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为什么会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1)

在正史,或者野史,抑或者江湖当中,被用的比较多的词是“天下”。

天下苍生,天下黎民,天下武林,等等,不一而足。

天下指一个国家的全部领域,秦王扫六合,那就叫一统天下;金庸小说里,日月神教纵横四方,打败众多门派,也是为了一统天下武林。

古时候,天下分九州,这是大的分法,如果按州府县衙的分法,那州可就多了去了。

比如古诗中有一句挺出名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光寒十四州”。据说,此诗是晚唐诗人僧贯休所作。而在古龙武侠小说《三少爷的剑》里,变得更加牛气,叫“剑气纵横三万里,一剑光寒十九州”。

当然,这不论是十四,还是十九,此“州”非彼“州”也。

天下又叫江山,后者通常都是帝王对自己治理下的国家美称。江山万里,说白了就是天下万里。

从秦王一统六国,到之后朝代的更替,天下变化的是支撑大权的主子,不变的是天下苍生。曾经有人提出了周期论,史学家一直在探寻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其实,在电视剧《大明天下》里,导演借主角之口,已经把历代湮灭的根本寻找出来了。

当信王朱由检为了皇位而不择手段,打出为天下苍生时,钱谦益悲痛地指出,历来的天之骄子,图谋天下时,往往看重的是高高在上的“天”,而忽视了低层芸芸的“下”啊!

不重视百姓,不爱护黎民,这些正是历代王朝衰败的原因。诚如唐太宗所说,水亦载舟,亦可覆舟。而民心如水啊!

爱民如子的皇帝,才会受万民拥戴。圣人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倘若一国之君能真正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并去践行它,又何来的走下坡路呢?又何来的被推翻呢?

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千万不要小瞧了“下”之人民的力量。

为什么会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2)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吗?

事实上未必,只要信奉人民、把人民的福旨当目标的掌权者,他们永远不会出问题。当然,除了外侵外。它们内部肯定是不会出错的。因为人民是一种神奇的药力,它能修补一切漏洞与缺失。

在古代,用逐鹿中原来形容“争夺天下”,逐是追赶之意,而鹿则是围捕的对象。正是这些肤浅的解释与认知,让许多帝王打下了江山,拥有了天下,而最终却坐不长久,又失去了天下。

其实,逐鹿应该有更深刻的之含义。比如逐,可以理解为追求,或者拥有之意,而鹿,则可以理解成百姓,或黎民之意,也就是说,谁追求到了更多的百姓,或者拥有了更多人民的支撑,谁就最后能夺取天下、坐久江山。

一个逐鹿中原的新解,让我们更加感觉到人民的力量之伟大!关爱人民,才是坐拥天下的长久之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