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1)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2)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3)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和印度边界间靠近尼泊尔。

王室太子悉达多·乔达摩于35岁修道成为释迦牟尼佛后,在约前6世纪对弟子开示的“苦的止息、趣(趋)向涅槃”的教导内容,后宗教化,为现代世界五大正教之一。

古佛经中记载的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中国五台山、尼泊尔蓝毗尼园、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尸那迦。

一、五台山

五台山(Mount Wutai)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素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4)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5)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佛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辩才著名,所以又称大智文殊。

他顶结五髻,手持宝剑,骑坐狻猊,象征智慧、锐利、威猛,在四大菩萨中排在头位。

因此,他的道场也就特别显赫。

二、蓝毗尼园

蓝毗尼,佛教圣地,又译岚毘尼、腊伐尼、林微尼、伦比尼,位于尼泊尔境内德赖平原鲁潘德希县村落附近,靠近印度的边境上。

因为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又被称为“佛祖的故乡”。

根据佛教传统,蓝毗尼是公元前563年王后摩耶夫人生下佛陀乔达摩·悉达多的地方。

乔达摩·悉达多于大约公元前528年,证得正自觉,成为乔达摩佛,创立了佛教。

蓝毗尼是许多吸引朝圣者的佛陀生活地之一。

这里民风淳朴,大部分地区是乡村,生活着尼泊尔人民。

早在1500多年前,中国晋代高僧法显曾经来过这里,现在每天都有无数的朝拜者。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6)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7)

蓝毗尼有许多神庙,包括摩耶夫人庙。

有许多古迹、寺庙和博物馆。

普斯卡里尼水池(Puskarni),也叫圣池。

摩耶夫人诞下乔达摩之前在此水池中沐浴净身,乔达摩也在此第一次洗浴,对信众来说是一座真正的圣池。

据说斯里兰卡和不丹的国王每年都要来这里取水回去祝福。

其蓝毗尼附近,根据佛教传统,取得了最终的证悟,放弃了尘世之烦恼。

由于蓝毗尼对佛教有着极为神圣及重要地位,保存了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期间的佛教精舍和窣堵波(佛塔),提供早期佛教朝圣地的珍贵史料。

释迦牟尼生年据说有超过60种不同说法,一般认为,公元前624年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生于蓝毗尼园的娑罗双树下。

三、鹿野苑

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来此传教,也是印度四大圣地之一。

据说最早的寺院修建于孔雀王朝阿育王时代,后来鹿野苑的所有建筑被土耳其人破坏殆尽。

不过,还留存有极少的阿育王时期建筑,那里有精美的壁画,介绍佛陀的生平,再后则是鹿园,仍有鹿群在那里生活。

中文另名为仙人论处、仙人住处、仙人堕处、仙人鹿园等)。

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以北约10公里处,旧称伽尸国,近世称为贝那拉斯(Benares),即今之瓦拉那西(Varanasi)。

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演四圣谛。

他们五位因此有所证悟,随即出家为五比丘僧,是为佛教僧宝成就,佛、法、僧三宝至此圆满集结成就。

在接下来的雨季中,佛陀就住在鹿野苑的牟拉甘陀库底精舍。

僧团逐渐扩大到60人左右,后来佛陀派遣他们到各地弘法。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8)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9)

《出曜经》中记载了佛陀过去世中曾为鹿王的故事:鹿野苑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许多人在此修行并达到五通境界。

因为环境清幽,许多鹿也在这里栖息。

迦湿国国王有一天到此狩猎,有一千头鹿被困于猎网之中。

那时尚处因地的佛陀是鹿王,行持菩萨道,提婆达多也在鹿群中。

眼看鹿群将遭灭顶之灾,鹿王安慰众鹿,并与国王商定,每天献给国王一头鹿,以换取鹿群的生存。

鹿王把一千头鹿分成两群,自己与提婆达多鹿各带领五百。

四、拘尸那迦

拘尸那揭罗,又称拘尸那竭城,意思是茅城,位于现今印度卡西亚(Kasia)村,是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末罗国的都城。

因释迦牟尼在此间涅槃,佛陀逝世的双林(双沙罗树)处有涅盘卧像及佛塔等。

7世纪之后逐渐湮没。

18世纪中期才重新被发掘。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10)

拘尸那迦,位于印度北方拘尸那揭罗西亚村

相传这里为释加牟尼圆寂地,中国唐朝高僧玄奘曾到过这里。

历史上佛教徒对这个地方十分敬重,加以礼膜朝拜,在这里建了佛塔、僧院。现存主要文物有约在5世纪雕刻的释迦牟尼涅盘像,成为世界佛教徒重要朝圣之地,也吸引了各国的游客。

在今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县凯西郊外,名“摩达孔瓦尔”(意为“死王子”)。

4世纪法显来此时,已人烟稀少,大部寺院颓圯。

7世纪玄奘到此,更是荒无人烟。

1853年,英国学者发掘了这一遗址。

现存主要文物有约在5 世纪雕刻的释迦牟尼涅盘像(1833年发现),侧身卧于石榻之上;像与榻系一块整石刻成,并刻有阿难等弟子像和铭文。

现该像保存在新建的大涅盘堂内。

另有大涅盘塔、安伽罗塔等。

现又新修了一些佛教寺院,其中包括一座名为“双林寺”的中国寺院。

五、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又称佛陀伽耶,位于今印度比哈尔邦巴特那(PATNA)城南约150公里处。

历代纷纷在此起塔供养,建造精舍伽蓝,虽屡遭毁坏,然迄今尚存多处遗迹。

由于释迦牟尼在当地的一棵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得名。

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2002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已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地。

释迦牟尼当在附近的森林里苦修6年,形容枯槁,精疲力竭,但还是未悟得解脱之道。

于是他放弃苦修,喝了牧羊女奉献的乳糜之后,来到了菩提伽耶,在一棵大菩提树下打坐静思,发誓如若不能大彻大悟,终身不起。

冥想了三天三夜后,突然得以觉悟,找到了解脱之道。

然后在附近继续思考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他就开始传道了。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11)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12)

三大佛教圣地(世界佛教五大圣地)(13)

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塔的主塔高约50米,形如金字塔,底部为边长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渐收缩,顶部呈圆柱形,上立一铜制螺旋形圆顶。

塔底一层四角竖有4个与大塔营式相同的小金字塔。大塔东门两旁辟有佛龛,立贴金佛像数座。

其余三面为高2米的石栏杆,共60根,系公元前5-公元2世纪的作品,现藏于各地博物馆,只有复制品放在野外、塔西侧是著名的大菩提树,据说佛陀即在此树下得道成佛,故受到佛教徒敬仰,其枝也曾多次被折,代表佛陀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养,繁衍滋生。原树已在1870年被大风刮倒,现在的树据说是原树的“曾孙”。

现树下立有红砂石板金刚座,以指示佛陀成道处和表示佛的智慧。

中国古代高僧法显和玄奘先后记载了菩提伽耶的历史。

菩提伽耶最著名的佛寺是“摩诃菩提寺”,传说这里是佛打坐四十九天后开悟的地方,在公元前250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这里建寺,以纪念佛陀开悟的确切位置,真正成为寺院是在笈多王朝时代。

(文章来源各大新闻媒体与中文网站,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