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

如果孩子成绩不好,你会怎么样呢?我想很多家长都会大发雷霆,就算不骂孩子,也很难给他好脸色。然而,这两天有两位父母的做法,让人看了很受启发。

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1)

山东济宁的一个小男孩,在终于考了60分及格后,爸爸仪式满满,为他摆席庆祝,姐姐表示这是弟弟努力得到的成绩,弟弟也表示,下次还要考60分。

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2)

另外一个来自宁波的小男孩,在二年级时成绩倒数,但在爸爸的鼓励引导下,通过3年的时间成为班级第一。在发出的视频中,我们看到在得知儿子考了倒数第二后,爸爸并没有苛责,而是用非常平静温和的语气,与其对话,在得知孩子比上一次进步一名后,更是给出大方的鼓励。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表示这两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太赞了,正是因为有了好心态,才让孩子慢慢取得了进步。

优秀的孩子都是被鼓励出来的

记得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有那么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到上小学,老师们提起他总是会摇头,甚至让他的妈妈带他去医院查一查是不是有多动症!然而孩子到最后却考上了重点高中,最后还被清华大学录取!而所有原因只因为这位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一直鼓励他,欣赏他……

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3)

无独有偶,有个男孩在他6岁那年,天真地对妈妈说,他想要到月亮上去。妈妈听后没有反驳,而是回应他说:“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回家吃晚饭。”就是这样一句玩笑话,却给了他很大的鼓励。随着他逐渐长大,这个梦想也越来越清晰,最后在他39岁时成功实现,这个男孩就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4)

可见,优秀的孩子都是被鼓励出来的!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鼓励和欣赏,才唤醒了孩子心中的自我认同感,并向着期待中的方向前进。

父母越焦虑,孩子越脆弱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自己,在社会上拥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可以有更好的未来。这种期盼是非常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孩子让自己失望,就会将这种焦虑的情绪指向孩子,而这通常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不安。

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5)

比如电视里《小欢喜》的乔英子妈妈,为了让女儿上清华北大,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时间,各种高标准严要求,最后女儿不堪重负,患了抑郁症,痛苦得想跳海自杀。

还有湖南衡阳市某中学的一名初三学生服食过量秋水仙碱片自杀。据了解,该名女生原本一直是班里的优等生,还担任班长。但在最近一次月考中成绩下滑,遭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母亲还逼迫她写检讨书,所以她就有了要自杀的想法。她在遗书中写道:“我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这样的压力超出了她的心理承受极限,选择以死来解脱。

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6)

所以说,父母越焦虑,孩子越脆弱。过于逼迫孩子,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越来越绝望,直到承受不住压力,走向绝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智力的因素、所在学校的教学水平以及自身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等的不同,孩子并不一定会成为我们期望的样子。

好的父母给孩子的四个忠告(放下过高的期待)(7)

前段时间,有一段走访视频火爆网络。北大教授丁延庆丁教授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他本科就读北大,后又进入哥大深造,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出色履历”的家庭,他的女儿也和普通孩子一样,成绩并不好,丁教授在采访中说到,自己刚开始也是焦虑到睡不着觉,但最后还是接受了孩子的平庸。就如他自己说的:“每个孩子都有独到的地方,甚至有过人之处,父母不能用单一的尺度来看待孩子,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其他方面的优势,找一个最适合他的路径来协助他,鼓励他。

这也提醒我们,孩子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无法复制父母的人生,也不能替父母完成父母的梦想。只有敢于接受孩子的普通,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才能做孩子成长路上正确的领路人。

所以,好好审视一下我们的孩子吧!也许他考不上清华北大,但选择职业教育,学习一技之长,也能让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也许他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开朗乐观,有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广阔天地。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一时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固然重要,但是也不代表分数低的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只有学会鼓励,放下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共勉!

责编:孟小七

排版:孟小七

图片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