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雷锋精神故事(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11月,安徽师范大学新雷锋志愿者协会举办第三届新雷锋故事汇之“你说我写大家演”雷锋故事大赛,比赛历时一个月,吸引了全校各个年级3000余人参加,初赛提交的写故事作品超过1000份,反响热烈。

12月,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6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在浙江宁波举行,全国38个省级赛会单位共申报项目4049个,其中1000个项目进入全国赛,504个优秀项目入围全国决赛角逐金银奖。安徽师范大学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凭借“新雷锋故事汇”从504个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金奖。

一个雷锋精神故事(雷锋精神薪火相传)(1)

是什么样的活动能吸引如此多的同学?又是怎样的故事汇能从强手如云的全国大赛中力拔头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安徽师范大学的新雷锋志愿者协会,走进新雷锋故事汇。

新雷锋故事汇项目成立于2012年,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开始的形式是由协会寻找身边的感人故事,同学来当宣讲员,在社区街道,乡镇农村进行宣讲。2014年,协会形式上作出调整,围绕“讲好典型故事,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主题,凝练了“1233”的工作新思路:以“找故事—写故事—讲故事—传故事”为主心轴,让同学们自己去“找-写-讲-传”感人正能量的身边小故事,激发他们自我感受、净化、提升和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同学参与进来。

找故事,将焦点锁定“身边”

如何搜集故事素材、选择人物?自2012年起,在“新雷锋”导师党的十八大代表房玫、“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吴青山、“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路丙辉等人的具体指导下,来自学校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同学将视线聚焦身边,立足校园,面向社会,走进生活,寻找身边的好故事,为故事的题材广开门路。在高校校园关注典型学子,在各类网站、媒体上寻找雷锋市民;在街巷邻里间探寻无名好人。从青年志愿者到中国好人、芜湖好人,从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典型事迹到父老乡亲、恩师前辈、同学朋友……都是身边最平凡但却影响最深远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写故事,用纸笔勾勒“价值”

如何创作故事?好故事就是要见人见事见价值见精神。同学们带着不同的生活体验,为故事的创作各尽所长。有的在访谈中体悟,他们通过面对面、电话、QQ、微信等方式与“雷锋”及其身边人深入访谈;从细处着手,有的从记忆中寻找,回忆祖父母的峥嵘岁月,回忆乡村的感人经历。四年来,同学们共创作出120余个富有温度、高度和生命力的故事,并形成故事库来固化成果,核心价值观在字里行间释放。身患重病的师大学子周琦,用琐碎的平凡小事照亮奉献之路,从逆境中挣扎启程,用生命去坚守信仰;“我的老爹”,一个老兵,一名中共党员,用寒来暑往的坚守与付出,为村子里求学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良心之路”;双眼几近失明的女大学生徐莉用一步步踏实而坚定的努力诠释“心比眼睛更亮”的呐喊和奋斗;“我的父母,我的养父养母”,在已有四个孩子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养育被遗弃的病秧子的我,给予了我最丰厚的精神财富……

一个雷锋精神故事(雷锋精神薪火相传)(2)

讲故事,让故事敲开“心门”

如何讲好故事?靠的是一场场严格的选拔,从初赛提交音频,到复赛的现场讲述,到预决赛的老师指导,再到预决赛之后讲故事与写故事的同学协商交流……一次次文稿的增减修改、一场场的选拔比赛最终才产生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场精彩的新雷锋故事盛宴。借助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等省内外各类平台,同学们将讲台搬到了教室活动室、社区街道、乡镇广场、农家庭院、田间地头……

一个雷锋精神故事(雷锋精神薪火相传)(3)

传故事,借媒体跨越“时空”

如何将动人的故事传播出去呢?作为同学们喜爱的、易于获取、易于接受的形式,自媒体传播模式极大助力了故事的走出去、沉下去、融进去。在项目官方微博、微信分享推送故事文稿和音频;在空间和日志评论点赞;在校广播台开设新雷锋故事汇专栏……随处可见的正能量,能够唤起青年学生乃至普通市民内心深处的道德追求,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主持者。

四年来,新雷锋故事汇吸引了4800余名同学参加,在安徽省内的60多个社区街道、乡镇农村相继开展了154场次宣讲活动;项目官方微博、微信阅读转发18944次,点赞9197次,线上线下受众达8700余人。先后被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安徽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荣获安徽省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安徽师范大学“感动师大”校园精神文明创建十佳事迹、科研培育重点基金项目、学生工作优秀典型案例、辅导员精品项目等。

一个雷锋精神故事(雷锋精神薪火相传)(4)

在新的时代,雷锋精神的感动力量以新的形式传递着。雷锋永存,爱心不减,希望新雷锋温暖的故事能越走越远,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祖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

(部分内容和图片由新雷锋志愿者协会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