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易错点(中考历史易错点系列一)

初三历史易错点(中考历史易错点系列一)(1)

八上第一二单元

易混

1、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

2、区分洋务运动“军事”与“民用”企业。军事: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近代规模最大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福州、近代第一家新式造船厂);民用: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洋务运动企业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4、《辛丑亲约》(20世纪第一个不平等亲约)中“辛丑”指的是签订条约的时间是1901年,不是1900年。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款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5、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1860年不是1856年。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6、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

7、戊戌变法中的“戊戌”指的是1898年,百日维新内容中最能体现这场改革性质的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戊戌政变,而不是戊戌变法。

8、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期间开设京师大学堂。

9、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推翻了清朝统治),而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易错

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书写。

2、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他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其失败的根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持续时间1840——1949,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5、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或封建君主专制),不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易考

1、洋务运动期间企业相关图片。

初三历史易错点(中考历史易错点系列一)(2)

2、洋务运动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习俗)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君主专制。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生活习俗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

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渐渐发展。

4、识看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图片,知道四场战役。爆发—丰岛海战。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辽宁半岛战役,直取大连、旅顺。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初三历史易错点(中考历史易错点系列一)(3)

5、武昌起义形势图。

初三历史易错点(中考历史易错点系列一)(4)

初三历史易错点(中考历史易错点系列一)(5)

易错易混:

1.北洋政府对内镇压革命 ,实行专制独裁, 对外依附帝国主义,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政府,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2.改组国民党的是宋教仁而不是孙中山。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开始于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不止大生纱厂,还有很多。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近代企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不是在洋务运动时期。

5.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并不是一个重工业企业都没有;大部分民族工业分布在沿江、沿海一带,也不代表内地没有近代民族工业。

6.1862年、地主阶级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学堂;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不是(新青年》的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8.在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者是陈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是鲁迅。

9.新文化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新文化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而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1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易考点:

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历程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4)“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5)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2.特征:发展道路艰难曲折;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发展水平整体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1.表现

①剪发辫: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②易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③变礼节: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④改称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⑤废缠足:劝禁女子缠足。

2.特征: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初三历史易错点(中考历史易错点系列一)(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