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一封信的诗句(谈诗的一封信)

给人一封信的诗句(谈诗的一封信)(1)

文/马家骏

××:

你说要我再谈谈你的诗。我对你的诗的看法,在你出版的诗集的《序言》中已经说得比较充分了。再谈,有些地方会重复,这是难免的事。

一、关于你的诗的思想内容,它的优点是与时代、与生活、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不是无病呻吟,这是对它应该肯定的地方。不管被人说什么,这个优点,一定要坚持不动摇。当然相应的是:有的作品,政治性太强、太直露,有的近乎政治口号,少了诗味。这点以后写诗应该避免。政治可以写,比如:韩愈谏迎佛骨因而被流放岭南,这是当时的大事,是政治性的事件。可是为人所传颂的是他的在蓝田关口遇见侄儿韩湘子时写的诗。这对我们很有启发。

你的诗的内容扎实,不空泛,这是好的。不少诗写中外发生的大事,很有时事性,显示诗人是关注时代的。不过,时事性的东西,有时难有永恒性,常常是时过境迁,作品就成了废品。比如:诗歌历史上不少革命诗歌,它写当时的事件,然而,这些作品,还有谁记得它呢?所以说:时事可以写,但写的是时事中个人的感受,而个人感受,是会让读者共鸣的,这就有了永恒性的可能。

二、是诗歌的感情问题。科学用逻辑思维,诉诸人的理智;艺术用形象思维,诉诸人的感情。诗中的感情成分,比小说和剧本要强烈的多。席勒有篇文章叫《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素朴的诗是说现实主义,感伤的诗是说浪漫主义。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多诗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则多小说家,而现实主义诗人比较少。可见,诗言志,主要是抒情。浪漫主义抒情诗多,就是叙事诗其中也是借题发挥,抒情部分超过叙事部分。浪漫主义抒的是激情,现实主义抒的是平缓之情。温庭筠《梦江南》说:“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表面是写一个人靠在栏杆上看船,实际是抒盼望人归来之情。梳洗罢应是说女人,从早晨依靠在栏杆旁看到太阳偏,看了上千的船过去,还不见自己的人归来,岂不断肠?看来还是抒情。你的诗同我的诗一样,虽然有点抒情,但多数是写客观,抒发主观少。在这点上,咱们要互勉。

三、关于诗歌的艺术性,这点很重要。诗的艺术性主要在于诗的韵味、美、神采。我在《序言》中引用你的诗:

我家住在大巴山中,

窗前的芭蕉花正红。

一阵突如其来的夜雨,

把我从睡梦中惊醒。

澎澎澎,澎澎澎,

耳边传来雨打芭蕉声。

千万意象在眼前变幻,

最后化作一个倩影:

啊!原是青桥走马的小倩

大学毕业后又返回山中,

她自告奋勇做了山村小学教师,

又邀我一起去做园丁……

辗转反侧终于熬到黎明,

仿佛听见了你熟悉的脚步声。

我急忙披衣开门迎接,

看到的却是满地落红!

诗是很有味道的。首先,它的诗意很浓:巴山夜雨,雨打芭蕉,梦境朦胧,而且它充满想象:短短几句,就把小倩的行踪、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一夜睡不着,黎明开门,不见人影,只见落花满地。好!有味,是好诗。以后多写这样的诗。

四、再说说诗歌的形式:中国诗以前只有文人诗和民间诗。文人诗讲究、雅致、精美,不过有时雕琢,形式大于内容。我们有时把它叫做古典诗。民间无名氏的诗最早是口头文学,后来文人搜集整理成书面的东西。民间诗朴素、平实、有内在的神韵。它的语言是当时的口语,非常通俗。五四以后,提倡白话,翻译外国诗时,照顾不到汉语的节奏、韵律,成为白话自由诗。中国的现代诗人依样画葫芦,学写这种诗,于是产生一种现代诗歌。这三种诗歌各有特点,不能偏废。你的诗集就列出了“自由体”、“民歌体”、“古典体”。其实白话诗也不是都语句参差,一点也不押韵,有的有现代格律:句子大致整齐、还押写大体相近的韵。为了说明问题,下面引用你三首诗:

一、喜雨之二

小孩雨中跑趟子,

老人依门笑皱脸,

姑娘小伙坐不住,

收拾工具要下田。

二、背二哥赞之二

一年三百六十天,

就像日月在穿梭,

下山送来米面油,

上山背去百样货。

三、抗旱口占二首之二

丰收靠社不靠天,

担水浇透万亩田,

立下愚公移山志,

同搬干旱这座山。

你看:这三首诗在体制上好像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通俗的白话,都是七言四句,都是第二句和第四句押现代普通话的韵。但是你却把它们分别放在了自由体(第37页)、民歌体(第157页)和古典体(205页)不同的类别中。《喜雨》并不怎么自由,还是束缚在七言四句中,每句按2221来读,节奏鲜明。脸与田,韵押得很准确。自由体应该是白话,但其中有“依门”这样的文言句式。《抗旱》按古典诗要求,一点也不合韵律:“田”(tian)属于“先”韵,而“山”(shan)属于“删”韵,两个不是同一韵。按古典体要求:邻韵不能通押。因为“田”字有个介母“i”。从平仄律说:丰收的“收”字是平声,那么此诗应属平起,如果首句入韵,它的格律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的格律是二四六分明,即每句的双数字的平仄不能差,它们的平仄要隔开,即二与六相同,第四个字和二、六不同。第一句和第二句的二四六平仄要相对立,第三句却与第二句的二四六平仄一样,这叫“粘连”。第四句又是同第三句相对(入韵的,第一句与第四句平仄一样)。而《抗旱》之二是:

平平仄仄仄仄平

平仄平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

它一点也不合律,因此不客气地说它不是古典体的诗,还是平常的四句顺口溜,离古典体还远。

有心写古典体,不妨多读读唐诗,读点诗词格律之类的书,多写多改,在实践中会慢慢掌握的。

以上四点,算是给你的回答。不当之处希谅。祝好!问候你的家人。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