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发掘皇后凤冠(1957年定陵发现皇后墓志铭)

1957年,考古工作者们推开了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地宫大门。在这个尘封了四百年之久的地宫中,埋葬了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原配孝端皇后王喜姐,追封孝靖皇后王氏,也就是明史中经常提到的王恭妃。在地宫后殿的一个偏僻角落中,考古工作者们发现了孝靖皇后的墓志铭。

数百年来,野史传闻王恭妃是一个年纪很大的宫女,被郑贵妃轻蔑地叫做老妈子。但定陵出土的墓志铭澄清了这些传闻。

定陵发掘皇后凤冠(1957年定陵发现皇后墓志铭)(1)

明定陵

根据出土墓志记载,王恭妃出生于嘉靖四十四年,比明神宗朱翊钧小两岁。王恭妃出身于宣府都司军户。万历六年,14岁的王氏选入掖庭,成了李太后身边的宫女。

万历九年的冬天,皇帝路过慈宁宫,临幸了时年17岁的王姑娘。不久,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

按说皇帝临幸宫女本是寻常事,但王氏是李太后身边的宫女,儿子和母亲的婢女有染,这说出去就不太好听了,所以朱翊钧极力向母亲隐晦此事。

随着王氏怀孕月份越来越大,此事已经难以隐瞒。在一次家宴上,李太后提到慈宁宫有宫女怀孕,万历佯作不知,李太后命人取来内起居注,无奈之下,万历承认了自己临幸过王氏。

当时朱翊钧已经成婚四年,只和皇后生下了一个女儿。盼孙心切的李太后得知王氏有孕后,十分高兴,让儿子为王氏封妃。

定陵发掘皇后凤冠(1957年定陵发现皇后墓志铭)(2)

万历十年六月,王氏被册封为恭妃。两个月后,长子朱常洛就出生了。若说万历皇帝从一开始就讨厌王恭妃母子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万历对长子的出生是非常高兴的。在朱常洛出生后,万历不仅调拨了三十万两白银赏赐百官,还下诏大赦天下。

万历十二年,万历和王恭妃又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朱轩嫄,封号云梦公主。然而这个女儿年仅四岁就夭折了,和其他姐妹一起被葬在北京西山。

在定陵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在孝靖皇后(王恭妃)的陪葬品中发现了一箱小女孩的用品,里面的三件童衣就是云梦公主的遗物。

王恭妃把云梦公主的遗物带入坟墓陪葬,不仅是思念女儿,也是怀念她这一生中短暂的幸福时光。

定陵发掘皇后凤冠(1957年定陵发现皇后墓志铭)(3)

万历十四年,郑贵妃生下了福王朱常洵,万历不顾群臣反对,进封郑贵妃为皇贵妃。从此,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开始了。

所谓的“国本之争”,就是万历不喜欢长子朱常洛,想立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为嗣,因此常年与朝臣争论不休。

外朝的争端,波及到后宫中,就是王恭妃被万历皇帝所冷落。从定陵考古发掘结果来看,王恭妃的随葬品中有一件旧衣经过了多次缝补。在崇尚奢华的晚明后宫中,王恭妃竟窘迫到连衣服都换不了新的。

万历二十九年,万历迫于压力,终于册封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移居慈庆宫。然而王恭妃从此被禁锢在景阳宫中,再也不能与儿子相见。

定陵发掘皇后凤冠(1957年定陵发现皇后墓志铭)(4)

五年后,朱常洛的长子朱由校出生,王恭妃晋封为皇贵妃。此时距离她首次封妃已经过去了24年。

虽然皇贵妃这个名号看起来极为尊贵,仅次于皇后,但是这并不能让万历对她更尊重一些。郑皇贵妃依然得宠,王皇贵妃只能在枯坐深宫。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皇太子的生母王皇贵妃去世,享年47岁。

接圣谕:皇贵妃王氏于十三日酉时薨逝,阁臣具题恭慰。随奉圣谕:皇贵妃王氏,朕以诞育皇太子,命居一宫。自适前月间偶尔有疾,即着皇太子自问安数次,不意昨以疾终,朕深悼惜。——《明神宗实录·卷四百八十七》

在王皇贵妃临终前,朱常洛才得以探望生母,母子俩抱头痛哭,在场的人也无不落泪。万历在诏书中称自己“深悼惜”,但是在操办王皇贵妃的身后事上,万历却尽显凉薄本色。

作为嗣君的生母,王皇贵妃的丧事理应更加隆重,但是万历却只想草草埋葬。在一拖再拖之下,万历选定了天寿山的东井作为王皇贵妃的墓地,而且不允许皇太子为生母送葬。

定陵发掘皇后凤冠(1957年定陵发现皇后墓志铭)(5)

王皇贵妃就这样死了,她临终前对着儿子说:“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但是她的儿子朱常洛,担惊受怕地当了19年太子后,好不容易在万历四十八年八月登基为帝,不到一个月就病死了。成了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朱常洛死后,长子朱由校登基,追谥祖母王皇贵妃为孝靖皇后,从东井迁葬至定陵,与万历合葬。还按照皇后的规制,陪葬了册宝和凤冠。这时距离她去世已经有将近十年了。

但死后的哀荣,又与生前的悲若何干呢?王恭妃的一生在深宫中蹉跎,在皇帝的冷眼下苟活,苦熬了三十年,最终孤苦死在了深宫之中。

定陵发掘皇后凤冠(1957年定陵发现皇后墓志铭)(6)

孝靖皇后凤冠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那些在后宫中凋零的女子,大多被掩盖在了史册之中。王恭妃墓志铭的出土,也让我们得到了史书之外的更多信息。在王恭妃墓志铭结尾有这样一句话:

妃贤著椒涂,誉流兰掖,蒙眷于圣主,诞毓乎震英,肇启多孙,用延繁祉。懿谥既彰于玉册,休嘉永庇乎金枝。然则为妃也者,其亦无愧于穹壤矣乎!

这段话的大意是王恭妃无愧于她短暂地一生。虽然墓志铭对传主多是褒美之词,但这段话也能代表明廷对王恭妃的盖棺定论——王恭妃的德行和作为亦是无愧于天地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