢的,我为什么要一生凑合过日子呢?”第一次带老公回家的时候已经28岁了,奶奶很健康,看见老公笑的合不拢嘴。我生甜妞的时候奶奶已经瘫痪,但是头脑还很灵活,我们计划着十一假期带甜妞回家见太奶奶,九月份奶奶突然发病等不到我们回家就走了。奶奶去世快四年了,我一直很遗憾没有带孩子早点回去见她,如果我在家她可能就不会发病了。

奶奶这一生都觉得自己条件很差,并且把自己的自卑渗入到了四个孩子的生活中,还好四个孩子婚姻都稳定,但是经济状况都一般。四个孩子再把从妈妈哪里继承自卑的特点一点点渗透给自己的孩子。我父母在我小时候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么难的事,你做的好?”所以碰见困难的时候我也会暗示自己,自己做不了。我一直都会不停的纠正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不足。

不管家庭出身怎么样,充足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好武器,父母的自卑在父母这里就结束了,不要再通过言语和行动渗透给我们的孩子,影响孩子对生活的判断。一个人只要身体健康,家庭合睦就是拥有最好的自身条件。

育儿分享特约撰稿人甜妈原创于2015年5月18日,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育儿早教资源分享,关注育儿分享微信公众平台:yefx9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