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

主要是讲跳槽的,毫无疑问,我这套求职理论,对于体制外月薪翻番跳槽立竿见影,即使对应届生就业、海归回国、宝妈重返职场、社招进体制内,等等,也都帮助巨大。

你看如下在校大学生看了文章后的感言。只要认真看,他的求职水平秒杀99%同龄人,不在话下。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1)

但是,事物总有两个极端。比如我幽哥在2018年6月-2020年12月,这大概30个月期间我总计收了1000个职场徒弟,当然绝大多数是收费一对一指导。即使如此,他们中也还是有大概100人求职效果不尽如人意。

虽说这套理论的效用达到了90%以上,但毕竟这100人也占比10%了,究竟他们是什么原因所致效果不好或者很差呢?

我跟他们有些人也去重新复盘过,发现了规律。

这100人中,大概50人是毕业超过10年的人,这部分人受到理论知识的洗礼二十多年,又在社会上被媒体和世俗洗脑了十多年,所以属于思维积重难返的类别。

其实这里的原因,很多人也能小结出来,你看如下读者小熊的感慨。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2)

这给我的教训就是,以后对于毕业十年以上的人,得尽量不去说服他们如何做,而是引导他们先看文章,仔细多看。若不看就算了,否则花了精力却效果打一折二折,那是浪费资源和时间。

另外还有50人,则是操作问题了,具体某些步骤中犯了致命错误。这些错误有很多,我也没必要将正确的方法重新再说一遍,因为过去我讲过几百上千个知识点,1000篇文章,总不能再讲一遍。

但这50人是“有救”的,他们仅仅是操作不当所致。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3)

例子就来了,昨天我一个2年前的职场徒弟,来问两份6千来块的Offer选哪个。

我气不打一处来,跟她同龄同一时期来到上海求职的,目前平均年薪都40万了,她却还在六七千块之间被HR忽悠,还来问选哪个,说面试电话不多,大多台湾企业,等等。

我简单聊了几句,就知道了她所犯的致命错误。各位尽量避免她的愚蠢操作。

错误一:只用BOSS直聘投递简历。

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矮矬穷小公司才在那上面招人,你只盯着它怎么可能找到好公司好工作?肯定低工资岗位啊。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4)

正规操作应该是:主要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网,外加一个领英投递简历即可,同时投递;当然不要忘记了猎头渠道和亲友内推;如果还有时间则知名企业的官网和公众号,也投递。

放弃Boss直聘和58同城的招聘渠道,因为连中华英才和南方人才网也比这俩强。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5)

错误二:简历上没有写工资

无论目前工资还是期望工资,你好歹写一个,并且以期望工资为主。

她连工资都不写。

错误三:目前职位写了27条描述!

哪怕是CEO的岗位描述,写个10条出头差不多了,最多15条即可。

她听哪个朋友的劝说,写成了27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27条工作描述,对应她目前的月工资才五千块。

正常脑袋的人也不至于这么写,被我骂这个不怪我。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6)

错误四:过去有过创业和销售的经历

虽然不提倡造假,但是你在老家小城市短暂的小私企的销售经验,以及自己开店、开淘宝的创业经历,都不要写在简历中。

这些我都说过了,她不听,应该是最近2年又被其他职业规划师或者“他们”“别人”“猎头”影响了。这就是求职思维的倒退,也是三心二意。我这才会跟她说群友和跳槽成功的人,不是我幽哥请的临时演员,而是真人存在。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7)

错误五:职位级别一开始太高

简历上四份工作,前面得先做助理或者普通职员,后面第三份到主管,最后第四份经理。她却四份工作都是部门经理,这一看就是简历造假,连续做了四个经理,工作经验接近十年,现在月薪却是5千,你说哪有个HR敢招你呢?

想想也不应该做这种毫无逻辑的简历。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8)

错误六:简历上没有照片

简历上怎么能不放照片呢?强调多次,这是新媒体时代,招聘专员现在也大多00后,他们看不见照片就不会挑你的简历。你连简历粗选那一环节就被淘汰了,哪来的面试机会呢?

当然,应该还有其他问题,暂时她自己没透露,但只要如上六点一改变,效果不谈立杆见影,1个月后就能收到月薪1万5的面试电话,这不在话下。

不过更重要的一点是简历投递的职位顺序,要先从总监投递,然后投递部门经理,接着主管,最后高级专员,千万别一开始就投递助理和专员

用幽灵的幽怎么写(的人用幽哥的方法)(9)

好了,各位群友戒骄戒躁,不要学她,自己都对自己不负责,将我教给她的全当作耳旁风,嘴上却说你全说得对,但行动上就是不去做。

再这样下去,应该怀疑这是人性的问题。这种人是性格就是如此,阳奉阴违,可能根本不是无意的操作失误,而是这是她的习惯。当初读书时,她和他以及这样特征的群体,就是这样的学习习惯,明知不对还去做,明知对的却不为

希望不是如此。难得的改变人生的道路,别被自己封死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