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一)路基产生纵向裂缝

1、原因分析:

(1) 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

(2) 基底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

(3) 路基压实不均匀。

(4) 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5) 使用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时, 错误地采用了纵向分幅填筑。

(6) 高速公路因边坡过陡、行车渠化、交通频繁振动 而产生滑坡,最终导致纵向开裂。

2、预防措施:

(1) 施工过程中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 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 彻底清除基底淤泥,并选用透水稳性好的材料严 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3) 提高填筑层压实均匀度,保证不存在碾压不均匀。

(4) 半填半挖路段,当地面横坡大于 1:5 时,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将原地挖成宽度不小于 1m 的台阶并压实。

(5) 若遇有软弱层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后应进行 超载预压,预防不均匀沉降。

(6) 渗水性、水稳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

(7) 严格控制路基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杜绝亏坡现 象。

路基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1)

(二)路基产生横向裂缝

1、原因分析:

(1) 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26 的高液限土。

(2) 同一填筑层路基填料混杂,塑性指数相差悬殊。

(3) 路基顶填筑层作业段衔接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要 求。

(4) 路基顶下层平整度填筑层厚度相差悬殊,且最小 压实厚度小于 8cm。

2、预防措施:

(1) 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土;当选材困难,必须直接使用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 不同种类的土应分层填筑,同一填筑层不得混用。

(3) 路基顶填筑层分段作业施工,两段交接处,应按 要求处理;

(4) 严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筑层的标高、平整度,确保 路基顶填筑层压实厚度不小于 8cm。

(三)路基填挖交界不均匀沉降

1、原因分析:

(1) 由于纵向、横向填挖交界处台阶开挖不规范,未 开挖倒坡。

(2) 未设置土工格栅进行处治。

(3) 压实度及填料含水率未达到试验段总结的参数要 求等多方面原因形成。

2、预防措施:

(1) 严格控制填料。

(2) 按规范开挖台阶,并开挖倒坡。

(3)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铺设土工格栅。

(4) 严格控制松铺厚度,压实度。

(5) 控制好碾压宽度,做到超宽碾压。

路基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2)

(四)路基边缘部分压实度不够

1、原因分析:

(1)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

(2) 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

(3) 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

(4) 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75cm)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2、预防措施:

(1) 路基施工应按设计的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2) 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

(3) 认真控制碾压顺序,确保轮迹重叠宽度和段落搭 接超压长度。

(4) 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 高于或不低于行车带。

(5) 治理措施:校正坡脚线位置,路基填筑宽度不足 时,返工至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意:亏坡补宽时应开蹬填筑,严禁贴坡),控制碾压顺序和碾压遍数。

路基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3)

(五)三背回填出现不均匀沉降、通车后出现跳车

1、原因分析:

(1) 不重视填料的选择和铺筑工艺的特殊要求,填筑 厚度过厚,使压实不均,沉降不均。(2) 碾压机具不配套,对紧靠台背、耳墙等边角难以 碾压密实。

(3) 三背回填与路基、锥坡等施工不同步。致使已经 压实的填料下滑、侧移、沉降,甚至导致路面的纵、横向裂纹、下榻等严重病害。

2、预防措施:

(1) 填料选择:宜选择透水性好的材料作为路基填方 作业受限区回填材料,填料性能应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中相关要求。

(2) 回填材料施工:填背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墙背上 用红色油漆画好标线,填筑厚度每层不超过 15cm。

(3) 路基填方作业受限区回填位置根据材料要求每填高 2~3m 应对回填材料采用轻型液压强夯机进行夯实处理。

(4) 在对回填材料进行夯实施工前,必须针对当地回 填材料、现场气候条件等情况进行试夯,铺筑试验段,确定最佳夯实次数和夯实顺序。

(5) 进行夯实过程中,应加强对路基填方作业受限区 回填材料压实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施工质量。

(六)支挡工程表面蜂窝麻面、混凝土不密实

1、原因分析:

(1) 浇筑前,模板未打磨平整,脱模剂涂抹不均匀。

(2) 大体积未采用大块模板,模板固定不牢,出现跑 模、胀模现象。

(3) 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到位,浇筑时欠振或过 振。

(4) 现场管理不到位,现场技术指导不足,整改落实 执行力度较差。

2、预防措施:

(1) 控制模板质量,保证模板平整,刚度和强度满足 要求,尽量采用大体积模板,保证一模到顶,且浇筑过程保持稳定,尽量减少变形,模板表面的脱模剂要选无色的油剂为佳;

(2) 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控制;

(3) 注意浇筑工艺,振捣必须适当,不可漏振也不可 过振;拆模时间要掌握好,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否则可能导致表面被撕裂。

(七)边坡线形不顺直、外观缺陷明显

1、原因分析:

(1) 边坡开挖不顺直,开槽时未拉线。

(2) 框格梁未刻槽或刻槽深度不足。

(3) 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到位、未采用三面关模。

(4) 土石方开挖后坡面不平整。

2、预防措施:

(1) 每一个边坡坡面都要进行画图布置框格梁和急流 槽,曲线段落要按照法线方向进行布置。

(2) 边坡开挖线形顺直,开槽时必须拉线,做到横平 竖直,合理布控框格梁。

(3) 控制模板质量,保证模板平整,刚度和强度满足要求,使用 3 面关模,且浇筑过程保持稳定,尽量减少变形; 模板表面的脱模剂要选无色的油剂为佳;

(4) 加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控制;

(5) 加强控制浇筑工艺,振捣必须适当,不可漏振也不可过振;拆模时间要掌握好,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否则可能导致表面被撕裂。

(八)边坡防护框格梁脱空或悬空

1、原因分析:

(1) 部分地区土质松软或因爆破导致边坡表层稳定性 较差。

(2) 施工过程中防护不及时,框格梁施工完成后未及 时进行绿植防护。

(3) 雨季降水量大,对边坡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框格梁出现脱空现象。

2、预防措施:

(1) 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边坡进行防护,严格按照规 范要求,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同时注意水土保持,及时进行绿化施工。

(2) 针对出现脱空的位置及时进行填筑。

(九)排水边沟沟底纵坡不顺,断面破损、开裂

1、原因分析:

(1) 未按设计纵坡和尺寸开挖修整边沟。

(2) 忽视对附属工程工序的质量检查。

(3) 后续施工未注意保护,碰撞损坏导致破损、开裂。

2、预防措施:

(1) 严格按照设计纵断面高程开挖修整边沟。

(2) 认真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对破损、开裂的位置进 行修复,使排水顺畅。

(十)路基排水堵塞,排水无出路

1、原因分析:

(1) 施工完成后未对边沟进行清理,大量施工建筑垃 圾及边坡落石淤积在排水沟内,堵塞正常排水。

(2) 审核图纸不细致,对设计忽略的问题未提出补充 意见。因路基填筑施工,地形发生变化,没及时汇报和调整方案。

2、预防措施:

(1) 施工完成后,对排水沟进行细致检查,清理排水 系统,同时对边坡进行有效防护,防止边坡土石滑落进入排水沟。

(2)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加强图纸会审,对排水出路 不明确或施工时地形发生变化,要提出补充设计。除解决好路基边沟排水设施外,还要解决好边沟尾端、排水沟与原有水系的整合。

路基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控制措施)(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