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幽王娶了一个美人叫褒姒(东周绝恋之追求)

周幽王娶了一个美人叫褒姒(东周绝恋之追求)(1)

众所周知,战国时代中期而后,秦国无敌于天下,并最终扫灭了六国,建立了秦朝。那个时代里秦国名将无数,大多是有摧城拔寨之功。但这些名将可能很难想象,在更早的春秋时代,秦国人的猛将们,在挥师向东的时候,常常会遭遇阻击,往往很难突破崤山之地。因为这里有个比秦国更为厉害的诸侯国,这个国就是晋国。

在晋国向来不缺乏猛将,即便到三分韩赵魏后,猛将也是层出不穷,百余年间也能与秦、齐、楚等国平分秋色,其间魏国还能霸持中原,赵国还能与秦国称雄,晋国所传承的经济和军事文化,可谓之强。在晋国的猛将中,有一位武力值爆棚的猛将,他手持一百二十斤重的大斧头,曾经一天之内空手打死五只老虎,后来英勇战死还留下一个成语流传了两千年。

关于这位名将,我们还得从一个小国的故事讲起。公元前594年,潞国爆发了相国酆舒的谋反叛乱。酆舒本姓姬,是周文王第十七子酆侯的后代。周文王的后代,大多有分封之地,在春秋战国时代若非一方诸侯,那就是丢了祖先的颜面。这位酆舒还是有野心的,潞国是属于赤狄人建立的国家,而赤狄人本身是不受周人所待见的。酆舒以尊贵的出身,在赤狄人的国家里担任国相,对酆舒而言某种程度就是耻辱。

不知道当年酆舒是如何流落到赤狄的,但酆舒到赤狄是带去了中原的军事和经济文化的。而杀回中原的野心,可能常常出现在酆舒的脑海中。因此当酆舒成为赤狄国相,跟戎狄部族那种迁徙式的生活方式不同,酆舒所看重的即是稳扎稳打,就是要有根据地,要有肥沃的土地,要有大量的人口,要有富饶的城池。于是酆舒担任赤狄国相期间,就联合赤狄部族,又与长狄、白狄等部族结盟,频繁向中原地区进攻,攻破黎卫等国大量城池,据此为根据地建立了强大的潞国。

周幽王娶了一个美人叫褒姒(东周绝恋之追求)(2)

当然,酆舒的野心不止于此。只是酆舒毕竟是个中原人,与赤狄之间的血乳交融不够密切,其内心中所期待的那种结局,也与赤狄人的守旧派系发生冲突。赤狄人学到了中原人的战争,同时也学到了中原人的政治。潞国人为持续加强对中原地区的侵蚀,也主动的与当时的春秋强国晋国结盟,潞国国君潞子婴儿娶了晋景公的姐姐,两国从某种程度上看算是联姻之国。可是酆舒却对此不满,这或许跟酆舒的站位有关,酆舒不属于亲晋派系。

史书载:“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这是关于潞国内乱的记载,更是潞国宫廷之最大动乱。酆舒以臣子之身,杀国君夫人,伤国君耳目,这即可称之为叛臣贼子。而晋国虽是潞国盟友,但骨子里对赤狄的身份还是相当反感的,而且晋国当时的对外政策也是进攻性的,发现潞国内乱当然不能错过此机。“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在强大的晋国大军之下,潞国也是无力回天。而作为国相的酆舒则流亡至卫,终究是身遭惨死之命。

但潞国的灭亡只是开始,因为晋国与秦国之间当时处于紧张时期,数年之前秦桓公与晋厉公夹河而盟,结果等到秦桓公回国而后又“倍盟,与翟合谋击晋”,晋国于是“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其后即是晋景公即位,两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此缓解。当潞国为晋国所灭,秦桓公以此为理由,发动大军攻打被晋国占据的潞国地区。那么,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呢?秦国人派出了猛将杜回,这杜回在《东周列国志》中,说的是“身长一丈有余,力举千钧,惯使一柄开山大斧,重一百二十斤”,可谓猛将。

这位杜回还有个本事,即是"一日拳打五虎,皆剥其皮以归",赤手空拳可打死五只老虎,这就不是那么简单的猛将了,一般将领要跟杜回相战,那是绝难打得过的。杜回打死的老虎是什么老虎呢?《东周列国志》中说,杜回曾经生活在青眉山,这座山大致位于今天的陕西延川县附近,而在春秋战国时代属秦国地区,这里也是华南虎出没的栖息地。杜回一天徒手打死了五只猛虎,还把它们的皮给扒了下来当做冬天的棉袄来穿。

这场秦晋之战的焦点在于争夺潞国的地盘,战争本身没有什么可赞扬的,然而秦将杜回的神勇表现,却成为整场战争即将陷入胶着的一种潜在威胁。当时杜回手拿开山大斧,领着三百秦兵一起冲向晋兵,晋兵完全抵挡不了这群勇猛的秦人,晋军节节败退,晋国名将魏颗吓得三天不敢出去应战。魏颗之弟魏錡也是员勇将,他前去挑战杜回,结果被杜回杀得狼狈而逃。这场战争,似乎正在沿着秦国人的规划发展。

周幽王娶了一个美人叫褒姒(东周绝恋之追求)(3)

《左传》载:“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杜回是猛将,这个毋庸置疑。第二个则是晋国主将是魏颗,魏氏是晋国著名战将家族,掌握着晋国较强的军事力量,也即是说晋国人对待秦国大军,是没有小看的,魏氏家族派出的是魏颗、魏錡两员大将,若是按照这种强将,史书中大多即是“胜之”如此光明正大的简单措辞,比如前面说的荀林父就是“败赤狄于曲梁”,才能显得出其能力。可是史书中对魏颗、魏錡打败杜回,靠的不是这种理所当然,而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场景。在战场之上,杜回正在与魏颗交战,杜回却莫名其妙的被草环畔倒,被魏氏兄弟活捉。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原来魏颗之父魏犨,有一名爱妾,叫做祖姬。魏犨平时经常嘱咐魏颗:“假如我有一天死去,你不要把祖姬殉葬,替她寻个好人家,让她能够好好活下去。”可是魏犨临终前却说了胡话:“你(指魏颗)要记得把祖姬殉葬。”魏颗并没有照着父亲临终前的话去做,而是依照父亲平时的嘱托把祖姬嫁了出去。因此。青草坡一战,已经病故的祖姬的老父亲“显圣结草衔环”绊倒了杜回,这才导致杜回被活捉。这个故事也是成语“结草衔环”的由来,足足流传了两千多年。

可是“结草衔环”是真的吗?魏氏兄弟难道真的就是依靠这种玄之又玄的事情,打赢了胜仗?当然不是。有一种可能,就是魏氏兄弟面对杜回之猛,只能选择以智取的办法对阵杜回,或许在战场之上设置陷阱亦未可知。当时之战争,有的时候还是很讲求战礼的,就是在战场上要就面对面的打一场,不要在背后使阴招,魏氏兄弟会不会是因为使了阴招,才想出了如此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以掩盖自己的战场阴谋。这或许又是一个有待考证的话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