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五十一章

【道德育儿篇】

第一段:

道生之,【道生一也。道本至无,妙而能化。道下化四部曲,失妙入徼,终成有形。万物显形,本自天和,故道如慈父。以道观之,今知万物本来面目。物虽失和显形,然可复之也。】

德畜之,【一生二也。牛得道一分为牛,人得道一分为人。德者,得道一分。万物不得道一分则不成万物,故德如慈母,蓄养万物,如母怀胎。】

物形之,【三生万物也。有道有德,已秉天和。有物赋形,牛马始成。此句应为下化四部曲最后阶段,应与势成之互换。】

势成之。【二生三也。万物所生之场势也。如爱因斯坦之场势,天体不得不运也,万物不得不成也。势有先天后天,先天曰场势,后天曰环境,二者有别。此势为不可见之场势也。帛书:“器成之”,误。势为一大学说,孙子用于兵法,生物进化,有势在其中,无势进化不成。恶人用势,则危害极大。韩非子用势为治理学说,误矣,危矣。世人可顺势而不可造势,法家造势而用之,可谓干犯天机。】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

第二段: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由此观之,物物者非物,道与德也。道父德母,至尊至贵。】

第三段:

道之尊,【再申道之尊。】

德之贵,【再申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尊道贵德,天理如斯,非命之也,出于自然。修道士视之如诫命,遵行勿违。自然者,非命之命也。父母之命,不可违也。自然者,大命也,远超父母之命。父母之命犹有失之,自然之命则无失矣。

第四段:

故:

道生之,【道父】

德畜之。【德母】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

第五段:

长(zhǎng)之育之,【道父德母,呵护哺育,令子成长

亭之毒之,【亭毒,锤炼也。二字唯此一见,注释纷纭。按上下文意,应如孟子人格锤炼,“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之意。河上公本:成之孰之。后人多依河本为注。古人以为王弼本误,然帛书亦作亭之毒之,可见王弼本不误。成之熟之亦有锤炼人格之意。亭,树立也;毒,苦其心志也。】

养之复之。【养其德性,复其道源。王弼本:养之覆之。今依帛书,复是也。覆是覆护,复是复性,文意差别极大。长之育之已含覆护之意,不宜重复。】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3)

第六段:

生而不有,【世人生子而有之,视为私有。道父德母,超胜人间父母,应体会之。父母应为社会教育孩子,此教子之本。】

为而不恃,【养子不为恩,父母不为己育养子女,而为传祖先血脉,应天道而养育子女。父母如天,为己则陋矣。子女报父母恩德,如报天恩。父慈子孝,尽在其中。】

长(zhǎng)而不宰。【令子成长,使子自由,不为主宰,不为役使。

是谓玄德。 【有主无形,不求报恩,三轮体空,唯赐天恩。王弼注:有德无主,是为玄德。老子宣说父母之道,天下父母可不戒之乎?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4)

第五十二章

【子母双照:妙观察章】

第一段:

天下有始,【天地有始无始乃古代大争论。老子是有始论者,又是无始论者,有始无始双运。道之有常,无始论也;天地无常,有始论也。庄师曰:“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道有常而言无常,义理一贯。此宣有始论,有始则古今不同,天地有始,则又有未有天地之时。混沌初开,太极分两仪。此时万物皆无,故认识万物应从万物皆无开始。世人从牛生牛,马生马开始则误矣,此是有生有,非无生有。混沌之初,焉有牛生牛马生马乎?天下,天地万物也。】

以为天下母。【既知天地万物从无开始,以无为母。此为第一原理

第二段:

既知其母,【既知无乃天下之母。

复知其子;【今观天地万物,均为母之子也,世人观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误矣。】

既知其子,【今观天地万物均为母之子,不得忘其母。不忘其母,可谓大孝,可谓知道,可谓真知。】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5)

复守其母;【不忘其母,则应复守其母。母,本也;子,末也。子为母所生,目见子,心见母也。世人见子是子,不见其母,不知复本,殆矣。此为老子妙观察法,此法玄妙,洞观宇宙,包囊虚空,无不毕见。王弼从此悟入,反复咏叹。曰:老子之书,一言以蔽之,崇本息末而已矣,即此谓也。母必有子,子必有母;子不离母,母顾念子。母子之喻,第一喻也,乃为万法之宗。】

没身不殆。【有此妙观察,身没不殆。此身虽腐,有不腐者存,所以不殆。身,子也,末也;无,母也,本也。从有入无,复本之谓也。无,神乎其神,不可测,不可思议,无为无不为,彷徨宇宙之中,逍遥六合之外。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6)

第三段:

塞(sè)其兑,【玄同修法之一。目不外视,五根内收。兑,小孔也

闭其门,【玄同修法之一。心不外用,缘影不生。门,大孔也。二句谓关闭大小一切孔穴。胎生九窍,卵生八窍,皆兑皆门,然心门为最大。老子游天地之始,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即此意也。】

终身不勤。【无为而成,无需勤作。塞其兑,闭其门,复守其母之道。】

开其兑,【反之,双目外视,五根奔驰,达境取相。】

济其事,【终日营营,内外不养。

终身不救。【死之徒也,复性不可期也。复守其母之道不可得矣。】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7)

第四段:

见小曰明,【小,无为至小。见无曰明。世人双目炯炯,见物不见无,此与瞽盲何异?】

守柔曰强。【柔,无之别称,从柔入道,此之为强。化有入无,兕虎奈何!】

第五段:

用其光,【定中显光,此谓心光,其光甚明,不耀不灼,无暗不照,无理不彻。庄师曰葆光,非日月之可见光,无光之光,心灯之光。】

复归其明,【开人无上妙智,玄览觉照,无不洞明,子母双照,靡不彻悟。无道之内光,内心如千年黑暗,不复明矣。

无遗(wèi)身殃,【证得无上妙智,子母双照,夫复何忧?无身则无身殃。】

是为袭常。【与常合体,不离不弃。子不独游,游必归母。】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8)

第五十三章

【假修士章】

第一段:

使我介然有知,【独居山峰,玄照天下。介,独也,古代独觉修士。往昔老圣曾为独觉修士。】

行于大道,【欲行大道于天下。

唯施(yǐ,迤)是畏。【斜径是畏。施,即迤逦之迤,邪道。

第二段:

大道甚夷,【大道平坦,证道者所见。】

而民好(hào)径。【世人无明习性难改,假修士应运而生。民,他本又作人,古民人或可通。】

第三段:

朝(cháo)甚除,【朝廷荒乱。除,降也,减也,与涂同源。扫除之除乃后起意,犹肥缺之缺本义和后义反。此乃文意反用现象。

田甚芜,【戎马生于郊,田焉得不芜?】

仓甚虚;【田芜则民仓虚。仓,民仓,非官仓,厌饮食可证。】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9)

第四段:

服文采,【民之饥,以上食税之多。千工采绣,民之血汗。】

带利剑,【以利器临人。】

厌饮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财货有余;【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

第五段:

是谓盗夸,【此类亦谓修道,实为盗魁。盗,谐音道,双关语。夸,大也。盗夸暗讽道夸,以道招摇之假修道人。

非道也哉!【非修道士也。老子给假修道士画像如上。】

第五十四章

【祭祀修德章】

第一段:

善建者不拔,【善者,妙也。道妙德善。世人善建,莫过于埃及金字塔,垂五千年矣。华人所建,莫过于秦王宫殿,项羽焚之成灰。皆非善建者。善建莫如建德,子孙永怀。】

善抱者不脱,【善抱莫如抱一。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不脱即无离也。】

子孙以祭祀不辍(chuò)。【唯建德抱一者,子孙祭祀不辍。】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0)

第二段: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如何建德抱一?其法有五,修身德真为第一。普天之下,寰宇之内,修身最为第一。修身非修肉身,修心之谓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鉴,天门开阖,明白四达。三五之法,次第井然,持之以恒,必有效验。其德乃真,正果乃成。儒家修身得其诚,道家修身得其真。得诚则人和,得真则天和。】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道妙德善,无坚不摧。以德真和家,无家不和,其德外溢于家曰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生长);【以德真和乡,乡无不和。其德外溢于乡曰长】

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以德真和邦,邦无不和。其德外溢于邦曰丰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以德真和天下,天下无不和。其德外溢于天下曰普。儒家以家为基,道家以身为基。家、乡、邦、天下皆于己身相通。身,身心总集也,非肉身也。】

第三段:

故:

以身观身,【己身与家、乡、邦、天下通,本为道生德蓄,故有以下五观。圣人以无分别心观此身,此身原本于无。以无化为妙有,即真空妙有。己身如此,他身亦如此。】

以家观家,【德真观家,则家同。家乃身外溢,有身则有家。己家乃真空妙有,彼家亦真空妙有,本是同根生。】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1)

以乡观乡,【德真观乡,则乡同。从现实地言,家有血缘关系,乡无血缘关系。故父慈子孝之法可用于家,不可用于乡。然德真之法血缘非血缘皆能含摄,故可以乡观乡。观,观其同,不观其异,以同同之,则异不生。释德清曰:“将观无观有之一‘观’字作入道之要”,此章五观,入道之要也。观,玄览觉照也。

以邦观邦,【德真观邦,则邦同

以天下观天下。【德真观天下,则天下大同。】

第四段: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德真能令家同、乡同、邦同、天下大同,家同则家和,乡同则乡和,邦同则邦和,天下同则天下和。以此,以此德真也。唯真方能化物。《大学》宣儒家致知格物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何其纷纷,老子一“真”纳之无余。】

第五十五章

第一段: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再申修德。人世间修德之明证,老子直指赤子。世人不信德真,赤子可证。人间修德莫如赤子,下述赤子异象以证赤子之德厚。】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2)

第二段:

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皆剧毒之类。蜂,毒蜂;虿,毒蝎;虺蛇,眼镜蛇类。印度蛇艺人与蛇共舞,修道士与蛇共眠。赤子和气充盈,令毒类亦受感染,异象也。】

猛兽不据,【与善摄生者同。】

攫(jué)鸟不搏。【攫鸟,猛禽,雕鹰之属,因其和气而不博。】

第三段:

骨弱筋柔而握固。【世人皆知赤子之握固力。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河注“赤子未知男女之合会,而阴作怒者,由精气多之所致也”。朘,赤子阴也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3)

终日号而嗌不嗄(shà),和之至也。【终日哭号,咽喉不沙哑。嗌,咽喉

第四段:

知和曰常,【以上证明赤子和气之盛,故有种种异象。通宇宙,和为第一,万物生于和,故曰常也。人和、地和、天和、道和。和为大常,万物因阴阳二气交通成和而生。知和曰常与复命曰常。老圣承许,知和、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知常者曰明。无上妙智,知常者得之。老圣承许,自知曰明和知常曰明。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4)

益生曰祥,【不知常曰凶,知常则吉。四句皆为褒义,益生亦为褒义,“吾故知无为之有益”,以无为益生,故曰祥也。多数注释家注“祥”为夭祥,上下文意不恰。且经文“祥”均是褒义,未见贬义。】

心使气曰强。【气,柔气也。此句与“守柔曰强”义同。专气致柔即心使气,非今日之耍性子。心使气,证修身即为修心。此句亦是褒义,上句不应是贬义。】

第五段:

物壮则老,【文意转折。上述赤子之德及异象,下述壮老之失。世人畏老,老近死也。不知壮近老也,理应畏壮。世人畏老不畏壮,愚痴之盛,老子救之。】

谓之不道,【赤子渐长,和气渐失,柔性渐无。及壮,尽失和气,此谓不道,与道乖违。】

不道早已。【与道乖违,必致早亡。老子用赤子和气与壮老坚强相比,以证道也。后期道家鹤发童颜,修赤子之柔和以长生,从此引发。】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5)

第五十六章

第一段:

知者不言,【老子宣说实修实证,楞严云观世音以闻思修,入三摩地。言乃闻法说法,还需思法修法,修法最为第一。思法即思其法理,修法即修玄览觉性。轮扁指圣人书为糟粕,即圣人之道不在文字语言中,而在圣人妙心中。语言文字表达为粗,超越语言文字为精。庄师曰: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哉,犹不足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固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者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言者不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岂能述之?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也?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庄师入道处在此。】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6)

第二段:

塞(sè)其兑,闭其门,【玄同大定六步修法。关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弃绝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顿灭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触感)意识六识。】

挫其锐,【锉却七情六欲。】

解其纷,【脱离千万凡情。欲界。】

和其光,【入逍遥无碍妙境,光与光同而无碍。光,色界。】

同其尘;【尘与尘同而无碍,光与尘同而无碍。出入浊世,远离三界。救拔含灵,悲心无限。尘,物界。】

是谓玄同。【此谓入玄同大定之妙境六步修法。脱离欲界、物界、色界,入无色界。】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7)

第三段: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既玄同矣,何有亲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既玄同矣,何有利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既玄同矣,何有贵贱?上述入玄同大定无分别性六大验相。】

第四段:

故为天下贵。【玄同得一,天下莫此为贵。】

第五十七章

第一段: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正用于民,以奇用于敌,可谓世人妙法。此世人之妙法,世人乐之。此有为之妙法,非无为之妙法。如六龙舞,今日为民,明日为敌,奇正不足以用之。

以无事取天下。【正奇具不用,无事取天下。世人有为妙法,岂若圣人无为妙法?无事,无为也,因物之性,不敢物先,则天下归流。】

第二段:

吾何以知其然哉?【何以知无为妙法胜有为妙法?下四事为证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防民之口,禁忌弥多,百姓身心俱疲,陷入赤贫。民贫则邦危。】

民多利器,邦家滋昏;【人主多利器。上下混乱。民,他本作人,并非百姓,而是人主。利器,锋利之器,刑法。邦家,邦与家。滋昏,昏乱之甚,失序之状。】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8)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世人多技巧,激发欲望之奇物愈多,纯白之心残缺不备矣。】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盗贼愈多,法令愈多;法令愈多,盗贼愈多。上述四项都是有为法,后果与初衷相反,以正治邦,以奇用兵非无为法。】

第三段: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四自正果。自宾、自均、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皆自然之内蕴,无不为之象,亦自然之别名。无为为因,自化为果。我,来自天界之法音。】

我好静而民自正,【世人躁动,以正治邦,以奇用兵,皆躁动也。躁动虽能胜一时之寒,然必有躁罢之时,不如静无为以胜热,无以穷尽。】

我无事而民自富,【无事取天下,清静法门,天下无不正也。君王论者认为百姓富裕来自君王德政,此句宣百姓自富,君王无与焉。富,天降甘露,民自均而足。】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欲无欲,万民亦无欲而自朴,自朴之人虽赏之不受,安住于清静之乐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19)

第五十八章

第一段: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闷闷,无心无事无为。淳淳,纯朴自正,无相扰之心相。】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察察,精于司察百姓之过。缺缺,百姓德行被摧残,不再纯善。】

第二段:

祸兮福之所倚(yǐ),福兮祸之所伏。【世人好福避祸,以为祸是祸,福是福。圣人玄照,世间祸福同门,祸中有福,福中有祸,祸福如六龙舞,随时逆转。知此妙理,不求福,不避祸,唯以清静自安,犹鱼相忘于江湖。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佛陀抡臂指地,问阿南:“我臂是正是倒?”阿南答:“世人谓倒,我实不知是正是倒。”佛陀再问阿南:世人以何为正?阿南答言:竖臂指空,世人为正。臂指上下,岂有正倒?其无正也。正倒如六龙舞,祸福亦如是。祸福本无定论,智者为祸,愚者为福。愚者求福,祸亦跟随。小福刚至,大祸已临。岂能子孙以祭祀不辍。世人求福避祸,安可得乎?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0)

第三段: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世人正奇逆转,善妖迁流。世人之正,乃私己之正,非天道之正。世人之善,乃私己之善,非天道之善。其无正也,安可以正治邦?世人今日为友,明日为敌,利益所牵,敌友变化,以正治邦不可得,以奇用兵亦不可得。】

人之迷,其日固久。【世人利我为正,逆我为倒。利我则逆人,利人则逆我。正奇善妖均不可得,世人不知,故曰迷也。此迷如无明,自无始来,故曰固久。】

第四段:

是以圣人:【宣圣人四正相。】

方而不割,【刚正相。圣人堂堂正正,以规则律己,故不割人;世人外相如圣人,但以规则制人,故伤人。方,刚正,规则;割,制人。】

廉而不刿(guì),【威严相。圣人外相威严,戒律严整以约束自己,内心慈悲,故不伤刺人;世人有威严相则伤人。廉,同劆,锋利,有凌逼意;刿,刺人。】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1)

直而不肆,【耿直相。圣人无心应世,宣示真实语,此为直,故不肆。世人怕冒犯人,不敢说真实语,多说谄曲语,然利益当头,世人直争不让,不惜冒犯他人。圣人为利益他人而直,世人为利益一己而直。直,直性,耿直,真实语,非谄曲语;肆,放肆,冒犯。】

光而不耀。【光明相。圣人入玄同大定,内心呈现无限光明,此光明由内而外,透出体表。此是大宗师证道异象。上士见之,无比荣耀。子贡见孔子,身有光明,不敢逼视。世人本无光明相,但欲他人敬仰,亦显示光明相,此相耀眼而刺人。】

以上宣说圣人四相。四相即四正相。世人有为,无有正相,圣人无为,故在在处处皆显示正相。世人无正,圣人有正。世人自贵他贱,利己损人,故方则割,廉则刿,直则肆,光则耀。圣人自他平等,利益群生,故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严遵本此章“”其政闷闷“”至“”人之谜,其日固久“”归为上章,二章经义不可分割。“方而不割”至“光而不耀”归为下章。】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2)

第五十九章

第一段:

治人事天,莫若啬。【治人事天,其理一也。治人有治邦修身二义。河上公注:治身者,当爱精神,不放逸。德真可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可事天。啬即啬法,与俭通,是双关语,含吝啬惜用和穑夫顺天二意。

夫唯啬,是谓早服。【服,敬服,顺服,如孝顺之顺。早服,冥服,修道士长期实修啬法,内心冥服,不起一丝顽抗杂念,如穑夫冥服天时,春种秋收。治人,治身,即修身。】

第二段:

早服谓之重(chóng)积德,【啬法要在冥服,冥服可谓重积德。重积德,积阴德和积阳德,亦可谓积人德和积天德。施恩为积阳德,祭祀为积阴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积阴德和积阳德,积人德和积天德,阴阳和顺,人天共助,吉无不利,无往不胜。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阴阳和顺,人天共助,此为天福,不可极也。】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3)

第三段: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修啬法,证冥服之道,与天道合,如此则可以现世,居有国之位,为万民造福。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有如此修证道力,居有国之位,为万民造福,国运长久,不可衰也。】

第四段: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如此修啬法,证冥服之道,可谓深根固柢,不可撼动矣。如此修证,得不生不灭之妙法,可与天地并生,与万物齐一,悟生灭中,有不生灭者。此为长生久视之道。长生久视之道,即不生不灭之道,冥服最为第一。柢,大树之直根,喻修行入心灵最深处。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4)

道一曰:《吕氏春秋·情欲篇》:“论早定则知早啬,知早啬则精不竭”。《司马迁论六家要旨》:“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早衰,欲与天长地久,非所闻也。”此章则申述此意。爱之极则惜用,此为啬。事天用啬,抱一守神,此谓敬天。禁忌多则神散,神散则不可长久。故养生敬天,莫若啬。啬与穑双关,农夫爱禾苗,决不拔苗助长。懂养生之道,世间事无不大顺,故可以有国,有国之母故也。此阐述“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的道家思想。

第六十章

第一段:

治大邦,若烹小鲜。【世人以为治大邦极难,老子认为极易。若烹小鲜,言其极易也。与后文“小邦寡民”可对比,小邦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则为大邦。】

第二段: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祟;【极易之理,在于“道莅天下”,道行在地上,鬼且不敢作祟,焉得不易?王弼本“其鬼不神”,此据《庄子·天道篇》。】

非其鬼不祟,其祟不伤人;【非鬼不作祟,鬼之法力微,岂敌道之法力?道力无限,摧破魔力,令其卷甲。】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5)

第三段:

非其祟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也。【道力神威,鬼魔慑服,虽作祟亦不能伤人,圣人慈悲,亦不伤鬼魔。王弼本:圣人亦不伤人,与文意不合。河上公本作:圣人亦不伤。帛书甲乙二本作:圣人亦弗伤也。此句经文争议极大,注释家疑惑为何“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亦不伤是指圣人不伤鬼魔,这是阴阳和顺之意。多一“人”字,文意大变。

第四段: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两,鬼魔与圣人也(河注),鬼魔不能伤人,圣人慈悲不伤鬼魔。阴阳和顺,故德交归。】

道一曰:原文“神”即“祟”,避免误解,建议用“祟”。《庄子·天道篇》:“其鬼不祟”,可证“其鬼不神”确是“其鬼不祟”之误。甲骨文造字鬼与神相对立,后世鬼与神二字有时混用。“神”非老子原意,老子用字精准,一个“繟”字足以证明。

道德经46章原文及译文拼音(道德经文言文新校注版第五十一章至第六十章)(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