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

【导读】艺术家尽其一生,用没有生命的材质,讲生命的故事。杨惠姗、张毅,以琉璃为材质,叙述了中国文化里深奥的哲学与美学。两位艺术家藉由创作,展开对不同生命历程的对话。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何为“琉璃”,以及它最早的出现时间

藏器曰∶《集韵》云∶琉璃,火齐珠也。《南州异物志》云∶琉璃,本质是石, 以自然灰治之可为器,石不得此则不可释。佛经所谓七宝者,琉璃、车渠、马脑、玻璃、真 珠是也。时珍曰∶按∶《魏略》云∶大秦国出金银琉璃,有赤、白、黄、黑、青、绿、缥、 绀、红、紫十种。此乃自然之物,泽润光采,逾于众玉。今俗所用,皆销冶石汁,以众药灌 而为之,虚脆不贞。《格古论》云∶石琉璃出高丽,刀刮不动,色白,浓半寸许,可点灯, 明于牛角者。《异物志》云∶南天竺诸国出火齐,状如云母,色如紫金,重沓可开,析之则 薄如蝉翼,积之乃如纱 ,亦琉璃、云母之类也。按∶此石今人以作灯球,明莹而坚耐久。

中国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杨惠珊,张毅琉璃界的“神雕侠侣”重现中国失传2000多年的工艺

杨惠姗和张毅曾是亚太影展、金马奖最佳演员和导演,在电影生涯的巅峰时期,投身现代琉璃艺术,被誉为“改写中国琉璃艺术语言”的艺术家,亚洲StudioGlass运动之父”

如果你让他们形容彼此,会得到这样的答案。

张毅:“她是愣子”。

杨惠姗:“他射箭去了”。

一个是天马行空的射手,一个是执着的愣子,张毅、杨惠姗是八十年代台湾电影不得不提的两个人物。1987年。俩人突然放下正在巅峰的电影事业,走入完全未知的琉璃世界。

不仅是两人“半路出家”、“白手起家”,在当时的中国,琉璃艺术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领域。“琉璃创作在很多技术层面上都是很大的挑战,而且投入非常大,很多人不愿意去做”,杨惠姗回忆,一开始连相关资料都找不到,“从1987年开始真的就是在摸索,在失败,从摸索和失败中累积的经验。”

杨惠姗所选择的琉璃制作技术是脱蜡铸造技术,在当时,这一技术几乎在中国失传。“1987年的时候,我们以为全世界能做玻璃铸造的只有法国人,我们那时去法国,诚心想要跟他们购买技术,问他们能否进行一些交换,但是根本没有人理会我们。所以我们那时候赌气说,既然法国人能做,中国人应该也能做,这句话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张毅说.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

△杨惠姗与张毅

“为什么会选择琉璃?”他们俩被无数次问起这个问题。也难怪,这显然不是握有几分胜算的命运赌注——初创时,他们赔进全部积蓄,没有收手;押上爸爸和哥哥的房子,没有收手;最窘迫的时候,负债7500万元新台币。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2)

△琉璃工坊内的装饰隔扇

最初为了一个单纯的期许,创作中国的玻璃艺术品。”因为得知这些艺术品来自各国,惟独没有中国。张毅说,一个民族不管物质有多发达,没有文化,就没有尊严。而琉璃工房的信念是“永远不断地创作有益人心的作品”,表述我们的文化、思想、情感。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3)

△且舞春风共从容/杨惠珊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4)

△无畏自在/张毅

一路走来,不变的是激荡于心的情感。在介绍琉璃工房的作品前,张毅和杨惠姗展示了一张汉代耳杯的图片。1990年,当他们倾家荡产研制玻璃脱蜡铸造法时,偶然发现,一直以为源自埃及的技法,原来在中国汉代就已运用娴熟——河北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里,两只琉璃耳杯就是以脱蜡法铸造的高铅玻璃。

“羞愧又震惊”,张毅这么形容自己的心情。此后,他们多次展示耳杯的图片。这对耳杯,成为琉璃工房文化情感的归属象征。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5)

△菩提花开/杨惠姗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6)

△焰火禅心兰花/张毅

面对中国琉璃曾经的辉煌与现实的落后,张毅自问,“作为一个血液里有易经、论语、道德经、庄子的后代,我们预备走到哪里去?”一件件作品宛如一个个脚印。

艾米尔·加莱、藤田乔平……他们向大师学习致敬,也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1996年,杨惠姗第一次到敦煌,她说她真想也有一个佛窟,一辈子作一个造佛像的佛师。2000年,她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以敦煌第三窟的壁画为样雕塑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预备用18年时间用琉璃烧制而成。“她可以连续雕塑三天的时间,不眠不休,直到两眼刺痛”,张毅称赞杨惠姗,温柔外表下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7)

△无量净好/杨惠姗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8)

△若水若光/杨惠姗

琉璃要经1400度的高温烧灼,“烈焰,将杂念都净化得透明”,但同时,“彩虹易散琉璃脆”,创作过程宛若禅定。1998年张毅突发心肌梗塞,走过死亡的边缘,他创作了《自在》。2013年,张毅又一次重病,手术成功后,他创作了《焰火禅心》——粗粝如岩石的表面,迸发出一朵朵的中国菊、鸢尾、牡丹……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9)

△焰火禅心牡丹/张毅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0)

△早山一枝春/张毅

失败与波折就是人生的烈焰。张毅说,“杨惠姗在电影圈11年,什么名利都见过了。我们想知道有没有更永恒的。”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1)

△红尘不扰菩提心/杨惠姗

“我们不能矫情说,一点不在意赚钱,但我们更关心今天社会发生了什么,我们能给予什么,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价值,传递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张毅说。

让琉璃融入现代生活,是张毅和杨惠姗在琉璃艺品之外希望推动的另一个方向。2001年开始,张毅打造LIULILIVING,经由琉璃与骨瓷、陶瓷、木头、不锈钢等异材质的结合,开发出生活美学及家居产品。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2)

△琉璃欣赏会宣传海报

张毅说,我们要以中国美好的传统美学为基础,提出生活的创意,呈现全方位的当代华人新文化生活质感。这个概念也表现在“透明思考TMSK”餐厅上,从进门的把手、墙上壁饰、地砖到餐具器皿,皆与琉璃相关。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3)

△太湖石/张毅

2002年,杨惠姗则创造出LIULIPLUX“观念佩饰”,她认为,琉璃因其澄透,在光的照映下,便有颜色流转其中,好比人生黯淡时,若有光照进来,生命即出现华彩。她希望有这样一个配饰随身相伴,如同一个随身的提醒,给予配戴者心灵的力量。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4)

△生生不息/杨惠姗

张毅有时会开玩笑说生活中的杨惠姗很罗嗦,会经常提醒他坐直一点,肚子吸气,牙膏的盖子没有盖好之类的生活细节。张毅边走边随手放东西,杨惠姗就跟在后面一样样归置,她曾说:“如果你大发雷霆,长期处在争吵的状态,那这个关系就非常危险了。后来我给自己另外一个角度,张毅说这个东西是我的,我又是他的,我所有东西都是他的。这么一想就很甜蜜了。”一个按部就班的处女座和一个海阔天空的射手座,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个人,总会迸发出奇妙的化学反应。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5)

△焰火里的禅静/杨惠姗

张毅曾将爱情比喻成琉璃看上去非常的华丽,但是掉到地上就很容易粉碎。两位爱情长跑至今而并未“掉到地上”,正是因为有着他们独特的爱情理论。张毅提到:“你必须有先觉意识不停地提醒自己要相信它是会破碎,爱情是需要非常小心地呵护。无时无刻提醒自己它是会破的,它才有可能不破。你要是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时候,那你就等着随时破。”两人一路走来20多年,感情的经营自有他们的默契。就算前一天吵架,第二天张毅一定还是会准备一杯咖啡、一杯果汁、麦片和水果的早餐给杨惠姗,任何情况下都是,他们称之为生活的缓冲和保障。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6)

△焰火禅心火鹦鹉/张毅

杨惠姗谈及与张毅的相处哲学:“在爱情里要放下身段,不要吝惜赞美。在一起的时间越多越好。我们不需要什么彼此独立的空间。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们是一个整体。人生有限,要珍惜在一起的光阴和机缘。”这对最佳拍档,是情人也是工作上最好的伙伴,他们所创立的琉璃工房,已为中国琉璃与中国文化开出坚不可摧的花朵,持续绽放。

现在杨惠姗的琉璃作品成为很多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争相收纳典藏纪录
  • 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 Beijing China

  • 中国甘肃敦煌研究院 Dunhuang Academy China, Gansu China

很多著名艺术家,社会名流无不喜爱,都给予杨惠珊极高的评价,匠人匠心,唯物专研。
  • 中国上海美术馆 Shanghai Arts Museum, Shanghai China

  • 中国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Shanghai Expo China Pavilion, Shanghai China

  • 中国香港徐氏艺术馆 Tsui Museum of Art, Hong Kong China

  • 中国广东美术馆 Guangdong Museum of Arts, Guangzhou China

  • 中国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Guanshanyue Art Museum, Shenzhen China

  • 中国秦皇岛玻璃博物馆 Qinhuangdao Glass Museum, Hebei China

  • 中国美术馆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China

  • 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 Fo Guang Shan Monastery, Buddha Memorial Center, Taiwan

  • 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博物馆 Victoria& Albert Museum, London UK

  • 法国国立赛夫勒陶瓷博物馆 Musee National de Ceramique de Sevres, France

  •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 Corning Museum of Glass, New York USA

  • 美国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 Museum of Arts & Design, New York USA

  • 美国宝尔博物馆 Bowers Museum, Los Angeles USA

  • 美国国家妇女艺术馆 National Museum of Women in the Arts, Washington D.C. USA

  • 日本奈良药师寺 Yakushiji Temple, Nara, Japan

  • 丹麦艾贝尔托夫博物馆 Glasmuseet Ebeltoft, Denmark

  • 墨西哥蒙特利市维多博物馆 Museo del Vidrio, Monterrey, Mexico

  • 杨惠姗的作品,不论是技术上或者创意上,为琉璃艺术界跨越了新的高度。─蒂娜·欧德诺女士 (康宁玻璃博物馆馆长)

  • 在杨惠姗的"无相无无相"系列中,她运用琉璃有形的本质来阐发一种渊深的精神意义,也体显出她内心深沉的宗教信仰。她认为琉璃独特的性质透澈晶莹,完美而巧妙地赋予琉璃在哲理上的深度。─彼德凯利博士 (美国宝尔博物馆馆长)

  • 杨惠姗是她所处时代的艺术家。她完成了艺术的综合表现:最鲜活的现代性,最丰富的生活才干,最隽永的智慧,透过最纷繁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期望着捕捉本质的状态。而当今对佛教充满好奇的西方世界,定将在她的作品中寻找到自我。─罗伯·得布隆德 (法国知名陶艺家)

  • 杨惠姗美丽的作品让我展开新的视界,也看见了中国文化在她身上的深刻影响,她也建立了属于她的创作语言。─威廉·卡森 (美国现代琉璃艺术家)

  • 杨惠姗的作品,证明了她在数千年传统东方文化中,树立了根基的思想基础,她的作品,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同的意义和经验。─安东尼·勒彼里耶 (法国现代琉璃艺术家Pâte-de-verre传人)

下面给大家来看一下让人沉迷的中国传统琉璃美学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7)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8)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19)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20)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21)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22)

古琉璃收藏(让2000年前琉璃技艺重现)(23)

中国琉璃是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免责声明:图文,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由小编整理发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十分抱歉。如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