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要自信(坐着打出女排精神)

9月16日,全运会女排正式开打,上海女排以3:0战胜河南女排拿到了“开门红”。你知道吗?此次在上海女排的队伍中,就有三位由虹口培养输送的运动员:秦思宇、陈厚羽和刘泽宇。其中副攻秦思宇曾在2017年入选国家队,而秦思宇的启蒙教练正是虹口少体校优秀排球教练员徐慧敏,此前她刚刚带领中国女子坐式排球队在东京残奥会中夺得一枚银牌。

女排要自信(坐着打出女排精神)(1)

执教坐式女排是一项挑战

“我为她们感到骄傲!虽然没能拿到金牌非常可惜,但是不管怎么样,队员们都已经拼尽全力,这就是一种‘女排精神’。”此次担任中国女子坐式排球教练员工作的徐慧敏说。9月5日上午,在东京残奥会的女子坐式排球决赛中,中国队1:3不敌美国队,最终憾负摘得一枚宝贵的银牌。

很多人对“坐式排球”都比较陌生,实际上它和常规排球运动一样需要接球、传球、垫球。坐式排球运动起源于1956年,在2004年的雅典残奥会上,女子坐式排球正式被列为比赛项目。徐慧敏告诉记者,实际上坐式排球在技术难度上是高于常规排球运动的,因为运动员不管是垫球、传球还是拦网等动作都无法用到腿部力量,球场上所有的移动都只能靠快速移动双手带动身躯。坐式排球运动员在刚开始训练时,手上磨出泡,裤子磨破是常有的事。作为一名执教常规排球训练多年的教练,徐慧敏直言,坐式排球运动员非常不容易,她们有的是因为小儿麻痹症失去了双腿,有的是因为车祸,还有的是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残疾,她们想要在球场上获得成绩,往往要付出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

女排要自信(坐着打出女排精神)(2)

2000年,徐慧敏从上海女排退役后进入虹口少体校从事青少年排球教练的工作,2009年,她接触到了“坐式女排”。运动员挑战自我的精神让徐慧敏在刚刚接触“坐式女排”运动后,毫不犹豫接下了该项运动教练员的工作。“当我第一次尝试坐下打排球时,我发现真的很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更好地融入到残障人士运动员当中,徐慧敏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这项运动的特征,只要训练就和运动员们坐在一起打,她说,虽然自己执教排球多年,有着丰富的排球比赛经验,但在坐式排球的训练中,她和队员们一直保持着相互学习,共同探索的关系。

希望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体育

残疾人体育运动员并非职业运动员,除了打排球外,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徐慧敏作为教练不仅要关心队员们的技术水平,更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队员们相处久了,徐慧敏通过他们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判断出队员们的状态如何。此次在备战残奥会前夕,徐慧敏发现有一名队员状态不佳,悉心询问下才知道这名队员由于工作岗位原因,可能无法请出假参加接下来的训练。“一个都不能少!”徐慧敏马上联系队长、市残联和该队员所在工作单位进行多次沟通,最终双方观点达成一致,该队员所在工作单位表示愿意为残疾人体育事业开辟“绿色通道”。“希望更多人能关注残疾人体育。”徐慧敏坦言,在残奥会决赛中,中国队不敌美国队与队员们的年龄结构和身体条件有一定关系,她说:“我们的队员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参加了四届残奥会,希望接下来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到这项运动中。”

培养“虹口籍”排球运动员

10月18日,徐慧敏将带队上海坐式女排参加残运会,这一次她的目标是“卫冕冠军”。在这之后,她将把工作的重心回到虹口少体校。“虹口的女排一直是非常优秀,水准比较高的。”每次谈到虹口女排时,徐慧敏的语气都会变得愉悦,因为曾经在上海女排的队伍中,虹口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占了半壁江山,自由人王唯漪、主攻队员杨婕、秦思宇、队员顾欣蔚等都来自虹口少体校和复兴高级中学,而她们都是由徐慧敏一手带教出来的“好苗子”。徐慧敏希望未来有更多青少年能爱上排球运动,通过排球运动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也盼望着能为国家排球运动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后备人才。

女排要自信(坐着打出女排精神)(3)

女排要自信(坐着打出女排精神)(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