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背后的真相(细数阿胶的前世今生)

荆门市中医医院 刘青

阿胶(Colla Corii Asini)是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L.)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胶块。阿胶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并有“补血圣药”之称。

阿胶的作用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肝、肾三经

功效: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现代研究:据测定,阿胶多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组成,基本是蛋白质,水解产生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另外,阿胶还含有氮、钙、硫等多种矿物质。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萎无力、心烦不眠、虚劳咳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不调、崩中、胎漏等症。此外,阿胶有加速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的作用。

阿胶背后的真相(细数阿胶的前世今生)(1)

阿胶的由来

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该书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 000 年以上的历史。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马等多种皮制成的,发源于古东阿县城(即今阳谷县阿城镇)一带,故名阿胶。

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发明年代约在战国至秦之间。先秦有胶多种如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等,但没有驴皮胶。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

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唐宋时期驴皮、牛皮二皮通用,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

阿胶背后的真相(细数阿胶的前世今生)(2)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可见当时牛皮胶、驴皮胶都作阿胶药用。清代至今关于阿胶的文献记载大多是: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牛皮制成的称黄明胶。

驴皮取代牛皮制阿胶的原因,驴起源于非州及西亚,后扩散新疆、蒙古一带。是汉张骞通西域时把驴引进了中原地区。驴适应性好,繁殖力强,被农户广泛饲养,成为中原地区与牛马猪羊同等重要的家畜之一,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

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除了药效上的差别,主要是由于五代至宋实行的“牛皮之禁”,由于这一时期牛皮被官家统筹用于军事上甲胄、弓弩等的制造,而民间禁止私藏牛皮,所以驴皮取代牛皮大量用于阿胶生产。

阿胶背后的真相(细数阿胶的前世今生)(3)

阿胶的服用方法

阿胶有多种服法,可单服,因其质黏易粘锅,故多烊化兑入,也可入丸、散。阿胶亦可食疗,制成阿胶枣、阿胶糯米粥等。

1.阿胶的单服方法:

(1)粉碎阿胶:使用药店或医院药房粉碎机将阿胶打碎成粉,或用捣筒或布裹着阿胶块放到较坚硬的台面上,用椎子砸成粉末。

(2)阿胶冲服:取阿胶粉一调羹约 3g置于口杯中(加入少许糖),边加热边搅拌,溶解后服用。取阿胶粉一调羹用热牛奶(或奶粉)溶化后服用。

2.阿胶膏的制作方法:

(1)取阿胶250g砸碎。

(2)置带盖的盆内,用黄酒250毫升加盖浸泡2-3天。

(3)泡透后,加入热水约100毫升,冰糖250g,或炒熟的黑芝麻、核桃仁(破碎同豆粒大小)适量。

(4)将盆置于锅内,蒸或炖约0.5-1小时,蒸炖过程中经常搅拌,待全部熔化后取出,凉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5)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g(1-2汤匙)加适量开水冲服即可。

阿胶背后的真相(细数阿胶的前世今生)(4)

服用阿胶的注意事项

1、阿胶补血,是中国人的“常识”。中医理论认为阿胶性平、味甘,又偏于滋阴,因此对年老体弱、贫血、血虚等一切出血症均有较好的补益作用。但阿胶本身含铁并不丰富。所以在明确的缺铁性贫血时,单纯服用阿胶效果往往不佳,但添加了铁剂的复方阿胶制剂效果可能不错,因为有研究表明阿胶可能会促进胃肠道对铁的吸收。

2、夏季天气炎热,人很容易上火,故不要将阿胶与黄酒、桂圆等热性食物一起吃,可以和微凉的藕粉、莲子等一起吃更适宜。

3、凡患有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饮食不香,属中医学脾胃虚弱者应慎用阿胶。

4、患有感冒、咳嗽、腹泻或女性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

阿胶背后的真相(细数阿胶的前世今生)(5)

5、过敏体质、患有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须谨慎使用。

6、瘀血未排清者、“三高”患者不宜服用。

7、食用阿胶时应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尽量不食萝卜、饮浓茶,不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0.

[2]吴长虹,王若光.阿胶的历史沿革、研究现状及相关思考[J].2008,28(6):77-79.

[3]靳光乾.阿胶的历史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7):491-494.

[3]张振平.阿胶制备原料的历史演变及原因探析[J].中成药,1995,17(7):41-42.

[4]李时珍.本草纲目(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5]陈亚华,吃阿胶的女人为何还贫血,[J].中华养生保健,2017,4:72-73.

阿胶背后的真相(细数阿胶的前世今生)(6)

审稿委员会

作者:刘青——荆门市中医医院

编辑:药小师——合理用药科普

校对:药小师——合理用药科普

审稿:郑光明——荆门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药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