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与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

作者:地评线工作室 李振山

40年风雨辉煌,40年春华秋实,40年飞速发展。

这艘“中国号”巨轮,在经历了内乱的缓步发展后,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此走上了对内不断改革创新,对外深化开放交往的新阶段。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全国人民不断地奋斗、积淀、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富民强国的中国道路。四十年辉煌历程,十几亿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克服困难、砥砺奋进,生活日渐富足、国家日益强大,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辐射周边、影响世界,得到了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和赞许。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与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1)

经济腾飞,风景这边独好。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勤劳的中国人民用了三十年时间,在曲折中前进,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突破僵化的经济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联产承包责任制激活农村活力,公有制经济不断优化壮大,民营经济繁荣发展,外贸和投资高速增长。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2683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5位;如今国内生产总值则高达13.7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一位,相当于美、日、德、俄等国的总和。2018年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中,中国以120家入榜数量居于第二位,接近美国总数126家,远超第三位日本的52家。全国铁路总里程12.7万公里,高铁里程居全球第一,从“绿皮车”到“复兴号”,见证了亿万国人出行方式的转变。世界十大港口中,中国拥有七个,运输着全球四分之一的货物。全球摩天大楼有一半在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新建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国家。从1997经济危机到2008金融危机,中国以体量巨大、富于韧劲的经济,对稳定地区乃至全球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转变到追求高质量增长的新阶段。可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探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模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与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2)

民生改善,生活品质跃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从缺衣短食、所有生活日用品全部凭票证供应的短缺时代,到商场遍地开花,天南海北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从数据上看,四十年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55美元增长到9900美元,贫困发生率从97.5%降到3.1%,已经显著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发生率。民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70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三大件开始,家具电器不断升级,目前全国居民每百户空调保有量为90.9台,冰箱的保有量为93.5台,电视保有量为120台,洗碗机、净水机等新家电也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9亿辆。全国4G基站总建设数达340万个,4G用户突破11亿,占全球总量的半壁江山,走在了互联网时代的前列。对于70年代的国人来说,“旅游”还是一个生僻词,外出游玩更是少之又少,到2017年我国国内游客已达到50亿人次,出境旅游1.31亿人次。随着外贸的发展,中国在全球购买各类商品货物,进口商品博览会更是将阿根廷的大豆、新西兰的乳品、法国的葡萄酒、加纳的可可送到国人的购物车里。点点滴滴的数字,背后是满满的幸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关系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与长辈谈起这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总会看到长辈意味深长的看着我们说:你们是赶上了好时候哇,我们那个年代哪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与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3)

科学发展,技术迭代升级。科学技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近代以来的每次重大科技突破,都会引发深刻的产业变革,导致大国兴衰和格局调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长足发展,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了我国发展后劲和竞争实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摆脱了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不利局面,实现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神威、天河计算机戴上了超级计算机的皇冠,神舟、天宫、天舟开启了我国的空间站时代,“墨子”号实验卫星实现人类首次量子通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下线首飞,集成电路、5G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领域核心技术逐步突破西方的垄断,歼20战斗机、运20运输机、国产航母、055型驱逐舰等新型军事装备大幅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愈发强烈,从1985年我国产生首个专利申请,从2011年开始,发明专利申请量已连续7年世界第一,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位亦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日益发展壮大,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与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4)

文化觉醒,释放无限魅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发展实现了古今融汇、中外贯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伤痕文学和自我怀疑,到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政策上厘清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双轮驱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紧缺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4.07%,博物馆从340多家增加到4700多家,艺术表演团体从3100多家增加到15700多家,国内旅游人数达5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万亿元,出境游达1.3亿人次。40年改革实践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路,也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从1987年长城、故宫等成为我国首批入选的世界遗产,到如今以53处世界遗产位居世界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数达39项,居世界第一。《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以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电视、网络等各平台热播,一批文艺精品走出国门,释放独特魅力、获得世界赞誉,发挥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与经验(改革开放四十年)(5)

惠及世界,担负国际责任。在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致力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坚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热议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十二部分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系统阐释了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思想,鲜明提出了国际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据威廉玛丽学院统计,2000年至2014年,中国共向全球140个国家提供了3620亿美元的援助和贷款,重大工程项目遍布世界。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常规预算第二大出资国,并先后派出3万多人次参与维和行动,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人数最多的。中国还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在APEC组织、G20峰会、上合组织、亚投行等全球和区域组织,以及伊朗核问题、国际反恐、巴以冲突、亚丁湾护航等国际热点问题中积极发挥作用,维护世界和平。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模式”获得了各国的认可,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1986年,在中国提出“改革开放”之后,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革新开放”路线,使越南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2018年,朝鲜所有道、市委员长组成的友好参观团访华,学习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非洲晴雨表”组织调查显示,中国的发展模式受欢迎程度为24%,约三分之二的非洲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是积极的”或者“非常积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走过四十年的风雨彩虹路,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踏上了再深化、再出发、再创辉煌的新征程,未来的任务还很繁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开弓没有回头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即使国内和国际上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阻碍,我们也会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加以解决、加以克服,最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李振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