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对自己孩子不要有所求(你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我们一个人到这个世间来,这是缘,因是什么?基本的因是一个、是相同的,心现识变,这是完全相同的,一切法都不例外的。可是我们到人间来投胎找这个父母,这都是缘分,你为什么找这一对夫妻做父母?你为什么不找别人?

父母跟子女有缘,如果没有缘,当面也看不见、也找不到。什么缘?

孩子跟我们是四种缘,第一个报恩,过去生中你跟他有缘,这父母对你有恩惠,你遇到了很欢喜,你来报恩的。来报恩的小孩好,很省心,孝子贤孙,他就那么聪明、就那么乖、就那么听话。你要是懂这个道理,我们对人要广结善缘,要广结恩惠,报恩的人才多。如果是第二种报怨的,过去生中你们是冤家对头,他到你家来,来报怨的、来报仇的,这个麻烦大了,这个小孩将来是败家子,会搞得你家破人亡,来报怨的。

曾仕强对自己孩子不要有所求(你的孩子是来报恩的)(1)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好的小孩少,坏的小孩多,什么原因?你父母对人是布施恩德多,还是自私自利想占别人便宜念头多?道理就在此地。

第三种是讨债的,你欠他的钱,但是不欠他的命,他也不会要你命,你所赚的钱就得还给他,讨债鬼。欠得少的,小孩养了三、四岁死了,为什么?你花了那么多钱,就那么多,他讨完就走了,他跟你没什么感情,不管你怎么喜欢他,他对你没感情。如果是欠得多的,他可能要讨个一、二十岁,供到大学毕业,拿到博士学位走了,这是讨得多的。第四种就是还债的,是他欠父母的,所以他对父母物质生活会照顾很好。也要看欠多少,欠得多的,那他多还,对父母物质照顾很优厚;如果欠得少的,对父母生活勉强供你够吃就可以了,不会给你多余的,不会给你日子过得很好的。这我们都亲眼看见的,把父母当作什么?佣人差不多一样,年岁大了也有一个佣人去照顾他,但是看得跟佣人一样,每个月生活费用扣得紧紧的。没学佛不知道,一学佛知道这还债的,过去父母欠他的不多,所以他还他的很少。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一家来。

但是不管孩子来报恩的,来报怨的。后天可以塑造!

曾仕强对自己孩子不要有所求(你的孩子是来报恩的)(2)

中国人很喜欢讲一句话:山不转人转,不是冤家不聚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无缘无故的,我们的思想属于必然论,而不是偶然论。

人和人之间会产生关系也是一样,转来转去都是有冤的人才会碰在一起。当然冤家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情,有看了就讨厌的死对头,也有看了就喜欢的欢喜冤家。所以中国传统观念中另有一番说法,认为亲子关系决定于两代人的恩怨:子女不是来报恩的,就是来报仇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说法的真假,在我们的文化中,比较重视道德性的求善,而不是优先反应科学性的求真。孔子说:祭神如神在。中国人通过“善”来求“真”,而不是用西方人的方式,把“善”的观念放在“真”的基础上来衡量。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子女的的确确存在两种不同表现:来报仇的子女,父母家财万贯,他帮父母花光败掉,父母生意兴隆,被他搞得一败涂地,就算父母身体很好,最后也被他活活气死。这样的败家子,就是典型来报仇的;来报恩的子女,父母的健康他会全心全意照顾,家境不好他会赚钱来补贴家用,父母名声不好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种子女实在是难能可贵。

听到这种说法,很多人一定会着急询问:怎么分辨子女是报恩来的还是报仇来的?这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对这些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其实这种问题根本搞不清楚,只能用中国式的回答:很难讲!因为有的子女是用报恩的方式来报仇,而有的子女是用报仇的方式来报恩。

曾仕强对自己孩子不要有所求(你的孩子是来报恩的)(3)

人的一生变化难测,人性是善是恶也并未有定论。

既然可善可恶,便证明教养子女的目的即在塑造子女。所以,父母不如不要去想子女是来干什么的,也不要盲目地论断子女是来干什么的。用心把握子女教养的过程才是关键。其实报恩报仇,一半天生,一半人为。天生来报恩的子女,父母如果不好好加以教导,就会忘记了报恩的初衷,或者不知道怎样报恩而变成报仇的孩子。天生来报仇的子女,也可能由于父母用心教养,化解了原有的仇恨,反而更加孝顺,变成报恩的孩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