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深远且受益一生的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今何在

文林墨客

影响深远且受益一生的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今何在(1)

▲语言运用,追求完美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意思是说,我虽然为人性情偏僻,但却肯拼命寻求最佳诗句;如果诗句不能惊人,至死我也不肯罢休。这两句名诗,既道出了杜甫追求语言精益求精的严谨态度,也反映出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特色。千百年来,杜甫的这两句名言,一直为历朝历代的国人所推崇。这充分说明杜甫自觉创造并持续践行了一种语言运用追求完美的崇高精神,赢得了世代国人的普遍尊重和持续传承。

我们可以把杜甫语言运用追求完美的崇高精神,概括为敬畏语言、善待文字、创作精品、追求完美四句话。我们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崇高精神”,就是因为这种精神,与我们党所倡导的文艺创作,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是一脉相承的。理应作为我们创作文艺作品,推出精品力作,亟待传承的精神谱系。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运用语言追求完美的崇高精神却被一些人丢掉了,实在令人痛心!这种现象说明,发掘和弘扬以杜甫为代表的古代文艺创作的精神谱系,是紧迫的现实需要。

1、网络作品创作的常识性错误时有发现

当前,网上的各类作品,参差不齐、千差万别。无论是口语类作品,还是文字类作品,抑或是口语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都程度不同的存在着语言不简练、表意不准确、语法不合规、数据不属实等问题;存在语言不文明--说脏话、视频缺美感--录打架;甚至还出现了张冠李戴、颠三倒四的情况。

现择其四则作品即可窥见问题之严重:一则短视频作品。是一个女孩在视频中讲述着别人家的故事。但是,视频下方的字幕则错字连篇,令人惨不忍睹。六次把“继父”称之为“肌肤”,两次把“继父”称之为“几乎”,一处把“继父”称之为“媳妇”,更不可思议的,还有一处竟然把“继父”称之为“祭父”。还有把“同乡”写作“桐乡”等错别字。几分钟的短视频,竟然反复出现如此拙劣的词语错误,实在令人难堪!

二则短视频作品。是一个男孩在向人们介绍大兴安岭深处的一座小城--加格达奇。视频下方的字幕中,也充斥着文字不准确问题。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先是把车牌号“黑P”写成“黑皮”;接着把“大兴安岭”写成“大西安岭”;然后又把“原始森林”写成“原古森林”;最后还把“大兴安岭腹地”写成“大自然腹地”。几分钟的短视频,接连出现多次词语错误,实在令人无语。

三则短视频作品。是作者介绍美国两党内斗时披露前总统特朗普的顾问班农近期活动信息。他的讲述总体上没有什么问题,但视频下方的字幕却出现了不少错别字。按照词语出现的顺序:两次写错班农的名字,一次把“班农”写为“干农”、另一次把“班农”写为“单农”;把“派系”写为“拍系”;把“新冠病毒”写为“新关病毒”;把“加剧”写为“加具”;把“权力”写为“权利”;把“出现”写为“出验”。短视频中出现如此多的错误词语,同样令人难以接受。

四则短视频作品。是作者介绍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讲到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时,背景播放的竟然是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的形象。此鲍威尔就任美联储主席,是由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1月提名后经国会批准任命的。彼鲍威尔就任美国国务卿,是由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于2000年12月提名经国会批准任命的,前后相差达17年之久。如此张冠李戴的作品竟然也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这几则网络作品,还是笔者随机发现的。如果认真寻找,可能还会发现更多问题。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特别是自媒体异军突起,网络创作迅速普及。相当一些创作者,没有受到过基本的语言训练,没有很好掌握基础的作品创作规则。因此,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在所难免。但这并不能成为允许这些常识性错误存在的理由。为此,开展一场网络作品纠错的活动迫在眉睫。

2、网络作品创作的常识性错误亟待改进

何为语言?所谓语言,就是由语和言两个字所组合而成的词组。语为说的话,言为写的字。说是口的功能,写是手的技能。古人作诗,首先要吟,即用口读出声来;其次要写,即用笔表述出来。因此,诗词既要朗朗上口、谱曲吟唱,又要文字准确、简炼、形象。我们的文艺作品就是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精品力作,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经受听众和观众的检验。

经不起推敲和检验的作品,尽管存在常识性错误,也要坚决予以杜绝。那么,怎样才能杜绝那些存在常识性错误的网络作品呢?

第一创作者要自觉纠正作品中出现的常识性错误。创作者发表作品,既然是拿出来给大家看的,就要对听众和观众负责。否则,作品中充斥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常识性错误,不但会误导人家,也会丢自己的脸,还表明自己驾驭文字的功底不足、创作作品的水平不高。这显然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常识性错误出现呢?

首先,对语言心存敬畏。翻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几乎每个作者都像杜甫一样,是驾驭语言的高手。他们对语言运用完美的执着追求,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程度;他们咬文嚼字的刻苦,已经达到如醉如痴的程度。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实不为过。唐代诗人贾岛骑驴作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时,反复斟酌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正好碰上了精通语言文字的韩愈,贾岛就把他拿不准的词语说出。韩愈略加琢磨,便觉用“敲”比“推”更为恰当。由此留下了“推敲”的惯用词组。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的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是他反复推敲琢磨三年才得到的诗句,读到这两句诗的时候,竟然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由此可见,杜甫所创造并践行的语言运用追求完美的崇高精神,已经幻化成许多名诗名文流传于世、许多金句良言鞭策警示后人。

影响深远且受益一生的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今何在(2)

▲反复推敲,如醉如痴

当代网络创作者要认真践行古代语言大师们对语言心存敬畏、创作诗文作品时的严谨态度和执着追求。心存敬畏,就要以令人折服的诚心,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崇高精神的内涵予以潜心挖掘和细心领会,把握其实质、吃透其精髓、践行其创作。心存敬畏,就要以令人钦佩的姿态,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内容予以反复研读和准确理解,了解其来龙去脉、通晓其成语典故、学会其组合运用。

当代网络创作者还要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上多下功夫。杜甫之所以能用他的神来之笔,创作出那么多名诗、淬炼出那么多名句,绝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从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名诗中看出端倪。他的神来之笔,就源于书读得多、笔练得勤。我们的网络创作者之所以频繁出现常识性错误,就在于书读得少、笔懒得练。要想练就神来之笔,提升驾驭文字的水平和能力,只有下功夫多读书、勤练笔,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

影响深远且受益一生的精神: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今何在(3)

▲神来之笔,源于读书

其次,对作品心求完美。所谓心求完美,就是尽心竭力地追求完美。有些创作者的作品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常识性错误,一是因为急着发表作品,不细心校对,导致忙中出错;二是对作品不上心、不认真,甚至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有人会说,古代能够使用语言文字的人,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现代能够使用语言文字的人,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我们又赶上网络平台空前普及,公媒体、自媒体高度发达,人人皆可发表自己言论的新时代。要求那么高难以做到啊!

在文化教育充分普及的情况下,能够在网络平台发表作品的人,都应被视为文人。既然古代文人能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现代文人也应该能够做得到。笔者认为,这种自我原谅、自我放松的理由,决不能成为放纵语言文字出现错误的借口。因而,追求作品的完美,应该作为每个创作者的必然要求。在创作态度上,坚持一丝不苟;在文字组合上,坚持精益求精,就一定能够避免和杜绝那些常识性错误,创作出令人赞叹、于己满意的精品力作。

再次,对平台心怀感激。我们的祖辈父辈没有看到过电脑和手机,有的甚至没看见过电视。人生在世一场,没有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超级享受,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然而,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好时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网络通讯高度发达,电脑和手机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网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常便饭,申请开启自媒体简单快捷,创作并发表作品易如反掌。

在以往的漫长岁月里,普通百姓要想在媒体发表文章和作品比登天还难。即使文人学者发表文章也不容易,因为以往的平面媒体版面有限。当今的网络媒体,容积量成番论倍地增长,与以往的平面媒体不在一个量级上。如果没有互联网设置的媒体平台,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这么容易地发表自己的文章和作品。因此,当今的网络创作者要心怀感激之情,感谢时代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感谢网络媒体的高度发达,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创作平台。如果我们发表的作品净是些常识性错误,既对不住自己的良知,也对不起粉丝的追捧,更对不起网络平台的厚爱。实在是良心有愧啊!

第二、网络平台要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作品的常识性错误。防止带有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发表,也是网络平台的重要职责。面对海量作品亟待发表,网络平台既要对有原则性错误的作品加大监管力度,也要采取必要措施对有常识性错误的作品予以监管。

首先,要加强网络作品的审查力度。应该说,网络平台对时事政治方面的审查确有力度,但对语言文字方面的审查尚有缺陷。据我所知,网络平台普遍采取软件纠错与人工纠错相结合的方式。软件纠错确实能够发现一些文字使用不当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但有些创作者并不认真采纳这些修改建议,放任这些错误继续存在;人工纠错往往流于形式,因为有限的编辑难以对海量作品逐一进行文字校对。面对这些新问题,亟待予以解决。依笔者所见,对放任错误的创作者要加大惩罚力度,使其付出一定代价;要增加人工纠错的人手,提高人工纠错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增加作品文字的校对力度。以往的平面媒体,都设有专门的校对员。经过专人校对,就能把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新兴网络媒体很难设置专职校对员,都是由编辑承担校对责任。面对海量作品亟待发表,网络平台的编辑疲于奔命,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语言文字的校对工作。

笔者建议,能否建立挑错奖励制度。为解决网络平台校对和审查人手不足问题,面向听众和观众发布公告,凡发现网络媒体发布的作品中出现常识性错误,经验证属实者,给予金额不等的奖励。要使发现错误者获得利益,即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但可以补足平台校对人手缺乏问题,也可有力抑制作品出现常识性错误,可谓一举两得。

再次,要加大对常识性错误的惩罚力度。要建立出错惩罚制度。可设置初次出错予以警告;二次出错予以严重警告;三次出错予以通报批评;四次出错予以规定期限内取消作品发表资格。使出现错误者付出代价,就可以基本杜绝作品中常识性错误的反复出现问题。

当下的网络媒体平台,要大力倡导并发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鼓励并支持网络创作者追求语言卓越、视频唯美、作品完美的执着行为。只有媒体平台和创作主体共同努力,才能使网络媒体平台持续健康发展,使网络创作者茁壮成长,结出双赢的硕果。(此文写于2021年10月6日~14日)

【作者声明:此文为本人独创,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