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

格律从哪里来

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1)

上一篇文章提到了汉彝同源。为了从语言学上证明,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汉族,十二月俗称“腊月”,我们有一首很古老的诗叫《腊辞》。这首诗是腊月除夕之夜祭祀用的辞,是一个咒语。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入声字结尾的,很狠的,是个咒语,是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这里的“腊”,意思是祭祀。因为彝族是虎图腾,腊是象声词,老虎的叫声。他们称老虎是“腊”,他们的图腾叫“腊”。也将父亲叫“阿腊”,男人叫“腊”。“腊月”的腊字,与彝语有关。

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2)

彝语是标准的音高型声调。彝语歌曲《阿依妞妞》,这是一首出嫁之歌,旋律和声调完全契合。彝语在整个汉藏语系中是唯一一个音高型声调的,其余都是旋律型声调的。音高型声调的特点,四声对五音。

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3)

有一种说法是,“汉诗无乐谱”。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乐谱是唐代的,叫“碣石调”。还有就是敦煌石窟的“琵琶谱”,之后琴谱的减字谱、半字谱、工尺谱……唐朝以前没谱子,这也是我们中国音乐经常受到指责的一个罪状。有人埋怨中国古代音乐没谱子,想要恢复古代音乐很难,不如西方的五线谱……可是这种说法是五四运动之后才有的。五四运动之前,大家也没有这样嫌弃过中国的音乐。

试想一下中国古代的《诗经》、《四书》等等儒家经典,再到后面的古籍,我们对祖宗留下的东西是很珍爱的,怎么可能说所有的谱子都失传呢?这不可能。只能说原本就是没乐谱。

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4)

我们的音律那么发达,直到清代都领先于世界。乐器和音乐的那种丰富,远远超过西方,怎么可能在乐谱上是落后的。我们从逻辑上推演一下,中国的文字很厉害,音乐也发达,但是音乐有个“瑕疵”没谱子。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唯一的解释是中国的音乐有谱子,也没失传。那个谱子是什么?就是文字。我们古人不需要谱子,因为他们见字就唱。

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5)

有一个证据是中国的雅乐。雅乐已经失传,尤其是祭祀音乐、宗庙音乐。每年的孔府祭祀的音乐、舞蹈从哪里来呢?那些雅乐是从韩国复印粘贴,直接搬回来的。中国的雅乐不到一百年就失传了,就跟吟诵一样,说遗失就马上消失的干干净净。

韩国和日本的雅乐,就是每个字都拖得很长、很平。比如“大哉孔子”四个字,平平的、长长的。有些现代音乐学家不喜欢雅乐,说这是封建的、落后的、板着脸的……但是汉族的雅乐就是平平的、拖长的。

回到吟诵,为什么古诗可以押上、去、入的韵呢?因为那些上、去、入的字可以拖长,拖长也不倒字,它可以押到乐音上。有学者提出:每一个声调都有一个对应的音高。

初唐代诗人元兢的《诗脑髓》“声有五声,宫商角徵羽也,分于文字四声,平上去入也。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

将这个理论用于任何字,都能做出谱来。但是元兢的理论里,有些跟中古音有出入。因为他说是上古音的事。四声对五音的理论,是南朝、隋朝的理论。

而此时,恰好有一种独特的诗体——永明体。我们可以通过永明体和格律诗的区别,来推演出一些内容。永明体的要求和格律诗的要求有很多相通处,自然也有很多不同。区别里有一点,永明体是分平、上、去、入的,押韵是四声分押的,不是分平、仄的。这说明隋朝之前就没有“仄”这个概念,就平、上、去、入,到隋朝突然变平仄了。

换句话说,到南朝的时候,四声对五音对五音这个现象汉仍然存在,就是平、上、去、入还可以对应上不同的乐音,就是说他们互相之间不交叉。

到了隋朝南北统一天下,此时中古音形成了。语言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上、去、入混到一块儿去了,统称为“仄”。仄声特点一是不平,二是比平声高。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只能平声拖长,上、去、入就没办法拖长了,拖长了就会倒字,文字就无法辨认了。所以不能再押仄声韵了,只能押平声韵了。从此汉语雅言变为完全的旋律型声调语言,而不再是旋律音高型声调。

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6)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唐朝以后的古体诗,还押上、去、入的韵?

因为中国的文人尊古,老祖宗怎么做的,我们还这么做。但是语言、语音变了,虽然尊古,形式上也会有变化。古体诗押上、去、入的韵,这些韵字在读的时候不能拖长。

之前提到了韵字的重要性,也提到过韵字是整首诗中,每一句里拖得最长的字。如果古体诗中的韵字不能拖长,相应的前面的字更不能拖长,结果就造成了一个后果——古体诗吟得快,近体诗吟得慢。赵元任先生也是这样说的。在所有的古体诗中,哪一种古体诗最快呢?那就是字最多的,七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在唐朝以后有另外一个名称叫“歌行”,意思就是:如歌之行。从名字里就能看出,他诵读之快。

我们知道的曹操的《短歌行》、《长歌行》(青青园中葵)。但这些不是歌行体,只是名字叫歌行。像曹操的《短歌行》,它是古体诗中的乐府诗,不是歌行体。《兵车行》、《将进酒》这是歌行。大家可以去网上听一下徐健顺老师吟诵的《将进酒》。完完全全和现代的朗诵是两种感觉。吟诵歌行体时,行云流水,气势不断,这才叫歌行。

吟诵专题培训(学习吟诵第十五课)(7)

这样通篇下来,就解释清楚了一个问题:格律从哪里来?答案是:这是吟诵的需要,为了唱出来的时候,唱得好听。

看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小编黎琳。如果喜欢的话,别忘了给我们点赞,或者分享给更多的朋友看到哦~关注我们的头条号苏家酒窖,每天get一点新鲜的文化知识,如果您有想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也欢迎留言给我们哦!欢迎留下您的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