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

众所周知,使用《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下文简称小汤)作为启蒙教材,目前依然覆盖了大部分中国钢琴教育环境。

这几年,以巴斯蒂安、菲伯尔钢琴教程为首的新兴教材,以更注重孩子对艺术和音乐的理解、聆听、覆盖了更多的基础乐理和声知识等的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并被广泛推广;相比之下,小汤已经是发行于上个世纪的教材了,在音乐艺术以及乐理和声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出现了明显的短板。

即便如此,小汤的使用依然在国内钢琴教育中占据了极高的比例。

作为一位从小学习小汤长大,从事钢琴教育最初使用小汤进行启蒙,到现在完全使用菲伯尔进行幼儿启蒙和教学工作的钢琴教育者,我以菲伯尔为例,与小汤的知识体系进行详细的对比,来阐述为什么小汤不应作为幼儿启蒙的第一选择。

很多使用菲伯尔的教师,在对比菲伯尔于小汤的优势时,会把重点放在“菲伯尔有很多好玩的音乐游戏,花花绿绿的彩色内页,比枯燥的小汤书本更能够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来讲。而我希望能够发掘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本文受众:
1. 正在使用小汤的老师/学生/孩子家长
2. 正在学习/准备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和家长
3. 想换新教材却担心不够了解、不会使用的老师
4. 正在使用小汤、且排斥菲伯尔等新教材,但实际上对菲伯尔的了解程度仅限于翻了翻/用过一小段时间的老师

注:本文并非恶意贬低小汤,也未否定小汤在中国钢琴教育市场做出的巨大贡献,只是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对比和评价,各位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


全文概览:
  1. 全文首先进行知识体系构建上、教学理念上的对比,来呈现小汤知识体系中知识模块的缺失、知识内容路径规划上的劣势、以及教学理念上的落后;
  2. 高度总结的结论;
  3. 教材使用常见的问题和误区,以及解答。


一、对比:

(由于国内很少老师把小汤用到第五册之后,因此对比范围在小汤1-5册之内)


1、知识进度顺序的合理性

小汤的知识进度铺设不合理。业内对小汤进度安排比较普遍的评价是:节奏不稳定,部分地方跨度大。其实本质上是缺乏“起承转合”。很多知识点的出现得比较突兀,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孩子不够友好。比如作者说要有调性,于是就有了调性: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

小汤2直接出现调号

对于前一页刚学完升降号是什么的小朋友,马上就进行固定升降号的训练,并告诉孩子这就是F大调。孩子连调性是什么都没有学过,这样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误解和刻板学习。

记住知识和理解知识是不一样的,因为还没在认知中建立调性的概念,这导致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很多孩子在学习过小汤的调号之后,都要在谱子上用铅笔对所有要升降的音标记出临时升降号,才能弹对音,否则经常忘记要升降

而菲伯尔在出现固定调号之前,有整整一册的内容都在为调号做铺垫,铺垫的方式是:所有调性的歌曲都在调式音阶前五级的范围内,对应五只手指,并且所有变音记号以临时的方式呈现,建立调性、手位、听觉三个维度的关系;学习全音半音,把全半音关系套入五指音阶,大调的半音出现在34级,小调的半音出现在23级;顺便把五指音阶的移调也一起学习了。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2)

菲伯尔第三册对调性学习的铺垫,未出现固定升降号

小汤的突兀还表现在很多地方,如要使小汤的学习变得流畅,则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菲伯尔在起承转合这点上做的非常好,以至于小朋友学习过程、对信息的接受过程特别流畅,而老师只要具备专业素养,教学能力一般也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成果。


2、对五线谱的结构感构建(级进、跳进、音程)

教过幼儿钢琴启蒙的老师一定都能发现,很多孩子认音初期往往是孤立地认当前的音,而不是根据前后音符的关系去识别当前的音,即便我们认为理解掌握这种音符关系是如此的简单而自然: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3)

建立五线谱上的结构感对识谱能力非常重要。

菲伯尔先学习五线谱音的顺序是先认识右手CDEFG,再认识左手CBAGF,连起来学习,引导孩子学习级进(间-线-间)的概念;另外再用了一个单元的长度,引导跳进(间-间/线-线)的概念和读谱;在第二册的时候引入了音程的概念,孩子将学会辨认二度~五度音程在五线谱上的距离,以及它们分别是什么线间结构,每一个音程都有专门的曲目进行练习,逐渐递增,从而开始具备看到音程可以直接弹出的能力,并不需要去分别认两个音。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4)

菲伯尔第一册和第二册目录节选

这就是五线谱上的结构感,对视奏能力的帮助极大。

小汤1对认谱的安排是,先学中央C→右手D→左手B→右手E→左手A→右手G→左手F,在教材上主动呈现和讲解音符之间关系的知识点。孩子需要经过认知水平的成长,辅以大量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不完全地理解和消化音符关系。

音程更是如此,在小汤2开始出现音程弹奏过程中,书面并没有呈现关于任何音程的知识,仅用“和音或和弦”的描述一笔带过。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5)

小汤1目录


3、听觉训练、听觉经验培养

菲伯尔在一些必要的知识上配套了听觉训练,因为声音才是学习钢琴要表达的目的和结果,因此建立知识与听觉的联系非常重要;小汤仅有书面训练,无配套听觉训练,导致小汤整本教材更像是学习读谱的练习册,而菲伯尔是在学音乐。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6)

菲伯尔第二册和第三册目录节选

新版小汤和菲伯尔的曲子都有配套的伴奏音频CD,伴奏和声色彩丰富,有多种乐器参与,一条简单的旋律可以有很丰富的伴奏形式和和声,孩子可以提前接触到许多音乐内容,听觉经验和音乐审美不必被当前的学习进度局限住。网上有能直接播放伴奏的资源,遗憾的是依然有大部分老师并不使用它们。


4、和声功能

菲伯尔对主、属、下属功能和声有详细的铺垫和讲解,包括配套各种运用练习、听觉训练,让孩子明白如何用主、属、下属和声为旋律编配伴奏,建立和声感与和声功能的听觉经验: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7)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8)

菲伯尔2、4册

而小汤这一块是完全缺失的,甚至在第三册的前言里陈述了:本书并不教七和弦和声学知识,只需让孩子多练记住这些固定的组合即可……侧面透露出了编者在钢琴教学理念上的短板。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9)

大汤3前言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0)

大汤3内页

知识框架决定一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一个好的老师希望你看到的是结论背后的逻辑和知识,而不是要你记住这个结论。而认谱和弹奏都是弹钢琴的手段和过程,声音才是弹钢琴最终的目的,因此建立和声功能的听觉经验和知识体系,从现代的眼光来看是必要的,小汤在这一方面是匮乏的。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1)

学习了和声功能的学生 眼中的599


5、乐理学习

由于第1点提到的小汤缺乏“起承转合”的问题,因此乐理知识在小汤中的连贯性也比较差,孩子形成系统性的乐理框架是比较费力的,若非老师刻意引导,则比较难在弹奏中联系起乐理知识(我认为从前国内钢琴教育大环境对乐理知识教育的忽视,导致现在很多钢琴老师甚至音乐院校专业学生都觉得自己乐理不好,和用小汤这套教材有很大的关系);

在菲伯尔中,乐理知识知识框架的构建比较科学,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几乎每一课曲目都有明确的乐理知识和配套的乐理练习。我相信即便是乐理知识基础较差的钢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小汤所教授的乐理知识类型更偏向于读谱认谱,而菲伯尔包含的内容更广泛、系统一些,涉及了比如第4点所说的145属七和声功能、以及曲式分析、平行/对比式问答乐句、现代和弦记号、动机与模进、终止式等等。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2)

菲伯尔第一册:音乐问题与音乐回答


6、曲式学习

小汤1-5全程没有涉及曲式的学习。曲式是一个知识框架,前面说过了,知识框架决定你看事物的眼光,有了曲式的知识,对乐曲结构可以在弹奏前就一目了然,对视奏能力的提升很友好。

菲伯尔在第四册开始引入曲式的学习,包含了AB单二部、以及ABA单三部两种普遍的曲式。甚至在菲伯尔出的另一套适合更小的孩子(3岁以上)的教材《我的钢琴第一课》(My First Piano Adventure)上,就提前出现了划分AB段的知识,可见菲伯尔对知识框架结构的重视。


7、培养对强弱记号等谱面记号的敏感度、五线谱元素的构成

下面这个表情包,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3)

这个表情包已经在钢琴专业学生和老师圈子内被广泛传播,可见这个问题引起的了很多人的共鸣,它的存在是真实且广泛的。

具体问题表现为:对谱面上的记号和术语极度不敏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依然认为和国内早期广泛使用小汤 大部分钢琴老师自身专业不过关有极大的关系。

对谱面记号的忽视往往关系到后续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音乐性处理。

小汤的对五线谱的呈现方式,在一开始就是基本完整的,包含了完整的五线谱,音符、高低音谱号,拍号,小节线,终止线等。但小汤第一册和第二册全程没有出现过强弱记号!直到第三册才突然出现四个强弱记号的学习。而小汤一二两册的学习往往需要占据启蒙幼儿几个月~半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等于这么长的时间,孩子对于音乐的审美仅仅建立在旋律和节奏上,而对音乐性处理的灵魂——强弱——丝毫没有接触。

那在前两册学习中已经习惯了只识音符弹琴的孩子,之后对强弱记号的不敏感和忽视,也是情理之中了。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4)

在小汤3第一次出现强弱记号

菲伯尔的对五线谱呈现的方式,是学到哪里,就呈现到哪里,并且强弱记号、节奏、小节、手指移位等知识是优先于五线谱学的。没学五线谱之前,只看着带音名的符头弹琴;没学拍号之前,五线谱上都不写拍号;学了速度记号以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会提醒你注意新曲子的速度标识并巩固。

由于强弱记号在学习五线谱之前就学了,并在之后的很多课都进行了强化训练: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5)

菲伯尔1

因此开始学习五线谱的第一个音中央C时,谱是这样的: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6)

菲伯尔1

包含了强弱、手指移位、不同的节奏时值,令人惊奇的是,第一次学习本课的孩子通常可以全部自行注意到!


8、对触键、形态方面的要求

我认为,启蒙时对各种手部弹奏姿态、触键形式的过度要求,实质上是本末倒置。

我不断强调,声音是才是最终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正确逻辑顺序应该是:能够弹奏出正确的声音,再通过大量正确声音的练习和老师的把控,不断优化弹奏的形态,在声音和弹奏状态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而仍然有一部分老师对动作过分苛刻,动作做对了就“孩子很棒很有天赋”,做错了就是“孩子手有些僵硬啊不太适合学钢琴”,然而对声音的表达却不够重视,甚至没有要求。

相信有很多人的第一节钢琴课《请弹吧》,都在死磕那个断奏优美的抬腕姿势、以及标准的握鸡蛋手型吧?

本来想把这个锅甩给小汤,后来我仔细翻了翻小汤,发现小汤也仅仅是在第三册,对于连奏-呼吸(落滚跳)的教学中,才出现了“要求动作规范但没要求声音”的情况,但在第一册第二册全程没有提到过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弹琴。

所以这个“一开始弹钢琴必须先学抬腕断奏”,到底是谁发明的?连我的印象中也深刻记得抬腕断奏的动作就是小汤1开始学习的东西。这应该那个时代传统教学法的一部分,结合着当时广泛使用的小汤流传了下来。

在小汤3对连奏呼吸(落滚跳)动作规范的刻意追求中,我们也是可以看出小汤教学理念中的本末倒置——对声音的忽视。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7)

小汤3中全程要求动作 未提声音

若不是因为写这篇文章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我以往在使用菲伯尔的过程中甚至都没有发觉,菲伯尔对于弹奏形态,仅限于第一册开头对坐姿和离琴距离做了规范,在后续的学习中对于手型的要求以及弹奏的表现形态提及的非常之少,有提及也是一笔带过,从而把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表达上: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8)

菲伯尔2/3对动作的简单要求

最后我们发现,当声音足够正确时,孩子通常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成长成我们所希望的那种弹奏形态,因为这才是弹奏形态形成的正确逻辑。


9、踏板学习

小汤5才引入踏板的学习,而菲伯尔在第一册就要求要踩住延音踏板了。

小汤5在前言里是这么描述的: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19)

菲伯尔第一次要求踩踏板出现在第一册: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20)

菲伯尔1

菲伯尔在三册对延音踏板的强化练习、第四册对延音踏板的规范: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21)

菲伯尔3/4

不由得感叹一句,踏板方面,小汤的理念也比较保守和过时了。(可能是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踏板增高器吗?)


10、音乐风格体裁的知识

毋庸置疑的是,小汤的乐曲音乐风格体裁非常丰富,大部分曲目色彩鲜明、旋律动听、朗朗上口,我用菲伯尔的时候,都喜欢拿小汤的一些曲目来配套学习。

和菲伯尔相比,它主要问题是缺乏对音乐风格体裁知识的系统性的引导,导致孩子只学习弹奏,对风格流派或者体裁不够敏感。菲伯尔在整套书的进度对各种主流的音乐风格体裁的引导,虽然没有很详细的介绍,但好在编曲技巧统一,因此特点鲜明,会比小汤好一些。

菲伯尔这方面最突出的,应该是在爵士音乐的引导上,从第三册开始出现了大量的爵士风格的音乐,并学习到如何在八分音符中进行爵士布鲁斯swing。

  • 小步舞曲(第一册开始)
  • Blues(第二册开始)
  • Jazz(第三册开始)
  • Boogie-Woogie(第三册开始)
  • 圆舞曲(第四册开始)
  • 拉丁风格(第四册开始)
  • 爵士布鲁斯swing,以及如何在八分音符中Swing(第五册开始)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22)

菲伯尔5——如何swing


11、对现代钢琴音乐的态度

小汤3的前言里对引入现代流行钢琴音乐表示:“可能会引起许多钢琴教师的诧异……”然后费了不少口舌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23)

小汤3前言

而在菲伯尔里,学习各种各样的现代音乐类型早已经是常态且必学,特别是到第三、四册开始,爵士音乐风格大量出现;在钢琴音乐市场,流行钢琴音乐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在钢琴演奏领域,那些流行钢琴家的古典技能也并不比专门弹古典钢琴的差,换句话说,要学习流行键盘和声与弹奏,是需要以强大的古典钢琴素质为基础的。

从这一方面,小汤的眼光和理念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这也正体现了两个时代角度和格局的不同,上个世纪的理念和角度,用现在的眼光看,着实是有局限性的。


12、菲伯尔的主旋律谱学习(现代/JAZZ和弦记号、流行键盘知识)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24)

菲伯尔2/4/5对主旋律谱以及现代和弦记号的学习


二、结论

1、小汤学习读谱,而菲伯尔学习音乐。

(本来写了很多点关于知识体系、进度规划、乐理、听觉训练之类的对比结论,后来觉得应该这么一句就够了)

2、小汤教学理念和眼光都比较落后,菲伯尔教学理念新颖且符合现代眼光。

3、菲伯尔对老师孩子双方比较友好,小汤则极大考验老师的教学能力(注:教学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水平有短板的情况下,小汤的短板和弊端将直接作用于孩子的学习。若钢琴老师专业能力不足,用小汤绝对是灾难。

4、希望大家学习钢琴不仅仅为了走专业道路,而更多的是可以让自己快乐地去玩钢琴、玩音乐,而不是在钢琴支配下做一个苦累的弹奏机器。怎么才能快乐的玩钢琴玩音乐?当你弹钢琴时,能够透过那密密麻麻的琴谱和琴声,看到/听到那背后色彩斑斓的时代故事、巧妙的和声组合、有趣的情绪变换、扎实的理论框架,那就是乐趣所在。


三、热点问题解答Q:小汤就教不好孩子吗?

A:我们这代钢琴老师,90%都学小汤出来的。不能否定小汤在那个时代对我们巨大的贡献。

但是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所有的东西都再朝更规范、更完善的方向走去,特别是在互联网联通世界以后,新兴的教学法、教材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很多教学理念都更完整、更新颖、更独树一帜。

所以不是小汤不能用了,是有了更好的选择,可以让我们时效性更高、也更完整的学习钢琴艺术。我们不必再为了弥补小汤教材中知识点陈述的缺陷,去为孩子编造那些比如“把小节当成音乐小火车、音符是老奶奶、宝宝、和妈妈”的小故事来解释知识,而是直接在新的教材中直接解决。

作为学生,没必要去选择一套过时的教学理念,我们有更好的选择;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动力,不要不愿意花这个学习成本,不愿意接受新事物,闭门造车,故步自封。


Q:小汤不能使用吗?

A:可以辅助,但不建议作为主课教材。

小汤里有非常多很好听的、耳熟能详的曲子,非常适合作为培养孩子兴趣而弹奏的曲目。因此作为辅助曲集是合适的,但不适合作为主课教材。


Q:什么教材不重要,主要看老师水平? / 好的老师,一样可以把小汤用的很好?

A:当有一个教材,体系更规范,知识更全面,80%的老师都用它把学生教的不错;

而另一个教材,进度节奏不稳定,必要知识板块缺失,只有20%的好老师可以通过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杰出的教学规划能力,穿插着讲解,把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得不错;

你会选哪个?


Q:菲伯尔进度太慢了?

A: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有些“慢”是必要的。

构建这些知识体系不必要吗?当它们是必要的时候,慢就不是慢了,而是正常的速度,慢是对于某些不健康的角度而言的——比如为了考级的级数而学钢琴的时候,按部就班地学钢琴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就相当慢了。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


Q:菲伯尔要一整套学完吗?人家小汤都不用全部学完呢?

A:为什么经常会听到这种问题呢?一套教材按部就班地学完才是正常的事情吧?

就是因为用小汤学习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会学完整套教材的,基本在第四册第五册的时候就开始向其他教材转移了,所以国内钢琴教育环境逐渐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就是:主课教材是不需要整套学完的,认谱学的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始学拜厄、车尔尼、钢琴基础教程1了。不止大老师这么觉得,家长也这么觉得。

小汤的转移与中断学习有以下三点原因:

1、本身教材进度不够合理、某种程度上的知识断层导致教材使用过程中需要补充;

2、小汤从第六册开始,基本可以称作曲集,而不是一本教材了,没有系统性的基础知识点铺设了;

3、教师把这种流传下来的教学设计当做“常规”的状态,遵循就是了,没有深究背后的原因。

所以以菲伯尔作为主课教材整套学习,根据情况补充其他辅助教材,是比较科学的方案。

按部就班学习教材才应该是常态;补充应该是锦上添花的,需要补缺补漏的体系则不健康;任何教学设计/跳跃式的教学,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依葫芦画瓢。


Q:已经学习小汤一段时间了,换教材合适吗?

A:看情况而定。

若是刚开始学习不久的孩子,可以直接换教材。

学习到小汤2、3左右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老师的规划逐渐衔接到菲伯尔3。

对于学了很久的,已经在小汤4、5甚至快学完的孩子,此时已经没什么必要再换主课教材了,更重要的是考察老师有没有能力在教学中覆盖到方方面面的钢琴、音乐、乐理等知识,老师真的有能力的话,在拜厄和599里也能够讲出花来。若没有这个能力,则考虑找个好点的老师做个定制学习规划。

钢琴为什么学小汤(还在用小汤教材)(25)

图片是我在拜厄里给学生讲音乐性处理的知识(乐句强弱,渐强渐弱,乐句与呼吸,回声对比,结尾渐慢)


Q:成年人能用菲伯尔学吗?

A:不适合。

孩子大脑发育还未完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不充分,因此跟着一套好的教材循序渐进一步步学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成年人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学习规划的路径需要换个思路。对成年人来说,跟着教材一首首学下来反而是性价比最低的方案;时效性最高最科学的方法,是先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知识体系,再根据各个知识点,从不同教材曲集挑选合适的曲子进行训练,其中可以包括小汤大汤菲伯尔。

因此,找个有完整知识体系并且能够帮你规划和挑选曲目的老师非常重要。入门就带你刷书的老师,他不一定不好,但可能不会是最优选择。

为此,我将会再写一篇《成人如何构建科学的钢琴知识体系》之类的文章,教你自我评估自己的学习路劲是否科学、老师的规划是否完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保持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