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大都市石家庄(融入这个圈)

现代化大都市石家庄(融入这个圈)(1)

12月26日,一列动车组列车从石家庄站驶出(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河北省会石家庄与首都北京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从12月26日开始,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石家庄站至北京西站部分高铁运行时间压缩近半小时,每天有10对60分钟直达列车在两地间开行,大大方便了京石两地居民的通勤往来,也标志着石家庄正式融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

官方数据显示,十年来,石家庄站日均开行京广高铁列车数由最初的67对,增加到目前的169.5对;十年来,石家庄站京广高铁累计发送旅客2.14亿人次。

以京广等高铁为纽带,沿线的河北诸多城市均已实现了融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这无疑将给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新动能。

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

截至目前,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唐山、承德、张家口等七个地级城市到北京均实现了高铁一小时抵达的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这其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八年来,交通一体化成为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的成果体现。

从2015年开始,北京市交通委与津冀两地的交通主管部门联合成立了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每年三地交通主管部门还会定期召开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联席会议,对接研究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并结合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对接协调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八年以来,北京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实现了“断头路”全部清零,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单中心、放射状”路网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枢纽,连接河北各地市的全国性铁路网已基本形成,空间上的“一体化”悄然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

八年间,河北省也累计投资超过1100亿元,相继建成开通了八条共计800余公里高速铁路,实现了市市通高铁的目标。这些铁路与既有的京沪、京港澳(京广)、石太客运专线等相连接,形成了京津冀对外连接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港澳地区的高铁通道主网络。

同时,北京有38条公交线路实现了跨省常态化运营,服务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的17个县市及地区,有力支撑了环京地区群众日常和通勤出行。2021年6月,京杭大运河廊坊段与北京段同步旅游通航,大运河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桥梁纽带。

另外,三地还探索多种运输方式便利京津冀地区的群众出行。2015年起,京津冀三省市联合发行“交通联合”互通卡,在京津冀区域内可享受同城优惠政策;到2017年底,已基本实现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一卡全覆盖”。

未来,这种交通一体化还将进一步推进。根据官方规划,到“十四五”末,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将基本建成“四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大通道,形成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实现枢纽功能优化提升、运输服务一体便捷、协同发展机制健全完备。

交通互联到产业互联

交通互联打造了一小时交通圈,进而打造了一小时生活圈及都市圈,其背后就是产业互联。

产业协作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相连,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河北省利用交通的一体化,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产业协作上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协同发展大格局。

三地互联互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数据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八年间,京津冀GDP总量增加了44.9%,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从78%提升到82%。截至2021年末,河北全省累计转入京津基本单位超过四万家,其中转入法人单位占比超七成。

为了承接京津产业,积极吸引京津产业转移,不断增强承载能力和吸引力,河北省打造了“1 5 4 33”重点承接平台体系,即以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为核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五个协同协作平台为重点,四个特色专业平台和33个个性化平台为支撑。

河北很多地方的产业发展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目前已入驻了8000余家商户的河北新发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北省第一个投用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首个北京农批市场转移的统一承接平台,成长为辐射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枢纽。

一辆车就能带来一个千亿元级的产业集群,这或许难以想象。位于河北沧州的北京现代工厂,作为河北省承接的单体规模最大的产业协同项目,已经成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标杆性项目。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随车而来,现有200余个汽车及零部件项目。

保定的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近日成功入选了工信部发布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实现了京津冀地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这是河北省的又一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从产学研角度来说,它的背后同样离不开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身影。

现代化大都市石家庄(融入这个圈)(2)

12月26日,旅客在北京西站乘坐G891次列车出行。12月26日开始,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石家庄站至北京西站部分高铁运行时间压缩,每天有10对60分钟直达列车在两地间开行,标志着石家庄正式融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图/新华社

助力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形成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京津冀核心区的产业集聚,让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产业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内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最有效的配置。

当距离不再是问题时,很多发展或许就会迎来新的机会。

正定机场站是全国最早实现“空铁联运”的车站之一,与石家庄国际机场相互连通。目前,石家庄机场已跨入千万级机场行列,得益于近七成的旅客都是通过“空铁联运”出行。石家庄融入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将会让这一模式时间更加缩短,效率得到提升。

一小时交通圈还将促进人才和学术等交流。北京所拥有的人才数量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目前河北省想直接从北京“挖人才”并不现实,而如果学习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星期六工程师”模式,却可以通过一小时交通圈来成功实现。

比如,石家庄人民想听一堂北大教授的课程,通过一小时交通圈就可以让北大教授很快来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石家庄教育科研基地亲自授课;又比如,石家庄人民想接受北京三甲医院大夫们的诊疗,在与北京20余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的石家庄各医院就可以实现,等等。

而在产业协作方面,通过一小时交通圈实现首都资源导入也变得更为容易。

科技成果转化对空间距离有一定的要求,一小时交通圈就能极大改善这一困境。“京津研发、河北转化”行为正在加速,河北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重点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9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65家;2021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再来看承载着京津冀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企业合作和加强产业联系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国际经验也表明,一批机构和组织,例如同业公会、生产力中心、技术服务平台、质量控制中心、研发实验室、职业培训中心、集群促进机构等,共同构成集群的良好创新环境。

而在北京,集结了一大批这类促进企业合作和加强产业联系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一小时交通圈可以让这些服务机构短时间内往返于北京和河北的这些地市,为当地的企业与产业集群服务,从而助力整个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交通一体化不只是简单的一小时交通圈,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全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更广度更深度的方向前进,从新动能转化为新势能。

文/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柯锐

校对/刘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