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易读(论语易读1025)

【原文】

10.25 见齐(zī)衰(cuī)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译文】

孔子看见穿孝服的人,虽是平时很亲密的,也一定改变态度;看见戴礼帽的和眼睛失明的,虽然常见面,也一定很礼貌;在车中看见穿丧服的,以及背负书籍的,一定身体向前倾,手扶车前的横木,以示心意;做客时见有丰盛的菜肴,一定端正神色,并且站立起来;遇见疾雷狂风,一定改变态度。

【注释】

(1)《朱注》:“狎,谓素亲狎。亵,谓燕见。貌,谓礼貌。式,车前横木。有所敬,则俯而凭之。负版,持邦国图籍者。迅,疾也。烈,猛也。必变者,

所以敬天之怒。《记》曰:‘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此一节,记孔子容貌之变。”

(2)许仁图《子曰论语》:“古以‘方策’或‘版’来代替书籍……‘式负版者’应是孔子对背负书籍的人,特别起敬致意。意即尊重读书人。”

(3)《钱解》:“作,起义。主人设盛馔,见其对客礼重,故必于座起身以敬主人,非为馔也。”

(4)《今读》:“都是‘礼’。”

【解读】

《子罕篇》曾云:“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9.10)本章前两句与此略同。朱子说:“此一节,记孔子容貌之变。”李泽厚说:“都是‘礼’。”此章虽然讲的不是庙堂之事,但何以引起孔子“容貌之变”,其实依然反映的是孔子恭敬谨慎、小心戒惧的礼仪态度,这和前章“君在,踧踖如也”(10.2)“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10.4)“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10.5)等如出一辙。

值得注意的是“迅雷风烈必变”一句。朱子说,此为“敬天之怒”。《周易》第五十一卦为震卦,震为雷,正是以雷来比喻“天怒”并强调遵礼、循礼的重要性。其初九云:“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虩”为蝇虎,常游走于壁间,不自安处,故“虩虩”借指恐惧惊顾之貌,与《论语》此章“必变”之意同;“哑哑”,则指言笑自如之意。其《小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意思是说,当天雷响起时,只有恐惧谨慎才能招来幸福;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言笑恢复如常,并使后来者有规则可循。潘雨廷释之曰:“夫大人帝出之动,勉君子也。其来如迅雷之不及掩耳,故君子必先虩虩,后则哑哑。虩虩者,未知乎大人之心,是以恐惧自惕,宜孔子遇迅雷风烈必变。哑哑者,后则大人之心,是以笑言自若,宜大舜之弗为烈风雷雨所迷。然未经虩虩,何来哑哑。《易》曰‘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言自若之吉也。”(《黼爻》)《说卦传》讲“帝出乎震”,故此处以震为“大人”为“帝出之动”,可与朱子“敬天之怒”之说互参。又潘氏讲“未经虩虩,何来哑哑”,将孔门重视礼仪之原由概括尽矣,读者察之。#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论语易读(论语易读1025)(1)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