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

在悠久浩瀚的中华文明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字,国人既喜欢六、八、九,也喜欢言必提三,如:事不过三、三人成虎、读书三余……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有个红孩儿,红孩儿的看家绝招也和"三"有关——三昧真火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1)

何谓"三昧真火"?

一般认为:

"心者君火,亦称神火也,其名曰上昧;

肾者臣火,亦称精火也,其名曰中昧;

膀胱,即脐下气海者,民火也,其名曰下昧。"

此为三昧真火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2)

说完了"三昧真火",便不由得想到三味书屋。我国伟大文学家鲁迅的自传性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便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从"三味书屋"说起

"三味书屋"到底有哪三味呢?

我原来没有思考,读书时教学参考书里说鲁迅写"三味书屋"是为了批评封建教育对他的毒害。老师也是这么教的,我自然对寿镜吾和他的"三味书屋"不屑一顾。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3)

但随着年龄渐长、重温经典,我才惊觉"三味"之境竟如此高远。

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朝夕教诲鲁迅长达六年(从12岁到18岁)之久,鲁迅深厚扎实的国学基础便是在这"三味书屋"里打下的。

美玉韬光。

现代文学巨匠鲁迅的光芒也是在"三味书屋"琅琅的读书声中一点一点琢磨出来的。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4)

二、"三余"之原名

三味书屋原称"三余"书屋,匾额系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5)

"三余"取义于《三国志》,由董遇提出:"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为人们应该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来发奋治学。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董遇的三余之说极为激赏,曾作诗:

此生有味在三余。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6)

清嘉靖年间,由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买下此书屋,并将匾上的"三余"改成"三味"。现在三味书屋匾额上的"味"字已不是梁同书的手迹。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7)

三、如何理解书屋之"三味"?

在当今学界,对"三味"的解释主要有两种:

1、精神食粮之"味"

这是根据寿洙邻(寿镜吾先生的次子,曾教过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周建人)回忆往事时所说: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就要读经、读史、读诸子百家,并且就像一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粮食("稻粱")、蔬菜("肴馔")以及调味品("醯醢",读作xīhǎi)这"三味"一样,粮食是基本,蔬菜是补充,调料是升华。有主有次,但缺一不可。

后人考据说:三味源出《李淑书目》,李淑曰:诗书为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酰醢,是为书三味。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8)

书籍如精神食粮,其中经史子集为尊、为主流、为上等,这个解释强调了读书的范围与重要意义,影响甚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倾向此说。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9)

2、淡泊名利之"味"

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并不认同第一种说法,他说:

"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于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10)

此说重在"淡泊",也是寿镜吾老先生的真实写照。

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厌恶功名,终身不仕。他从先人手里接过教鞭,一挥就是六十年,甘心于清贫生活,一生坐馆授徒。诚如鲁迅所言,寿镜吾先生确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11)

四、寿镜吾先生的教学之道

首先引用一段原文: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哪里去了!"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12)

从鲁迅的表述可以看出,寿镜吾先生除了布置四书五经这样的经典外,还注意书法的练习,也教画画,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给出课间游戏时间,让学生快乐起来——当然是不能玩很久的,否则就耽误学业了。我们现在的休息不也是十分钟吗?

寿镜吾先生教学也遵循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诵、读,反复地读,要放开声音,而不是哑巴教学。

三味书屋的特点有哪些(中华文化中的三)(13)

最后,读书是学习之本,只要去找总是会有时间读书和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三味"的人生境界,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巴望做官当老爷,同时又能勤奋学习。

人生之味,只能靠自己去品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