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

长城网讯(记者 张凤环 吴绍冰 曹巍)涉县有个后池村,居深山而名远扬,都说那里出了新愚公。为探究竟,仲秋时节,记者一行驱车前往。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1)

干净、整洁、古朴的后池村。记者 吴绍冰 摄

车到太行山东麓,沿着省道314线前行,满眼是山。转过一弯又一弯,爬过一坡又一坡,眼前豁然开朗:道路开阔平坦、村居错落有致、梯田层层叠叠、枝头硕果累累,这里就是涉县关防乡后池村了。

时值中午,秋日的阳光浓烈地照进后池村牧渔饭庄的前厅里,老板刘书军正忙上忙下。“我以前在县城里开饭店,去年回到村里,在自家小院搞起了农家乐,收入还不错。”刘书军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穷、没资源,自己只好外出谋生计。“如今,村里大变样,家门口就能把钱挣。”

刘书军回归山村,印证了这里的发展变迁。

村里有个好支部,一心为民铺富路

后池村不大,不到1200口人,散居在桃花山半山腰。

“出门就是山,旱田挂崖间,路无半步平,吃水下谷担”。曾经的贫穷闭塞让后池的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到外面谋生计,到2014年底,全村长期留驻的人口不到400人。青壮年人口流失又带来土地的荒芜,村里3500亩梯田被撂荒2300多亩。

“山上适合种土豆、谷子、药材,可是以前没有路,种种收收全靠肩扛手提,不受穷咋地。”说起过去,村民们直摇头。

2014年,刘留根被推选为新一届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他就下决心把责任扛在肩上,带领乡亲们奔富路。

致富路在哪里呢?刘留根一班人合计来合计去,最终形成共识:首先要修好上山下山的路,把生产资料运上去,种好地;把山上出产的东西运下来,卖出去。

抓手有了,说干就干。2015年12月8日早上6点,修路号角正式吹响,刘留根领着一支由7名老党员组成的队伍,扛着铁锨、镢头,带着干粮上山了,他们合计着,用三年时间修两条3.5米宽的山间道路。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的山,土少石头多,村里没有资金也用不起大型设备,老党员们就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土办法钻开几百斤重的大石头,再肩挑背驮,一点点把石块运走。”关防乡包村干部李亮斌告诉记者,老党员们带头修路的“愚公精神”,很快感染了村民们,他们纷纷扔下自己手中的活儿,参与到修路中去,男的凿石、搬运、垒堰,女的挖土、推车、送饭,一时间,热火朝天的修路、筑路场景,燃遍了整个后池村。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2)

后池村街道两侧贴的宣传画展示新愚公精神。记者 吴绍冰 摄

“人心齐,泰山移”,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条20多公里的盘山路建成了,并被命名为“愚公路”。过去,上山下山得一个多小时,如今,开着农用车十分钟就到达山顶。后池村群众还因“村民齐力‘愚公移山’,开山劈石修通‘致富路’”的事迹荣登2016年“中国好人榜”。

眼睛向山,瞄准“绿色”育产业

路修通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意愿也更迫切了。刘留根一班人认为,后池村要致富,必须依靠当地自然禀赋。经过几番论证,他们确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

有了方向和奔头的村民们提着锄头再次上山,他们秉持战天斗地的新愚公精神,投入到万亩荒山绿化、水利设施建设、梯田清理整修中去。

在新建成的特色果品采摘园,村党支部副书记刘才所正带着几位村民打理葡萄。“我是田园种养组组长,主要负责农业种植、产业发展。这片600亩的采摘园,是我们一个主要致富项目,预计一亩地年收入近万元。”刘才所说。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3)

刘才所正在葡萄采摘园打理葡萄。记者 吴绍冰 摄

“根据全村的发展重点,后池村组织成立了民宿组、田园种养组、农产品加工组、旅游服务组,每组选出一名群众基础好、有一定技术管理能力的党员任组长,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富民产业。”李亮斌介绍说,为了形成规模效益,后池村与全村350户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将全村土地以每年600元到800元的价格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然后由村里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作物,先后种植了中药材1000多亩,发展各类经济林2000多亩,建起采摘园600亩。

“经济作物种植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大大改善了村里的生态环境,村里的农家游因此火爆起来。”李亮斌告诉记者,后池村抓住这一机遇,成立了村农宅开发合作社,将村庄中闲置的11处宅基地、70多处古旧石宅及100多处新盖砖房按照股份合作制要求,进行集中管理,发展新型农家乐,以最大限度盘活存量资产。

“最近游客特别多,每天能有四、五拨客人,节假日人更多。”村民张政红早在2016年就办起了农家乐,是后池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计划再建两个雅间、办个KTV,接待更多的客人。”

现在的后池村,已建起家庭餐馆、农家乐旅社20多家,预计今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为发展好生态旅游,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村里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将村里的盘山公路、七彩梯田及正在开发的桃花山景区等资产纳入经营范畴,同时开发出先锋岭、逐梦路、圆梦峰等景点,旅游产业已然成为村里的新业态。

持续发力,乡村振兴做样板

“今年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的人特别多,尤其是‘七一’、‘八一’等时间节点。”李亮斌指着刚刚驶过的一辆旅游大巴告诉记者,后池村已深深印上了“红色旅游”标签。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太行精神(太行山上的河北答卷)(4)

后池村在桃花山顶修建的观景长廊。记者 吴绍冰 摄

“以前想法很简单,就是把路修好,发展沟域经济。现在看来,还得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好日子在后头呢!”村主任刘丙祥说。

“后池因其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的‘新愚公精神’赢得广泛赞誉,如今,这种精神已在巍峨群山间发酵,发挥着引领示范效应。”被记者冠以“后池通”的李亮斌说,盘山道路修起来了,富民产业兴起来了,生态旅游搞起来了,美丽乡村也靓起来了。短短几年时间,后池村由一个集体经济为零、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过3000元的穷山村,跃升到集体收入超百万、农民人均收入过1.3万元的富裕村,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后池变成了“金池”,小村庄实现了大梦想。“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和法治示范村”等称号也纷至沓来。

“今年,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新愚公精神培训基地建设、家庭林场和郊野公园建设、农业种植产业链条延伸上。” 刘留根说,后池村将持续发力,做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做乡村振兴的样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