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

【小U课堂】:今天,中公教育IT培训品牌优就业,湖北优就业武汉IT培训、武汉IT培训教育机构的小U老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癌症”的那些事:

下面,就随IT培训老师小U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先看看那些因为癌症去世的名人们:

影坛女神—梅艳芳及其家人

很多人都知道2003年著名演员梅艳芳因宫颈癌医治无效病逝。她的大哥梅启明2016年被查出大肠内长了个鸡蛋大小的肿瘤,暂时还不知是良性亦或是恶性。至此,梅家四兄妹全部患肿瘤。梅艳芳及姐姐因宫颈癌,哥哥梅德明因喉癌都去世了。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1)

“一门英豪”——宋氏家族

宋氏家族除了拥有中国近代史上极其显赫的世家标签外,还有一个并不为人熟知的标签——高癌家族,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宋氏家族血液中都流淌着致癌的因素。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2)

宋美龄的父亲宋嘉树1918年死于胃癌,享年52岁。

母亲倪桂珍1931年死于癌症,享年62岁。

大姐宋蔼龄1973年死于癌症,享年88岁。

哥哥宋子文1971年因食物卡入气管导致心脏骤停而猝死,享年77岁。

两位弟弟宋子安、宋子良分别死于脑溢血和癌症。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3)

二姐宋庆龄也因白血病去世。

宋美龄本人也因为乳腺癌曾两次手术,老年因卵巢囊肿在外国再次做手术。但是由于早期发现肿瘤,手术及时,所以疗效非常好。

那么,癌症真的会通过基因遗传吗?

研究表明,给出了准确答案:会!当时有个法国医生发现一个乳腺癌家族,24个女性中有15人死于癌症,其中有10人死于乳腺癌。而这个家族发展到第二代的5个子女中,有4人死于癌症。这个比例事实上远高于正常人患癌症的可能性。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4)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父母身上各得到一半基因,组成自己的DNA,这就是遗传了。父母有病,我们遗传的概率就比较高。

哪些“癌症基因”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呢?

No1:甲状腺癌:家族中多于3例遗传概率超9成

临床发现,如果家族中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会超过94%。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5)

所以,如果家中有2-3个患过甲状腺癌的亲属,建议及早进行预防和基因筛查。

No2:肠癌: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很多肠癌患者都是从肠道息肉开始的,最终演变成大肠癌。但你不知道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我们最终看到的结果就是家族性的大肠癌。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6)

如果家中有亲属患有大肠癌,最好在每年体检时加上结肠镜检查。

No3:胃癌:10%的胃癌都是遗传

在所有的胃癌患者中,有5%-10%是属于遗传性胃癌。其中比例最多的要数遗传弥漫型胃癌,因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开头患癌症的三父子就是胃癌。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7)

如果你自己是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体检时加上胃镜检查。

No4:乳腺癌:近亲患乳腺癌风险增3倍

梅艳芳和姐姐都是患乳腺癌去世。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茱丽因检测出遗传了乳腺癌基因,决定切除双乳。

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如有一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率将增加7倍。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8)

如果家族中有多名年龄较小(低于50岁)就发生乳腺癌的患者,那么很可能是家族乳腺癌基因,你很可能就是高危人群。

No5:肺癌:家人患肺癌 吸烟,风险高14倍

肺癌流行病学报告显示,一个人的近亲中有患肺癌的,而他又吸烟,则其患肺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14倍。日本学者调查证明,在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35.8%的患者有家族史;肺泡细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达58.3%。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9)

因此,高位人群预防肺癌最好的方式就是戒烟,并且远离二手烟。

No6:肝癌:明显的特征就是家族史

在同一个家族的数代中,有多个肝癌患者,其家族患肝癌几率高于普通家族。原发性肝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或者家庭聚集倾向。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为什么很多名人死于癌症(那些因癌症逝世的世界名人)(10)

如果家种有一种以上的癌症史就要注意啦,定期体检是最好的预防!

【小U结语】:生命在疾病面前异常脆弱,小U提示大家,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作息要有规律哟,一点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评论区,还有更多福利,欢迎点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