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边塞诗最傲骨的一首诗(76岁时陆游写下这一首七律)

宋宁宗庆元六年,这时的陆游已是七十六岁的老人,距离他被罢官回山阴家居也已十几年了。陆游的山阴故居,乃水乡泽国,家中备有小船,所以他可以“萧萧白发卧扁舟”,酣然入梦。老诗人的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期许的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令人感伤。

朋友们凋零殆尽,而这时的陆游也已是风烛残年,只落得“老病有孤舟”。但是,他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子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此时的陆游虽已经是风烛残年,困居乡里,但是他心中仍在忧念国事,于是便写下了这一首诗。

陆游边塞诗最傲骨的一首诗(76岁时陆游写下这一首七律)(1)

《枕上作》

陆游 〔宋代〕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译文:

白发飘飘躺在小船里,朝中那些和我意气相投的老朋友,都已经与世长辞了。万里河山出现在孤梦中,醒来只有五更的秋风秋雨和四面山围中浓重的秋意。郑虔生活贫困沉溺于酒,依然自得其乐。李广屡建奇功到死都不得封侯。又有何妨?况且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可以自由的用纸挥洒书写自己的心情。

陆游边塞诗最傲骨的一首诗(76岁时陆游写下这一首七律)(2)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在不寐之夜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诗的后四句,由回首往事生发开去,以豪放洒脱之词,抒发出深沉激烈之情。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哀。全诗脉络分明,针线细密,无懈可击。

萧萧白发卧扁舟,死尽中朝旧辈流。

白发飘飘的老诗人,身体躺在家乡的小船里,可心中仍在思虑着国家大事。当年和他意气相投,以恢复万里关河为目标的那些朋友,有不少已经与世长辞。六年前,范成大卒;五年前,陈亮卒;四年前,赵汝愚自杀;是年初,朱熹卒。——这便是“死尽中朝旧辈流”所指。

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

可是诗人那颗时刻不忘恢复中原故土的赤子之心,仍在顽强地跳动。身临前线虽不可能,可“故国神游”却谁也挡不住。对统一大业的热切盼望,使他朝思夜想,形诸梦寐。诗人从军南郑时的生活,又出现在他的梦中。而秋风秋雨声却惊醒了他的美梦,回思梦中的情景,再看看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郑虔和李广。

陆游边塞诗最傲骨的一首诗(76岁时陆游写下这一首七律)(3)

郑虔自笑穷耽酒,李广何妨老不侯

唐玄宗时郑虔文才很高,他的诗、书、画,曾被玄宗赞为“三绝”;但生活贫困而嗜酒。汉将李广长于骑射,一生与匈奴七十余战,屡建奇功,但命运坎坷,终未封侯,最后自杀。陆游自信文可以比郑虔,武可以比李广,而自己晚年的遭遇也与郑、李相仿佛。这两句的“自笑”和“何妨”,是句中的诗眼,透露出诗人的心曲。

犹有少年风味在,吴笺著句写清愁。

既不能进而兼济天下救苍生,便退而独善其身持操守,纵未封侯拜相,也无所谓。况且,在内心的坦然、村酿的陶醉之外,还有少年时的风味积习,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这里的“清愁”既是前面所写“孤枕梦”的余波,也是秋风秋雨的阴影。梦里的万里关河,醒来变为一叶孤舟,梦中的驰骋沙场,醒来变为老病卧床,集中到一点,就是“白头不试平戎策,虚向江湖过此生”的终生遗憾,

陆游边塞诗最傲骨的一首诗(76岁时陆游写下这一首七律)(4)

全诗真情激越,感人至深。颔联由四个名词短语构成,既有景物的描写,又有情感的抒发:孤卧扁舟,梦里依然是关河万里, 收复中原,充溢着英伟刚毅、愤切慷慨之情; 一觉醒来,面对的现实却是五更寒意,秋风细雨,白发小舟,贫穷清愁, 为国忧民空激烈。梦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更能表现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