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李煜评价,千古词帝李煜

一、简介

李煜(937——978)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皇子:公元937年8月15(农历七夕节)李从嘉诞生,目有重瞳,也就是一只眼睛中有两个瞳孔。据说从古至今,目有双瞳者只有四人,前三人为黄帝时代的颛顼、尧舜时代的虞舜、楚汉相争时代的项羽,第四个就是李煜了。所以当时的方士断言“天生异象,日后必登大宝”。

代理皇太子:959年李从嘉本为六皇子,无奈李唐皇家“旺财不旺丁”,他前面的五个哥哥都英年早逝,他变成“长子”,开始代理皇太子事务。

皇太子:961年李从嘉被正是立为太子,其父李璟迁都洪州避难,太子留在金陵监国。

皇帝:961年李从嘉登上皇位,更名为“李煜”,受万人景仰。

亡国奴:975年北宋军队攻陷南唐都城金陵,李煜被俘至汴京,封“违命侯”,开始受地狱般地煎熬。

死亡:978年8月13(农历七夕节)李煜四十二岁生日,命歌女唱《虞美人》,宋太宗品出词中李煜有复国之心,用毒药将其赐死。生日成为忌日。

千古词帝李煜评价,千古词帝李煜(1)

二、作品欣赏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词牌:

据说,《虞美人》这个词牌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之时,霸王项羽兵败乌江,自知难以突破重围,不忍心妻子虞姬与自己同死,就让她另寻生路。但忠贞刚烈的虞姬决意与霸王生死相随,就自刎而死。后来,经她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颜色鲜艳的花朵,人们称其为“虞美人”。

2、注释

了:了结,完结。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犹:仍,还

3、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李煜词的精华。把无限的愁丝比喻为绵绵不绝的江水,含蓄、婉转地表达了这份亡国之愁。“春水”实际就是春天的江水,是非常美好的事物。在通信极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会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思念远方的亲友,同时感叹时光的飞逝。因此古人多有伤春之感。像李煜这样以春水喻愁的诗人、词人还有很多。比如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千古词帝李煜评价,千古词帝李煜(2)

三、拓展链接:

避尊者讳

李煜所在的南唐王朝,一共历经了三代。这三代君主在登上帝位之时都不约而同的改了名字,而且每个人的名字里面都有一个“日”字。

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昪;

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璟;

后主,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

这种君主即位后全部改名的现象在历代王朝中是十分鲜见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祖孙三代如此一致的改名呢?人们也是众说纷纭,但最具说服力的还是避讳一说了。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早有的一个规矩,他要求人们在说话和书写时,君主、父兄、兄长等人的名字一律要回避,否则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当然取名时也不能取他们的名字中有的或同音的字。人们若不小心犯了君主的名讳,是要杀头的。避讳的主要方法是用音近、形近或意义相近你的字来代替,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嫦娥”,就是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由“姮娥”改过来的(“恒”与“姮”同音)。

因此,如果君主起了个很普通的名字,百姓一不经意就说出来了,那还不天天有人因此掉脑袋。于是有些君主体恤百姓,便在登基之后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比较生僻的字眼。比如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考虑到'病“字是老百姓常用的字,不宜避讳,就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询“。李煜祖孙三代也无一不是将原名中的常用字改成了生僻字。在当时那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社会里,他们能如此怜惜百姓,实在难得。在南唐即将灭亡之际,北宋军队围困金陵城数日,城内竟无一人投降,可见百姓对李氏政权的拥护。

千古词帝李煜评价,千古词帝李煜(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