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企业精神同心共筑未来 自强诚信求实

企业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企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精神支柱。2012年2月,凌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凌钢”)正式确立了“自强、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这是凌钢企业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自强、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具有宽广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大力传承和践行企业精神,不仅对推进凌钢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凌钢企业精神丰富内涵

凌钢是伴随共和国成长起来的大型地方国有企业,在半个多世纪风雨历程中,企业广大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胸怀祖国、心系民族,用高尚的品格、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在朝阳大地上竖起了一座钢铁丰碑,形成了“自强、诚信、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凌钢50余年传统文化的沉积与升华,又是几代凌钢人在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革命精神的凝聚与提炼;既是企业和职工精神风貌的充分展现,又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职工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自强、诚信、求实、创新”的丰富内涵——

自强:在坚持以人为本前提下,在加快企业发展、构建和谐凌钢过程中立足于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以我为主,不等、不靠,积极迎接市场挑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保持昂扬士气。反对不思进取、贪图安逸陈旧观念,自觉推进凌钢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诚信:做到真实不欺,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地履行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自然延伸;诚实是做人之本,守信是交往之根。在人际交往和企业商业活动中,坚决摒弃见利忘义、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的思想。

求实: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从厂情出发,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在加快企业发展中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上不攀、下不比,老老实实艰苦创业,踏踏实实艰苦奋斗。

创新:树立敢于自我否定、敢于突破常规、敢于挑战先进的精神,实现自我超越,使企业常变常新,实现凌钢永续发展,破除自我满足、自我感觉、封闭狭隘的僵化思想。

弘扬企业精神同心共筑未来 自强诚信求实(1)

简而言之,自强就是以做大、做强、做优凌钢为己任,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直面挑战,百折不挠。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求实就是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想问题、做决策、抓工作,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不搞“花架子”。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勇于变革,不断总结经验、超越自我,实现技术、管理、制度、文化各方面的新突破。自强是前提,诚实是基础,求实是途径,创新是目标。要通过弘扬凌钢精神,使自强成为凌钢的动力,诚信成为凌钢的形象,求实成为凌钢的品格,创新成为凌钢的追求。

是企业高尚品格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和凝练升华——1966年初老一辈凌钢人接过“凌源新生钢铁厂” 大旗,全公司广大职工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在国家钢铁企业发展史上书写了气壮山河的光辉篇章。建厂之初职工中老红军、老八路、老战士的革命精神转化为新中国建设者的奉献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倡的“先生产、后生活”的“创业精神”和“天当被、地当床,干打垒、土坯房”的“苦干精神”。1986年提出“改革开拓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1994年提出“争气、拼搏、奉献”的“连铸精神”。1997年提出“横不攀、竖不比,走出困境靠自己”,彻底摒弃“等、靠、要”观念,坚持“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梦自己圆”。2000年提出“市场经济靠自己”“自我否定,不断创新”“上岗靠竞争、分配靠效益”观念。2016年,新班子提出“以依法治企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市场机制为手段”指导思想,坚持“专业提升品质,智慧赢得竞争,匠心打造品牌”理念,全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等,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形势任务下发挥了集聚力量、凝聚人心、激励斗志的巨大精神作用。凭借这种精神,企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跨越,展开一个又一个新追求。

是凌钢吹响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时代号角——在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引进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建立起董事会选聘、市场化配置经理层机制,推动经理层专业化、职业化、知识化,切实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首创“研产销用服考核”一体化平台,建立起以工业大数据为支撑,围绕质量、成本和效率三要素,加快推进智慧运营和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和炼铁、钢轧、经营管理、物流管控、循环经济、智能决策等六个平台建设,推动生产组织方式、资源配置形式、商业服务模式变革,构建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运营于一体的制造体系。强化在重大决策、投融资、财务监管、产权管理、项目管理、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功能,按照国际化大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经营管理。

是凌钢打造品牌战略、主业突出、竞争力强、人企合一卓越企业的精神品格——在选人用人上,秉持“靠技能、靠业绩、靠实干、靠公认”的“四靠” 理念,坚持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同步谋划,以创新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着力打造“经营管理、科技研发、技能操作”三支人才队伍。在产品研发上,优特钢棒线打造成为个性化材料优质服务商,国内一流品牌;精品建材瞄准高铁建设指定品牌,国家重点工程首选,上期所交割品牌,绝对一线品牌;优特中宽带突出“天然含钒、光亮、抗锈、省锌、强度高”的品质特征,成为行业公认的优秀品牌;钢管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成为“建筑钢结构应用大管家”。在文化展示上,建立统一、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形成清晰、统一的企业外在形象,以鲜明的设计符号传递给社会和公众,使“凌钢”成为行业著名品牌。

传承践行企业精神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企业精神是时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精神追求,是企业职工健康人格、向上心态、进取精神的外化,是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企业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同时,传承践行企业精神也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企业精神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精华。

首先,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整合功能,是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精神基础。其次,企业精神作为广大职工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再次,传承践行企业精神,有利于开发职工智力,增强认知企业和社会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传承践行企业精神是实现凌钢“十四五”远景规划,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2020年12月,凌钢党委站在新的历史高度,提出今后五年的“四大目标”——

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跃升:积极推进精品钢装备升级改造,产值达到500亿元,人均产钢达到1000吨以上。

现代化生产运行体系初步形成:通过改造升级和技术创新,基本实现制造智能化、产品中高端化、运行低成本化,建成精品钢铁基地。优特钢比达到50%以上,利润贡献率达到55%以上。

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产环境持续改善,超低排放通过评估监测,2025年吨钢综合能耗达到行业中等偏上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建成“景区式” 工厂。

高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成:通过制度创新,初步实现治理体系和管控能力现代化,上市公司治理进一步规范,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职工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弘扬企业精神同心共筑未来 自强诚信求实(2)

这一战略目标既有量的要求又包括质的规定,在实现一系列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同时,要实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思想、发展战略、品牌形象等文化建设内容的提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在仍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的国有大型“原字号”企业实现这一目标,压力大、困难多,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企业精神不仅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凝聚全公司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而且它所具有的强烈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发全体职工的斗志,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

传承践行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时代内涵的应有之义——今后五年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是迈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期,也是凌钢再展宏图、再创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前行的突破期。在2020年12月份第四次党代会上,凌钢党委提出:未来五年,凌钢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新变革为根本动力,坚定实施凌钢“十四五”规划,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做大、做强、做优凌钢而努力奋斗。这也是新时代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企业文化作为维系一个企业的精神纽带,一定要具有自己的特色,一旦丧失了企业特性和时代精神,必然会导致企业文化的衰落,最终也导致企业的衰败。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灵魂。保持企业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就是发扬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为企业文化注入充满活力和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

传承践行企业精神要与时俱进

企业精神是企业存在的反映。传承践行企业精神,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新的时代要求和企业新的实际出发,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个伟大的实践结合起来,并贯穿于全过程。

首先,要深入开展企业历史与优秀传统教育,深刻理解企业精神;其次,要以学习的态度吸取优秀企业的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企业精神;最后,也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大力传承践行企业精神。

弘扬、培育和传承企业精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从而把广大职工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把全公司的精神振奋起来,同心同德地把凌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元产业协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文/郑天野(作者来自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图/青春凌钢微信公众号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2年08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