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1)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2)

意义是很难向自我寻求的。久居北上广深的大厂员工尤其如此,缺乏与远方世界的联结,人往往陷入自我和内心消耗。

在TCL上班的田瑞龙,决定响应公司号召,用自己的蜜月发起一次意义探索。他和新婚妻子开着一台车,走了1万多公里,深入秘境西藏墨脱。这对新人看到的不光是奇异景色,还有一些像钉子一般扎在边地的狠人。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3)

董秘的秘密

34岁的田瑞龙是一名董秘。日常生活中,他几乎只和IPO、战略重组、资本运作、股权融资、信披合规、多元化股权激励这些字眼打交道,出现最多的场合,不是投资者关系会,就是在“董秘思享汇”一类的演讲里。

他习惯了在深圳这样的大都市里穿梭,只有很难得闲下来,他会打开手机,刷到一位名叫“丁会议老师”的微信。那是一个头像里终年积雪的男人。但他多数时候只是看看——丁老师在西藏,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一个说出来身边绝对没有人听过的地方,地图显示3074公里。

直到去年8月,他看见丁老师的朋友圈更新。在达木乡教了15年的书,丁老师终于被调到了墨脱县城。田瑞龙知道这有多不容易,对丁老师又意味着什么。

当晚9点下班回到家,他立即跟妻子说了这件事。夫妻俩翻出了6年前去西藏时的游记,那些雪山、冰川、圣湖、峡谷,泥泞不堪的道路,乡村学校斑驳的墙壁,以及边境山区面色黝黑又天真羞涩的孩子们,又在眼前鲜活起来。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4)

图|藏区的孩子们

那是6年前,他们的蜜月旅行。很难想象,他和相恋10年的女友结婚,会把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出行选定在墨脱,并非旅游,而是探访乡村教师,并为藏区的孩子们带去一些书本、文具和电子产品。

2016年4月28号,田瑞龙和妻子加上公司的两位同事,四个人从成都出发,开着车上路了。沿途经历了二郎山塌方断路、折多山大雪封山、金沙江峡谷飞石惊魂,十几天后,总算抵达西藏墨脱。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5)

图|田瑞龙的旅途记录

这段路堪称惊险。因为当天起床晚了,路况又差,100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8个小时。天已全黑,汽车在一个陡坡上差点失控冲出山体。进墨脱后,车一度沿着悬崖边上开,在一个泥坡上滑下来好几次。最后所有人都下车步行,田瑞龙独自驾车,发动机都冒烟了才开上去。

众所周知,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它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周边雪山环抱,过去因没有公路而被称为“高原孤岛”。直至2013年,全长117公里、跨越了6条断裂带的墨脱公路建成通车。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6)

丁会议:墨脱的15年

经过一夜的折腾,第二天一早抵达达木珞巴民族乡中心小学时,田瑞龙一行人已经人困车乏。

沿途见了不少美景,他们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学校像是建在云端,眼前即是云雾缭绕的山峰。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7)

图|现在的达木乡中心小学

丁会议老师便在这时出来迎接他们,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丁老师是河南籍的藏三代,祖父曾随军驻扎在林芝,因此定居下来。2005年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林芝市区任教的机会,选择了最为偏远的墨脱达木乡中心小学。当时墨脱没有路,他只能徒步,翻越常年冰封的嘎隆拉山,穿越雨雾缭绕的原始森林,每天走不到25公里。最终,他用了四天三夜才抵达学校。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丁老师发现,条件比想象中的更为艰苦。“通俗一点说,就是心拔凉拔凉的。”学校没有通电,水都是从山上引下来的,不纯净,还时有时无。吃饭只能就干菜,没有新鲜的蔬菜可吃,大米是陈了好几年的,都生了虫子。

一些信心满满过来执教的老师,受不了这种苦,没待几天就逃走了,甚至都不走辞职程序。丁老师也动过离开的念头,看着孩子们,没能狠下心。

达木乡地广人稀,学生们来自附近两个乡,全部都是门巴、珞巴、藏族小孩,最远的离学校得30多公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一个人要带语、数、音、体四科。那时学校在册的学生有140多个,实际到校的只有90个,剩下的都不来。而且剩下这90个学生,也是今天走2个,明天跑5个,都是商量好的。家长们认为,孩子上学没什么用,不如在家干活。

除了上课,丁老师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家访——常常走上几十公里路,劝说家长别让孩子辍学。

这么苦的日子,丁老师坚持了15年。从西藏回来的这些年里,田瑞龙始终无法忘记丁老师,和那个漂在云端却让人五味杂陈的学校。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8)

图|与丁会议老师留影

在藏区当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些心酸事。

田瑞龙记得,他们沿着318国道开进西藏,遇见的第一个集镇是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乡中心小学的副校长叫黄小生,是内地省份江西人,戴着眼镜,看上去挺文静。大学毕业后,他选择来到藏区任教,一待便是12年。在风吹日晒中,皱纹爬上黝黑的脸庞,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不少。黄校长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教书上。这年儿子出生,回家与儿子短暂相处几天后,他又回到高原的讲台。

教育部有一个统计资料,我国乡村教师290多万人,约占教师群体的1/6。正是这些老师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才支撑起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9)

图|黄校长为田瑞龙夫妻献上哈达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10)

白觉措:把自己当作燃料

宁中二小是一个建在海拔4300多米高原冻土带上的学校,距离拉萨不远。田瑞龙他们赶到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学生们的晚自习还没有结束,老师都在教室里辅导功课,白觉措副校长出来迎接,并签收田瑞龙捐赠的书本和平板电脑。

学校处于高原山口地带,氧气稀薄,气温很低,又伴有常年的烈风。到达时田瑞龙几个人出现了手指、脚趾末端供血不足的情况,没走几步就要喘息好久。而当地因为是冻土地貌,学生宿舍经常由于地面沉降造成损伤,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取暖设施。

白觉措老师介绍说,自己是前几年调过来的,这种条件在西藏并不算很差。此前,她在条件更为艰苦的纳木错中心小学待了9年,取得非凡的教学成果。

纳木错距离拉萨市200公里左右,以景色优美的纳木错湖闻名遐迩。教学条件就没那么好了。2007年白觉措刚到纳木错小学时,操场是泥土的,没有篮球场,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完全不能上课。教室和办公室也很简陋,一下雨下雪水就往下渗。

2013年当地发生雪灾,学生宿舍屋顶被雪压塌了,男老师们爬上屋顶进行修补。整个校园都被大雪掩盖,女老师们协力铲出一条条道路。外面的公路没法行车,有的学生家长骑马送孩子来学校。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11)

图|白觉措老师签收捐赠物品

白觉措老师出生于1982年,是藏族人,教汉语。她执教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学校在县里的排名。在老师们都不知道电脑怎么开机的时候,她自学了PPT。几年后学校建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她常带学生去上课,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她向校长建议,实行月考制。试卷不能用手写的,必须是电子版。当地没有打印店,她就去200公里外的拉萨复印,来回要四个小时。她带的班级一直全校第一,此后很多老师开始效仿她的教学方式。

除了上文化课,她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演讲等各类活动。她班里有个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获得全县第一名,最后这位学生成功考上了全国知名的复旦附中。

白觉措老师的成绩有目共睹。2014年5月22日,她获得了“TCL希望工程烛光奖”(简称“烛光奖”)。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12)

图|白觉措老师的“烛光奖”证书

“烛光奖”是由TCL公益基金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希望发掘在贫困地区默默奉献的优秀乡村教师,展示他们的师德风貌和职业梦想,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烛光奖”分为奉献奖、引领奖、创新奖三大奖项,获奖教师每人可获得价值9500元的个人奖励。自从2013年启动实施以来,“烛光奖”已经开展了8届,申请者覆盖全国23个省、500 多个县,已有超过2000所学校的3000名优秀乡村教师获奖,共计投入资金超过4200万元。

今年5月21日,第八届“烛光奖计划”终评会通过线上的形式开展,由中国青基会代表、教育界专家学者、资深公益人以及媒体人共计12人组成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入围的565名乡村教师进行了评审,最终评选出400名优秀乡村教师。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13)

这一路,田瑞龙见到了好几位拿“烛光奖”的老师。事实上,他遇见的藏区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拿奖。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很难理解,对于白觉措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把自己作为燃料,不是一句比喻,而是风吹雪打的藏区现实。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14)

六年改变了什么

历时20天,翻过一座座雪山,越过一条条大江大河,经过1万多公里的行程,田瑞龙探访了藏区6所小学和1所幼儿园。

策划这么一次特殊的蜜月旅行,田瑞龙是受了公司“玫瑰行动”的感召。TCL公益基金会动员员工作为志愿者,实地去走访了解基金会所扶助的公益项目,探访乡村教师的生活现状,目的是传播他们的动人故事,影响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乡村教育。

当时,是田瑞龙在TCL的第二年,工作进入瓶颈期,不知应坚守还是换个平台。将蜜月旅行改成探访藏区乡村教师,这段经历对他触动很大。丁老师能在一所偏僻的乡村小学坚守15年,克服物资匮乏和学生辍学的种种困难,白觉措老师还能因地制宜做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些事迹让他感动,更让他坚定了自己当前的事业。

他产生了些新想法,努力把一个个工作经验串联起来,形成一整套思维,点成线,线成网,很快就成为了他所在行业里的专家。他目前在TCL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职董事、董事会秘书,这份工作挑战似乎更大了,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多面手。

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坚守,老师们身上都有股倔劲。这恐怕也是TCL鼓励员工去实地走访乡村教师的另一重目的,帮助他人,又何尝不是在帮助自己。自2015年启动至今,“玫瑰行动”已有超过3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走访省份20余个,走访乡村教师190名,路程近100万公里。

TCL公益基金会于2012年成立,由现任TCL科技集团副总裁、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推动成立,由此TCL公益走上专业化道路。十年间,在魏雪的推动下,TCL公益基金会在教育、扶贫济困、科技、文化体育、灾害防疫、志愿者活动六大领域成果显著,已累计帮助乡村教师3000名,直接、间接受益学生达30万。作为TCL公益事业的设计者和构建者,魏雪也曾在2015年参与“玫瑰行动”。

除了“烛光奖”支持乡村教师外,TCL公益基金会还通过“烛光课堂”等培训项目,为乡村教师们增设文化体验、素质拓展及教师心理等课程,使优秀教师收获到提升职业素养的专业培训。截至目前,“烛光课堂”已在全国各地开展21期,超过2000名乡村教师参与线下培训。

过去6年里,藏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丁老师的微信名叫“水泥钉”,很符合他的形象——就像一颗钉在那遥远小村庄里的水泥钉。为了解决学生辍学问题,丁老师和同事们用了10年时间大范围走访,2015年之后,辍学的学生就很少了,也不再有学生逃跑。

到了2018年,达木乡中心小学实现零辍学率,也通过了义务教育的均衡验收。学校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宿舍、教师宿舍、操场等各种设施,全都焕然一新。

不一样的蜜月之旅(一次1万多公里的蜜月旅行)(15)

图|窗明几净的新学校

终于要离开了,丁老师打包好了行李,发了条朋友圈,晚上还是睡不着觉,独自在校园里转了几圈,哭了好几场。

15年来,他做了6年教师,9年校长,带出一届又一届学生,亲眼看着学校一天天变好。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有不少最后考上了重点本科大学。

拿完“烛光奖”后,白觉措老师又在2017年在第三十三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获得了优秀教师奖。2021年,她参加了一个教学比赛,拿到一等奖。因此,她也正式被评为高级教师。

但最让她得意的,还是学生有出息。前几年,她和老公去火车站接人,偶然碰到当年演讲获得全县第一名的学生。聊天中得知,这位学生最后考上了西南大学,属于211高校,她高兴得不行。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乡村教育并不比其他地方差,乡村学校的老师也不比其他老师差。”

最近,TCL公益基金会将田瑞龙参与“玫瑰行动”的经历改编成了微电影,叫《诺布的玫瑰》。一次特殊的蜜月,一段善意的旅程,一个浪漫而又现实的故事,夫妻二人与藏区老师和学生的情感连接,都被记录了下来。

途经圣湖羊卓雍措的时候,田瑞龙和妻子拍了婚纱照,还在吊桥上系了同心锁。6年过去,他仍时时想起羊湖那绝美的风景,以及距离不远处,白觉措和丁老师们驻守的学校。

未来他可能还会回访这些老师,而TCL公益志愿者的“玫瑰行动”也仍在继续。

- END -

撰文 | 吴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