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春归无恨处(长恨春归无觅处)

小鱼的同朝前辈,

小薛的恋人元才子的好友白居易白乐天

则有一首著名的《大林寺桃花》,

长久以来流传甚广。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

当时白乐天以越职言事的罪名,

被贬于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

四月的一天,

他和庐山东林寺法演大师及17位好友,

从草堂出发,

一同到庐山香炉峰上

海拔1035米的大林寺游览。

长恨春归无恨处(长恨春归无觅处)(1)

一行人踏入大林寺地界时,

便强烈感觉到与山下气候绝然不同。

暮春时节,

山下桃花都已凋落,

此处却含苞欲放,

似又回到了早春二月。

白大人被眼前春色所吸引,

随口吟出这首七绝,

又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

后人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之处

称作“白司马花径”。

《大林寺桃花》全诗短短四句,

从内容到语言似乎都没什么深奥、奇警,

只不过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

做了一番叙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

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

意境深邃,

富于情趣。

倘若没有对自然的热爱,

没有一颗童心,

绝然不会有此般天真美好的意境。

长恨春归无恨处(长恨春归无觅处)(2)

立意新颖,

构思灵巧,

戏语雅趣,

又启人深思,

这般的珍品在白乐天的诗作中并不少见。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白乐天一生著诗词文章75卷,

计3840余篇,

数量之多

位居唐代诗人之首。

(*图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