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削铁如泥的宝剑 援尽粮绝守孤城

“ 明知有去无回的三百壮士,在凛凛寒风中出发 ”

1

北风凛冽,战旗冻结,一支两千余人的汉军,正在茫茫大雪中翻越天山山脉,他们跨越数千里,前往拯救被几万匈奴人围困近两年的另一支汉朝孤军。

时值东汉永平十九年(76年),而一切却要从两年前说起。

2

公元74年冬,东汉成功征服了伊吾、车师,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陈睦为都护,其中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官名,掌屯田),分别驻扎在车师后王部金蒲城和车师前王部柳中城,麾下各有兵卒数百人。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年少丧父,其伯父为东汉名将耿弇。

永平十八年三月,北匈奴左鹿蠡王率骑兵二万骑兵攻打车师。

耿恭手下只有几百人马,但为显示东汉大国风范,依然决定派出三百骑兵支援车师。明知有去无回的三百壮士,在凛凛寒风中出发。

不久便遭遇匈奴大军,汉军战士虽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战死。得胜后的北匈奴杀了车师后王安得,转而攻打金蒲城。

城中兵少,形势危急。耿恭让部下在箭镞上涂抹毒药,边射边喊:“汉家神箭,中者必疮。”

中箭的匈奴兵,创口迅速溃烂,军心震荡。恰逢天降暴雨,耿恭纵兵出城,猛攻敌阵,匈奴兵大败而去。

岳飞削铁如泥的宝剑 援尽粮绝守孤城(1)

3

耿恭明白匈奴人会卷土重来,而金蒲城易攻难守,并不适合长期驻扎,就率军来到天山北麓的石头城疏勒,这里旁临深涧,可倚险固守,而且与关宠的柳中城驻军也较近。

七月,匈奴兵攻城,耿恭率敢死队直闯敌阵破敌。

匈奴大军在疏勒城下扎营,残酷的围城战开始了!

为了困死汉军,匈奴人想出了厉害的一招,将流过疏勒城的河流截流改道。疏勒这一带气候干旱,地势又高,缺水可是攸关生死的大问题。

汉军将士掘井十五丈深(近四十米),仍不见水,干渴不堪,连马粪汁都挤出来喝了。耿恭见状,整顿衣裳,拜井,向上苍祈祷,又亲自下井挖,终于挖出了泉水(大概是壅塞的河流改道,受地底压力而渐渐流入井中,古人以为神助。耿姓的堂号“拜井堂”即由此而来)。

飞泉涌出,众军欢腾雀跃,耿恭让大家先别喝,而是用来拌泥抹城墙,并洒水给匈奴人看。

匈奴见断水源不成,只能撤到远处,边放牧边远距离围困,想耗光汉军粮食。

4

此时,西域战局发生巨变,焉耆、龟兹两国联合,杀死了汉西域都护陈睦,北匈奴则包围了柳中城汉军,不久后关宠和麾下尽数战死。

十一月,东汉明帝死,救兵不至,车师国背叛汉朝,与匈奴合兵攻打耿恭。整个西域就剩下他们这几百人的大汉孤军。

即便是身陷绝境,耿恭仍在坚守。唯一的支持来自车师后部王的夫人。她的祖辈是汉人,因而常悄悄给耿恭通报军情,并私下供给汉军一些吃食。之后,也被匈奴人隔断。

数月后,疏勒城内汉兵粮食用尽,最困难时,汉军战士只得把身上生牛皮制成的铠甲放锅里煮软,再切块吞嚼充饥。等皮甲吃完,他们将弩也拆了,把上面绷着的皮条和制作弓弦的兽筋煮了果腹。武器是战士的第二生命,可为了稍填肚子,这些都顾不得了。耿恭与手下协力同心,决心死守城邑。(“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后汉书》)

由于战争和缺乏粮草,汉军军士不断有人战死、饿死、病死。

匈奴单于认为,城内已没有力量抵抗。原本就只有数百人,硬生生扛了一年多,死的死,伤的伤,估计也就剩几十人了,他就派出使者招降,并开出很好的条件:投降就封王、给女人(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

城头耿恭大喜,艰苦的日子终于到头了,这是一年多来听到的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今晚有肉吃了。

耿恭假意应允,将单于使者诱上城来,亲手杀死后,就在城头烤了吃。(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后来岳飞的《满江红》中“壮志饥餐胡俘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就是从这里来的。

单于大怒,决定破城后屠城。

城内,耿恭和汉军将士,将家书写在彼此的内衣上,并约定,活着的人定要将死者家书,带回给家人。

匈奴人增兵围城,但始终未能攻下。

岳飞削铁如泥的宝剑 援尽粮绝守孤城(2)

5

当初,关宠刚被围时,曾派出信使向朝廷求救。

明帝死,新君汉章帝刘炟继位。

等收到求救信时,已是半年以后。

要不要救这些人?庙堂之上意见不一。

司空(类似工部尚书)第五伦(复姓第五)认为,谁也不知道西域现在什么情况,原本的驻军怕是早已战死。冒然增援,失去城池的依托,很容易被风驰电掣匈奴骑兵在野战中消灭,更何况已是冬季,气候恶劣、路途遥远、后勤艰难,为救这几百人大动干戈不值得,也不一定能成功。

司徒鲍昱怒道:“切不能寒了英雄的热血,即使救援失败,也要让世人明白,大汉从不放弃为他战斗的勇士。是国家置将士于艰险之地,如果在关键时刻抛弃他们,等匈奴人再犯,那还能指望谁为国而战?如若不救,匈奴也会认为大汉虚有其表,或趁机多方进犯,又当如何?应尽快调发敦煌、酒泉两郡精骑,多带旗帜,急行军,解救孤军。匈奴人必不敢抵敌,那么四十日之内,就足够返回塞内了。”

6

建初元年(76年)正月,张掖、酒泉、敦煌三郡的七千汉军铁骑,在风雪中西出玉门关,去找寻那不足百分之一的希望!

来到天山南麓,发现都护陈睦所部、关宠所部俱已全军覆没,驻地也被匈奴人所占。

一路的奔波劳累,袍泽的惨死,远处的匈奴军旗,怒火在汉军心中奔腾。杀杀杀,七千铁骑迅雷不及掩耳攻下柳中和交河城,砍了三千八百个匈奴人的脑袋,俘虏活口三千余人,还有牲口三万七千头。

匈奴人跑了,车师国又称臣了。

在是否营救耿恭一事上,汉军内部出现了分歧!

汉军经过千里行军,又在交河城打了一场大仗,已疲惫不堪。而数百里外的疏勒城音讯全无,或许已经陷落。

而到疏勒城,必须翻越天山,此时正寒冷正月,大雪满山,行军难度可想而知,孤军深入也很危险。

这时,范羌站了出来。

他原是耿恭部下,去年耿恭被围困前,他奉命回敦煌领取军士寒衣,这次出征也随军而来。

范羌泣血求援,汉军战士为之动容,纷纷要求前往疏勒城。

援军将领最后决定,由范羌率领二千名战士,前往营救耿恭余部。

岳飞削铁如泥的宝剑 援尽粮绝守孤城(3)

于是,范羌带着两千汉军翻越天山,路途艰险,积雪深处,超过一丈,天地山川,白色一笼,马蹄印眨眼就被大雪覆盖,仿佛从未有过。

历尽艰辛,两千汉军最终到达了疏勒城下。

城里听到兵马声,以为匈奴攻城。大惊,准备拒战。

范羌在城下大呼:“我乃范羌,朝廷派我来接大家回国。”

城中齐呼万岁,开门,与援军拥抱,失声痛哭.。此刻,城中汉军仅余二十六人。在坚守疏勒城的数百个日夜里,耿恭和部下在缺水、缺粮、缺衣的条件下,顶住数十倍于己的匈奴人进攻,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守城奇迹。

次日天明,汉军东归。匈奴骑兵沿途追击骚扰,汉军且战且走,数百战士壮烈身亡,只是他们比西汉李陵幸运,三个月左右,终于到达玉门关。至此,耿恭带出来的将士活着归国的,只有13人。

史书只用了8个字形容他们:“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玉门关中郎将郑众率军列队迎接英雄们入关,亲自为他们更衣。郑众奏表给汉章帝:“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嚰,对数万之觽,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回到大汉的13名孤军中,除了耿恭和范羌外,还有两人在青史上留下了名字:拜(耿恭)为骑都尉,以恭司马石修为洛阳市丞,张封为雍营司马,军吏范羌为共丞,余九人皆补羽林。”“羽林”指的是汉朝最高规格的禁卫羽林军。

百战苦风尘,寒风碎铁衣。

13人活着回到了中原,但塞外的征战和风雪已摧残了他们的身心。老兵不死,只有凋零。而在那之前,他们用余生为战友送家信。

耿恭的母亲在对儿子的苦苦等待中病逝,临终前依然不知儿子生死。耿恭回来后,才为母亲补行了丧礼。

再读《后汉书》作者范晔为耿恭作传的文字,依然能够体会到他当年的感动:“我初读《苏武传》,为他在蛮荒之地茹毛饮雪,依然不让大汉蒙羞的精神所感动。后来再读耿恭坚守疏勒城的事迹,眼泪不知不觉滚落下来,哎!只有视大义重于生命,才能做到这个地步吧!(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从永平十八年三月金蒲城被围,到建初元年三月入玉门关,前后历时两年整。耿恭兵不满百,孤悬塞外,抱着必死之心,坐困穷城。前有数万之敌,屡挫其锋;后无匹马之援,终无异志。士卒至死而不离不弃,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之。时人赞其“节过苏武”!

可惜,后人铭记他的勋业的,又有几人呢?

这次风雪千里的营救行动,后人也所知甚少。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汉人的雄健浑厚,不仅涓流在历史长河中,也流淌在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血脉里。

谨以《秦风·无衣》,纪念铁血先辈耿恭和他的孤军: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