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经典诗词讲解(中华诗词名句鉴赏)

魏国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中华诗词经典诗词讲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诗词经典诗词讲解(中华诗词名句鉴赏)

中华诗词经典诗词讲解

魏国卷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出处】魏·曹操《短歌行》

鉴赏】吐哺:把嚼在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史记·鲁世家》:“周公诫伯禽曰: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这几句诗语译是:就像那山一样,从不嫌高度过高;就像那海一样,从不厌深度太深;我就像周公一样,随时准备款待贤人,以使天下人心归向于我。“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比喻作者求才若渴的心情。

原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出处】魏·曹操《短歌行》

鉴赏】月光明亮,星儿稀疏,乌鹊都飞向南方去了。乌鹊啊!你绕着树飞了三圈,又有哪一枝可以让你安栖呢?匝,是指圈。曹操以南飞的乌鹊,比喻当时的人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你们不来投靠我,又能投靠谁呢?

原诗】见“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出处】魏·曹操《蒿里行》

鉴赏】东汉末年,陇西豪强董卓篡夺汉帝国的军政大权关东各地诸侯,推举北方豪强袁绍为盟主,联合起来讨伐董卓。曹操也参加了当时的讨董联军。但诸侯各怀异心,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根本无意讨董,随后之间又相互残杀,连年混战。“蒿里行”一诗批评了讨董联军的不团结现象,特别是批评了袁氏兄弟闹分裂的罪行。诗中也反映了诸侯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现了曹操渴望了国家统一的心情。后四句意思是:遍野白骨无人过问,千里焦土荒无人烟,听不见鸡鸣。老百姓死得百不余一,思想起来叫人痛苦断肠。“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两句诗,用来描写战争,杀人盈野,给老百姓带来严重灾难。

原诗】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处】魏·曹操《龟虽寿》

鉴赏】骥:是指千里马。枥:是指马槽。这四句诗大意是:年纪老大的骏马,还是在马槽里吃草,因为它仍有奔驰千里征途的志向。英雄志士即使到了晚年,雄心壮志却丝毫不见减退。曹操以老骥自喻,表示自己年纪虽老,雄心还是依旧,斗志未衰。这四句诗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以及统一全国的抱负和雄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常用来表示一个人虽然年纪老大,但却心怀大志,志在千里。

原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出处】魏·曹操《短歌行》

鉴赏】对着眼前的美酒,就该痛饮高歌;有酒不喝,人生岁月又能有多久呢?就好像那清晨的露水一般,瞬间就消失无踪,唉!那逝去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感叹人生短暂,劝人应该珍惜光阴,把握短暂的人生。有酒当歌,及时行乐,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原诗】见“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出处】魏·王粲《七衰诗》

鉴赏】王粲的七衰诗,描写汉末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王粲在路上所见的悲惨景象。此诗写于约一千七百年前,至今读来,非但文字浅显易懂,所记述的事,亦有如昨日。弃儿在路旁号哭,妇人回头听着,流着泪,狠下心不去抱回来,自言自语:“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语含无穷的悲哀,读之,实令人一掬同情之泪。

原诗】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