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工作想读书(求学读书工作)

我是1968年从哈市下乡的知青,那时只有16周岁。在那个年代,上山下乡是唯一的选择。可能是我年龄小的原因,被分到机耕队,到上学前,一直在机耕队工作。在有了推荐上学以后,自己就有了渴望上大学的想法,可是最初,这只能是心中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渴望越加强烈,有时在梦中都梦见在学校读书。

大约在1973年的冬季,由于老职工到场部学习,需要一名同志在家负责工作,也不知到什么原因,领导就让我负责,我也就临时当上了“小管事的”。就是这个临时“小管事”,开始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在这以后我一直协助领导工作,后来又赶上提拔知青当机务副队长,我也就“转正”为副队长,这也就具备了上学的基本条件。大家都知道,知青要上学是很难的,在连队要不混出个“人魔鬼样”来,很难被推荐上。1975年招生时,由于机务科的干涉,以机务骨干力量为理由,像我这样,在机务已干了7个年头的知青一个也没让上学,这对我的打击是很大的,但要上学依旧是我的梦想。转眼到了1976年,又到了招生的时候,我先到机务科问了情况,得知机务科不再干涉上学的事后。就找到领导谈起上学的事,并得到领导同意,之后的推荐过程就轻松过关。可是临到我真要上学时,这一年的招生办法又有了新的变化,往年都是连队只负责推荐名额,谁上哪个学校,都是由场部决定。可是76年是把名额和学校直接分到连队。分到我们连队的是2个名额,一个是上海的大学,要上海知青,另一个是齐齐哈尔铁路司机学校,这司机学校的名额就自然落到我的头上了。由于我在机耕队干了8年了,对开火车也不太感兴趣。这时听说修配厂有个八一农大的社来社去的名额还没人想去,我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去这个大学,也来不及证实消息是否可靠,第二天就直奔场部,找到有关部门,向他们表达了我的想法,他们只是听了我的要求也没表态。回来以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我当时选择上社来社去的大学,可能和我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有关。我从小就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灌输,加上下乡8年的锻炼,产生了要上学,就上大学的想法,那时还知道大学毕业属国家干部,社会地位高,将来毕业回到农场当个技术员也挺好。就是这种朴实的想法,让我选择了八一农大。在漫长的等待几乎绝望时,77年春播前终于接到了八一农大的入学通知书,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我人生的春天从此再次开始,也由于这次选择,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上学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学校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就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在后来的知青返城风中,也没有丝毫的动摇。

在校的几年中,没有缺席过一节课,除了学习外,很少过问它事,基本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记得一次看“追捕”的电影,这可是当时的热门电影,由于时间安排在清晨,我怕影响学习,竟没有去看。上学期间正赶上毛选五卷发行,当时我们的组长(北京知青后来退学返城)组织我们晚饭后在宿舍通读毛选,我由于怕影响学习,对此学习有意见,在一天的通读中,婉转的提出了意见,此后就再也没有通读过。学习中我也很认真,记得一次设计课后,我和王要武因为一个小镊子的受力问题,在那百思不解,无奈去找丁元贺老师,老师只讲了一句话P0不等于 P1,就让我们茅塞顿开。老师又接着说,你们要能这样学习我就高兴了。听到老师的夸奖,我们心里自然很高兴。

在学习中我比较喜爱基础课的学习,像物理课的牛顿三定律,高数中新的思维方式,力学中的空间力系等等,这些知识仿佛把自己带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校学习的不知不觉中,到毕业时竟然学了近30门功课。这些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得了知识,也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学习中感到最难学的是英语,这是一门选修课,尽管我下了很大功夫,还是学得很差。记得老师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每天让我们轮流值日,就是上课前先自己用英语讲一段话,然后再翻译另一个同学的英语发言。一次轮到我值日,我学得不好,也不知道咋准备,只好把学过的几句话连起来勉强应付两句,意思无非就是为革命学英语,要努力学习的话。接下来就该翻译同学的发言了,不巧那一天赶上王要武发言,她的英语功底深,很流利地讲了好长一段话,我是一句也没听懂,没办法,我就用英语说,再说一遍,她又说了一遍,我还是没听懂,其实就是让她再说十遍我也还是听不懂。没想到就是这样,老师还表扬了我,说我能这样自由发言很好,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就是这样我还是坚持学完了英语课程。

毕业后,我被分到黑龙江省亚麻原料工业研究所,它是一个隶属纺织厅的省属研究所。当时住在独身宿舍,晚间无事干,在老同志的影响下,找来一些专业资料,又开始了英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翻译,总算把英语弄明白了一些,同时阅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后来的晋级外语考试中都轻松过关,在工作中也翻译了一些专业资料,也算学有所用,现在回忆起来,真得感谢在学校的那段外语学习,如果没有那段学习,可能这一生都将与外语无缘,也将成为大学生涯的遗憾。

出来工作想读书(求学读书工作)(1)

后来我又调到纺织厅,从事全省亚麻原料加工的行业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几次遇到用学校学到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一次一家原料加工企业除尘室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致使一名工人受伤。第二天厅里就派出调查组前去调查,由于我是负责原料加工的,自然成为调查组成员。到企业听完汇报后,得知事故是由风机轴断裂引起的,当在现场看到断裂轴的断面时,我就认定这是疲劳断裂。在随后的事故认定中,我利用在校学的知识,讲述了疲劳断裂的受力分析过程,从设计,和材质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指出疲劳断裂在平时的检修中不易查到。我的发言得到与会同志的认可,也为企业领导减轻了领导责任,受到企业好评。这件事是发生在毕业10多年后,我能记得当时学的知识,可能是我在开拖拉机时曾遇见过这一现象,在学习时就记得特别深刻,这也许是我们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

出来工作想读书(求学读书工作)(2)

陆巍 柴士林 李传东

在毕业后的30年工作中,参加过亚麻种子筛选机的研究,并获得成功,后来该设备成为亚麻原料加工厂建厂定型设备。也曾获得过劳动部科技推广三等奖,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还参加了亚麻打成麻国家标准的制定,成为5名主要完成者之一。填补了国家标准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自己的名字也写在了标准的后面。

我写这些绝无半点张扬自己的意思。所要向人表达的是:我是一名八一农大的学子,是母校培养了我,我为有幸成为一名八一农大的学子而感到骄傲。

毕业30年之际,仅以此回忆献给母校。愿母校越办越好!

出来工作想读书(求学读书工作)(3)

柴世林

2009年8月10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