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少肌症怎么治(老人在家就能自测肌少症)

疫情期间,好多老人在家待着觉得浑身没劲,甚至莫名其妙“变瘦”,小腿明显细了一圈,这时就该引起警惕,小心是肌少症。近期,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发布了2019年最新肌少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随后中国专家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对此进行解读。论文通信作者、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康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亚洲指南提到的肌少症,指的是与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同时还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下降。

“不光老人要注意肌少症,中年人也需早干预!”康琳表示,肌肉质量的变化其实从40岁就开始了,一般60岁后下降得比较明显,70岁后可能每年以1%的速度下降,到80岁很多人肌肉含量明显不足,约有半数会患上肌少症。

康琳提醒,肌少症严重危害老人健康,会增加他们跌倒、失能、住院甚至死亡的风险。患有肌少症的老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活不便,如保温瓶盖拧不开、洗不动小件衣服、走路速度变慢等。此外,如果肌少症合并了心衰等其他慢性病,老人的治疗恢复效果会比较差,康复时间更长,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

为尽早预知风险,建议老年朋友在家选择以下4种方式进行自测:

测量小腿围。小腿肌肉是衡量全身肌肉的一个指标。保持小腿垂直地面,用软尺测量其维度,如果男性小腿围<34厘米,女性<33厘米,就表示肌肉量不足。也可用手检测:只要在小腿最粗的一圈以双手食指与大拇指环住,如果指环中间有空隙,表示肌肉量明显不足。

肌肉力量测试。评估握力,如果男性小于28公斤,女性小于18公斤,则表示上肢肌肉功能下降。可采用弹簧式握力器:站立位,伸肘测量握力。如果不能独立站立,则选用液压式握力器:坐位,90度屈肘测量握力。主力手测量2次,选取最大读数。

躯体功能测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测量5次起坐时间或6米步行速度。起坐时用最快速度不借助双手起坐;行走时中途不加速不减速,至少测量两次,取平均速度。若5次起坐时间≥12秒,步行速度<1米/秒,则表示身体功能下降。

SARC-F量表(见图表)得分超过4分,表示可能患有肌少症。

老年少肌症怎么治(老人在家就能自测肌少症)(1)

康琳表示,以上4种只是初级筛查方式,如果发现任何一项不合格,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此外,肌肉质量下降是一个长期过程,老人生活中要注意两点:

适当运动。特别是抗阻运动,如拉弹力绳、玩握力器、负重运动等,对肌肉是很有益的锻炼。老人虽然不工作,但也不能整天坐着,哪怕是出门散步、买菜或做家务,也对健康有帮助。

注重营养。门诊中经常碰见一些老人怕血脂高,不吃肉蛋,天天白水煮菜,长期这样容易得肌少症。老人要吃得科学、营养、全面,每天至少保证一个鸡蛋、一杯牛奶(300毫升左右)和少量瘦肉摄入。如果担心胆固醇高,只吃蛋清也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