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1)

大炮巨舰,是独属于男人的浪漫。在刘慈欣的硬科幻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那种成长于“重工业”年代下的人们,特有的“重金属”思想。

什么样的工业才是先进的?刘慈欣会告诉你:微观上,它可以把每一个原子码放整齐,比如水滴;宏观上,它是一架“日铲一山”的超级挖掘机。在《流浪地球》的原著中,并没有对这架“超级挖掘机”作详细的外貌描写。刘慈欣只是用一句话,概括了一下它的惊天伟力:“童年时熟悉的群山,已经被超级挖掘机夷为平地”。而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却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这架工业巨兽的压迫力。

科幻作品的想象力突破天际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这样一架宛如要塞的挖掘机在现实世界,没想到竟然是有原型的。而更科幻的是,它真的能一天铲平一座山!这架“特型演员”就是来自德国的巨型挖掘机——Bagger 288,且该类机型目前我国只能进口。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2)

一、不是特效?《流浪地球》中的超级挖掘机

Bagger系列挖掘机制造于上世纪60年代,于1978年正式投入使用,主要用于煤矿开采。虽然比《流浪地球》中的刹车时代早了50年,但并不影响Bagger 288塑造《流浪地球》中“超级挖掘机”的角色。无论是尺寸、性能还是造价方面,Bagger 288都完美符合刘慈欣“钢铁直男”式的科幻画风。

1、外观方面:

最大长度220米(悬臂主体直线伸展),相当于两座足球场首尾相连;高95米,比孩子们心中的大英雄迪迦奥特曼还要高出近40米。巨大的体型,钢铁的材质,使Bagger 288的重量也达到了惊人的1.35万吨,相当于常规挖掘机的300倍。巨大的体型使Bagger 288自诞生伊始,就获得了“世界最大挖掘机”的荣誉称号。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1995年,才被自己的兄弟型号Bagger 293所打破。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3)

2、性能方面:

当然,光有体型还不能撑起“超级挖掘机”的名头,性能方面,Bagger 288同样一骑绝尘。Bagger 288的核心战斗力:主旋臂前端的大型斗轮,由18个铲斗共同组成。据专业人士介绍,持续运转下,Bagger 288的大斗轮可以在一天时间内开掘出24万吨土石。所谓“一天铲平一座山”,并非虚言。

说完优点,接下来得说说缺点了。Bagger 288性能虽然强悍,但也并非完美无瑕,比如它的运行成本极高。仅仅是确保斗轮的正常运行,就要投入4台大型电机,但斗轮还不是操纵挖掘机的全部工作。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4)

Bagger 288基底,由12条大功率履带共同组成。这些履带按照前8后4的布置规则,均衡分布于挖掘机的前后两个主要部分。要掌控这些履带,确保Bagger 288能像普通挖掘机一样移动起来,需要5名专业人员协同操作。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5)

这样一架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挖掘机,德国制造业巨头蒂森克虏伯前后耗时5年多,累计花费高达一亿美元,才制造出来。它究竟值不值?

二、克虏伯:传统工业巨子的“大”与“强”

人们常说,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

但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经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第一次“自认为”拥有了将大自然踩在脚下的实力。为了证明这一点,人类制造的工具变得越来越巨大。于是我们看到,从蒸汽时代后期,直到互联网时代来临前夕,工业领域的大家伙层出不穷。如巨型飞机、巨型卡车、巨型游轮,其中当时尚未与蒂森合并的克虏伯(Krupp)公司在打造“大家伙”方面,堪称翘楚。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6)

在生产挖掘机Bagger 288之前,克虏伯一直以生产军事装备著称。可以说“克虏伯大炮”,是克虏伯公司名扬世界的起点。清末中法战争,我国士兵将进犯台湾的法国舰队主帅送上西天,用的正是引进自德国的克虏伯大炮。在那个火箭尚未出现的年代,克虏伯大炮的有效射程已经可以达到19.7公里,3公里内能够穿透65.8mm钢板。

当然,如此优越的性能,自然离不开庞大的身躯。当时的克虏伯大炮,炮管长度11.2米,重量44吨,比英法等国的主流火炮体型大出一倍多。可以说,“大”这个基因,就是从普法战争前后扎根于克虏伯体内的。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7)

二战时,克虏伯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当时的法西斯德国制造了迄今为止,体型最大的传统火炮:多拉大炮。该火炮全长42米,重量超过一千三百吨,性能上,它可以把重达7吨的炮弹,打出38公里的射程。

万千辉煌俱往矣,随着二战结束,克虏伯也逐渐完成了转型。今天的克虏伯主营产业已经从火炮、坦克研制,转移到了钢铁、电梯、机器制造等工业领域。“铸剑为犁”,基本上概括了克虏伯波澜壮阔的发展轨迹。只不过,克氏生产的“犁”也和它的“剑”一样,总少不了庞大的身躯,多拉大炮如此,Bagger 288亦如此。

那么,同样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我们可以制造超过400吨的盾构机,也可以制造长400米的超级巨轮,为何如今像Bagger 288这样的“超级挖掘机”,我国还需要进口呢?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8)

三、60年前的产物,为何中国无法自产?

2016年,内蒙古伊敏河露天煤矿就引进了一台当时全球最大的紧凑型斗轮挖掘机——“梭子鱼C”。虽然体型上比不上Bagger 288,但性能更胜一筹。24小时连续工作,可以挖掘18万立方米的矿石,相当于在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挖出一个6层楼的深坑。

那么,为何这么好用的机器我们没有制造呢?除去此前提到的高昂造价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Bagger 288“太娇气”。

尽管运行起来排山倒海,但Bagger 288对运转环境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地基必须足够稳固。操作地面最好以岩质为主,否则以其1.3万吨的身躯将直接陷在地面里,寸步难行。

和环境要求极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agger 288的应用场景也不多。毕竟我们生活在的不是《流浪地球》里那样的末世,没有那么多山等着用Bagger 288去挖平。现在的Bagger 288要想频繁露脸,可能真要靠在各大科幻影片里的“客串”了。

流浪地球发动机全景图(流浪地球挖掘机真的存在)(9)

四、结语

很多时候,其他国家有的好东西,出于民族自豪感,国人也想拥有。然而国家发展比的不是虚荣心。虽然Bagger系列挖掘机已经诞生了60年,中国仍然没有能够生产这样巨型机器的公司,但并不是因为它搭载了什么高端技术,或者由某种复杂的材料制成,而是没必要。

因为Bagger系列挖掘机并没有核心技术,只是简答的“大”而已,所以这个时候“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但并非所有产业这种思路都适用,比如近些年我们常被“卡脖子”的半导体领域,我们则必须坚持自主研发,自己掌握核心科技,哪怕落后60年、100年,也要奋力追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