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任何语言能像汉语这样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仅剩的那个,汉语也是从上古时期传承至今。由于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和沉淀,汉语的复杂程度也是其它语言所不能比拟的。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1)

汉语有多复杂呢?单拎出一个放盐就能让无数外国友人头大。我国的方言体系确实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里最复杂的,别说是外国人了。但“十里不同音”的南方,连我们自己人都互相听不明白。

我国辽阔的国土决定了方言的复杂性,尽管方言千百种,但却有一个神奇的汉字,不管是哪种方言,读音都是一样的,这个字便是“街”。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2)

倒并不是什么生僻罕见的汉字,不过在标准汉语普通话下,该字读音“jie”并不是其原本读音,而方言下的读音“gai”才是千年来该字的原始读音。

相信这个“gai”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之前网络上有首歌《买条街》,其中的唱法便是还原了街字在方言里的读音。虽然歌手是用川渝方言演唱的,但在客家话、湘方言以及云贵川西南地区官话等全国大部分方言里,街字都念作“gai”。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3)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还得从最早的古汉语说起,街这个字的读音最早出现在3000年前周朝传承下来的八大官话里,而从一开始,其在官话里的读音就是“gai”。在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句“公孙枝徒,自敷于街”,期中的街便念做“gai”。

即便是到了宋代程珌所写的“曙色浮丹栱,春风暖禁街”里,“gai”的读音也一直没有变过。事实上,在古人心里街字就是念“gai”,从来就没有什么“jie”的读音。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4)

那后来在普通话里为何变成“jie”了呢?众所周知,我国普通话采样自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方言。而在清朝以前,北京方言里的街也一直念“gai”的音。不过,由于清朝建立后,满族人发不出汉语里的尖音,只能发出团音。为了附庸统治者的喜好,北京方言里便出现了尖团合流的现象。

何谓尖音、团音和尖团合流?这是一个如今已经淘汰的语言概念。在我国几千年的古汉语发音里,其实一直分尖音团音的。譬如剑和箭这两个字,如今看起来读音完全一样。但在古汉语里,却是两个概念。试想一下,如果这两个字读音一样,古代将军打仗时,对下属说“拿jian来”,下属该拿剑还是箭呢?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5)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情况。古汉语里便出现了尖团有别的现象。而剑在古汉语里读音正常,念作“jiàn”,属于团音。箭则念作“ziàn”,属于尖音。同理,街字的“gai”本属于尖音,但在尖团合流后,其便成了“jie”。

最终,这个变了味的“jie”在新中国成立后被纳入了普通话体系。再加上普通话里取消了尖团音区分,才成了如今独特的叫法。但方言并不继承于普通话,而是古汉语。所以街字还是念“gai”。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6)

一个字的读音就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的淋漓尽致,文明传承了5000年不是没有原因的,太多样太复杂,一直在吸收,一直在进步。很多常识性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成了历史内容。

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感觉我对她的了解还是太少太少了。5000年的文明传承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传奇,而身处传奇当中的我们,对于传奇伊始以及传奇是如何成为传奇,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所以我最近在读《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7)

1961年,61岁的王力先生,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学》一课。为了避免晦涩难懂,在课本前写了两章通识(基础知识),作为讲义,没想到因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被学生喜爱。

遂出成书,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此后60年,修订4次,再版数十次,成为各大高校历史、文学、语言学的入门教材。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8)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第一感受,全面。274页,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录罗列很多。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饮食、衣物14章,无所不包。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9)

但看看书名,常识,是值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这样的知识并不多。14章,王力先生从14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古代文化,希望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立体的古代中国。

3千年来全国方言都是一个读音(最神奇的一个字)(10)

虽然章节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笔下,以点及面,由一及万,寥寥几句便把事情讲得无比清晰。

整个过程“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的惊叹,连绵不绝,如果你对中华文化也很感兴趣的话,就点击下方购买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